哈哈,我來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一下爲什麽深湖比深海還可怕。
得益于海底石油探測的巨大利益驅使,我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深海生物,而且各國也在發展深潛技術。一有新發現就馬上傳遍全球。比如小飛象章魚,博比特蟲之類的東西。
而在深湖裏,你根本不知道裏面有什麽,去探測的人很少,因爲探索價值不大,除了有些湖泊傳說有水怪或者金銀財寶之類的東西會吸引人們去探索,其他的只能靠愛好者和傳說來發現了。
在深海中,一般有運行了非常久的穩定生態系統,人們對這種生態系統是了解的,對于偶然發現的新生物也不會太過于驚奇。
而每一個湖泊中,一般有獨特的生態系統,而且深湖一般都是靜水的集合,水的來源一般是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的彙總,一般情況下生物非常貧乏,所以水溫會很低。我曾經去過某個山裏的湖區玩,湖水非常非常涼,跟氣溫形成了明顯對比。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央視的節目,記者和學者幫我們去實地查看了真實現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連綿大山裏,千百年來一直都能“守洞待魚”。據說,這每年到了一定的時候,村裏的泉洞裏,就會往外汩汩冒出鮮美的魚兒來。更特別的是,冒出來的一直是一種魚兒,村民們稱之爲陰河陽魚。
央視記者去查看了當地的情況,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生物。按照走進科學的風格,第一次肯定沒有發現正主,于是發現了巨型蝌蚪。
這種奇大無比的蝌蚪是普通蝌蚪的十倍大,可能是由于地下徑流水溫太低影響了蝌蚪的甲狀腺,所以這些蝌蚪不能變態發育爲成年個體,一輩子只能保持蝌蚪的形狀。
而在生物科考常見的洞穴深湖中,蝌蚪則會變成另外的形狀。
這是中國特有種紅點齒蟾的蝌蚪,這一只有 14cm 長,由于長期缺乏陽光照射,蝌蚪變成幾乎透明的狀態。這種蝌蚪需要 1-2 年才能變態發育爲成年個體,當然了也可能永遠不會發育成紅點齒蟾。科學研究發現隨著洞越深,蝌蚪個體越大。
好了接著回來講央視記者找陽魚的經曆,在找到了這個蝌蚪之後,記者發現不符合村民對陽魚的描述,于是他們決定離開當地,等到出魚季節再來。第二次他們終于發現了陽魚。
不得不吐槽一下央視的風格就是純粹地搞文學創作,我看了好幾遍,暫停了幾百次。硬生生沒看到這條魚除了魚鳍之外的其他明顯特征。不過後來記者去找了專家,專家認爲這是齊口裂鳆魚。
齊口裂鳆魚是一種冷水魚,一般分布于青藏高原。而恩施地區海拔只有 1000 米左右。
這讓我們非常驚訝,要知道湖北恩施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末端,崇山連綿,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在它西北部的恩施大峽谷裏竟然有人們認爲只分布于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區的魚類,這是十分驚人的。
深湖由于體積太小且水的成分複雜,一般難以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只能有少數種類的生物生存,所以基本上每個湖都有一些奇怪的傳說,這也引發了一些列的猜測,比如尼斯湖水怪之類的。
深湖裏的魚類一般眼睛退化,體色透明,這都會讓人感覺到意外,例如這種。
而深海裏一般的生物都可以合理解釋。湖裏的生物則要根據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結構來進行分析。
本文提及的紅點齒蟾也是在探尋洞穴深湖過程中發現的,被證實爲中國特有。央視節目竟然發現齊口裂鳆魚可以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地下徑流中,這也爲科學認知擴展了範圍。
本文部分圖片截取自央視的系列節目《地理中國》,這個節目偶爾會介紹一下深湖和洞穴的探究。我作爲一名生物愛好者經常從他們的地理科普中學習生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