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會是在1990年成立的非牟利社團組織,初期會員多數是移民本地或在本地工作的香港人。陳文平在2011年接任第五任會長後,轉型成爲熱衷公益的多功能團體,舉辦高爾夫球賽、慈善晚宴籌款、義走等。
由香港人發起的九龍會,過去10年在會長陳文平的帶領下,從一個服務會員的新移民組織,轉型成幫助本地弱勢群體及積極回饋本地社會的多功能團體。
九龍會是在1990年成立的非牟利社團組織,創會會長是李志成。成立初期會員多數是移民本地或在本地工作的香港人,最多曾達5000人。和本地早期社團功能一樣,九龍會以服務港人爲主,包括提供移民和求學資訊、舉辦兩地經貿展、爭取國泰航空往返香港優惠機票,以及在會所提供香港報章雜志給會員閱讀等。
隨著香港人在本地安定下來、科技日益發達,九龍會早期的功能漸弱,會員人數跌至千余人,可補貼開支的收入渠道也減少。陳文平在2011年接任第五任會長時,九龍會還負債8000元。
陳文平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當時九龍會已成立21年,如果就這樣結束很可惜。但它的曆史責任已告一段落,除了繼續爲新移民提供幫助,也得轉型朝另一個目標前進。所謂‘取之于新,用之于新’,我們能在新加坡安居樂業,也應積極承擔社會義務。當時我是房地産公司的銷售冠軍,于是利用自己的資源與人脈找尋名譽會長和贊助。他們多是信任我的朋友和顧客,願意與我一起做慈善公益。”
10年前,本地社會對九龍會認識不多,陳文平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願意接受幫助的孤兒院。在2012年的春節聯歡晚宴上,陳文平向關心華社事務的嘉賓,時任教育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次長沈穎提到這一點,沈穎很快就爲九龍會與SPD(前稱體障人士協會)牽線。九龍會因此與SPD結下不解之緣,10年來一直是九龍會捐助的對象。
九龍會之後通過高爾夫球賽和慈善晚宴籌款,在公益方面成績斐然,並在2017年發起另一項“慈不容遲百萬步”慈善義走活動。
陳文平說:“之前的高爾夫球賽和慈善晚宴參與人數有限,還須要支付場地等費用,所以我們決定改而主辦義走,並邀請其他機構和團體一起參與,是一項有益身心又可以促進交流,同時做慈善的活動,一舉多得。”
慈善義走辦了三年,去年因冠病疫情無法繼續。九龍會並沒有因此中斷公益活動,反而多次爲前線人員與弱勢群體送暖,包括捐獻30萬醫用口罩給弱勢群體,發起“每周愛心贈糧”活動爲2000戶有需要家庭持續提供一年份的慈善糧食贈送到家服務、送愛心蛋糕給醫護人員、捐贈21萬個兒童手術口罩給四所小學及有需要家庭,向義安理工學院捐贈Unipin紫外線消毒機器人等。
這兩年九龍會也分別舉辦“獅子山精神在獅城”和“從心出發”線上直播音樂會,共爲SPD籌集逾30萬元善款。
每月走訪社區福利機構 關懷小組加強會員凝聚力
除了對外做慈善,陳文平也積極加強九龍會的凝聚力,並爲會員謀福利,每年的聯歡晚宴都自費邀請香港藝人來新表演,如錢嘉樂、周啓生、馬蹄露、朱咪咪、馮寶寶和李司棋。他說:“原本去年30周年要邀請米雪和葉振棠,但因爲疫情只好取消。請這些藝人來唱大家熟悉的香港老歌,氣氛很好,也能勾起大家的往日情誼。”
近期,九龍會成立“社區關懷小組”,計劃每個月到一個社區關懷福利機構,如老人院和孤兒院,每次活動預算爲5000元,陳文平和兩位名譽會長各出1000元,剩下2000元由小組成員集資。陳文平說:“這個小組有二三十人,都是較年輕會員。成立這個小組也是爲了訓練他們,爲九龍會栽培下一代接班人。”
一年12場走入社區活動,10年就在不同社區辦120場。陳文平希望到了下一個10年,將有更多人認識九龍會。
會員不限國籍 包括大陸移民及新加坡人
值得一提的是,九龍會一開始就開放給所有人參加,不限國籍,大部分會員是香港老移民新移民,小部分是中國大陸移民,也有新加坡人參加。
不論是對外或對內活動,這10年來陳文平爲九龍會出錢出力,還成功召集到一群志同道合、熱心公益的人士,但過程中難免還是會遇到一些人對此抱質疑態度。
“做慈善是艱巨任務,不支持的人還要去挑剔和懷疑,這種風氣不可長。就像中國人常說的‘不論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都是好貓’,願意做慈善的,在我看來,不管用何種方式,都值得鼓勵。在自己有能力時幫助他人,我覺得很滿足快樂。我最近在微信分享的一段話很有意思:在他人的困難裏,找到最好的自己。你終于不需要遇見良善,因爲你就是別人需要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