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的死者爲大入土爲安。作爲清皇朝威望最大的孝莊太後,在死後,竟長達37年沒有入土爲安,沒有下葬。這是爲什麽呢?康熙爲什麽不讓自己的祖母入土爲安呢?其實,按照慣例,孝莊太後在死後應該與皇太極葬在一起。
但是,孝莊太後臨終時,立了一份遺囑:“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勞民動衆,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樣的遺囑康熙帝不知怎麽辦才好,如果按照祖母的遺囑辦,就違背祖制,如果按照祖制葬如沈陽的皇陵,就違背了祖母的遺囑,這讓康熙帝十分的爲難。
這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他只好先把孝莊以前住過的慈甯宮東側五間殿拆卸,全部運往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爲太後的“暫安奉殿”,而這一拖就35年。直到康熙帝去世也沒有完成孝莊太後遺願,康熙又把這個問題抛給兒子。于是雍正想了個主意,先是歌頌孝莊的慈愛英明,然後再提到孝莊太後希望自己和子孫在一起的遺願,最後引經據典,說明孝莊太後現在棺椁所在地方,其實就是個風水寶地,而且大清也因此國運昌盛,所以葬在目前的位置最好不過了。于是,群臣們聯合上奏,表示“暫安奉殿”甚爲得宜,因此請求在那裏建陵。所以,在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將孝莊皇太後的陵命名爲“昭西陵”,至此,孝莊太後終于得以真正安歇了。
不過有的研究者認爲,孝莊太後遺囑中“不忍”雲雲,不過是一種托詞,其實是因爲下嫁和碩睿親王多爾衮,無顔于黃泉下複見丈夫皇太極,遺囑本身可能是一種宮廷精心設計的僞詞,爲下一步喪葬處置作鋪墊。
那麽我們來通過孝莊太後簡介,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皇後。
孝莊皇後(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本名爲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寨桑次女。公元1625年,她以滿蒙聯姻的方式,嫁給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稱爲了後者的側福晉。公元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爲清太宗,她被封爲永福宮莊妃。公元1629年至1633年,孝莊皇後先後誕下固倫雍穆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和固倫淑哲公主。並于1638年誕下愛新覺羅·福林。
公元1643年,愛新覺羅·福林登基,史称順治皇帝。孝莊皇後被稱爲聖母皇太後,自此開始了她輔政生涯。雖然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圍繞著孝莊皇後發生了許多清宮秘史,且不論這些秘史的真實性,但的確引起了上至皇室內部,下至民間百姓的議論。而且,她與順治帝之間也多有不和支出,後者對她如對仇人一般。或許是對順治帝的行爲感到失望,孝莊皇後轉而開始培養自己的孫子愛新覺羅·玄烨(康熙皇帝)。
孝莊皇後是中國曆史上頗具名氣的皇後,她一生輔佐、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位賢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