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是我國最小存活早産兒之一的丘喬熙如今已經三歲,和其他同齡孩童一樣活潑可愛。今天是世界早産日,她的父母以自身經曆鼓勵其他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堅持,不要吝于給孩子全部的呵護和愛。
出生時僅有22周大的丘喬熙不能自行呼吸,情況十分危急,多次徘徊在生死邊緣。但因爲父母的堅持和醫療團隊的細心照顧,小喬熙頑強地與病魔抗爭,166天後終于平安出院回家。
相信是我國最小存活早産兒之一的丘喬熙如今已經三歲,和其他同齡孩童一樣活潑可愛。今天是世界早産日,她的父母以自身經曆鼓勵其他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堅持,不要吝于給孩子全部的呵護和愛。
三年前,懷孕六個月的林筱琦有一天突然經曆宮縮陣痛和出血,沒想到隔天5月27日就羊水破裂,在家驚險産下女兒。
僅22周大的丘喬熙剛出生時身長28厘米、體重510克,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林筱琦回憶說:“當時我以爲孩子只是一塊肉,特別害怕失去了她而不停地哭。但丈夫在抱起孩子時說,孩子睜開眼睛看他。”
竹腳婦幼醫院新生兒科部門顧問醫生陳碧玲說,22周大的早産兒因爲身體虛弱,搶救十分困難而存活率非常低。但喬熙被救護車送達竹腳醫院時仍能自主呼吸,心跳強勁,是她當時從醫15年以來第一次經曆。
陳碧玲說,喬熙因爲肺部沒有發育完善而呼吸困難,無法保持血氧飽和度。她的皮膚也十分脆弱,無法保持體溫和水分,還會因爲輕微觸碰而撕裂或擦傷。除此之外,她的血管十分細小,醫療人員在爲她插管施藥或輸血時都得十分小心。
眼看小喬熙一出生就在保溫箱內,被插入多個連接至呼吸機等儀器的管道,林筱琦覺得非常愧疚,對不起女兒。
接下來的一兩個星期,喬熙因肺部功能下降而不能自行呼吸,需要100%氧氣供應和高功能呼吸機輔助,情況十分不樂觀。醫療團隊安排將喬熙轉去獨立隔離病房,讓丘瑞揚和林筱琦夫婦能夠抱抱孩子,隨後決定何時爲她拔管。
第一次觸碰女兒 林筱琦悲喜交集
第一次觸碰女兒時,林筱琦悲喜交集。在強大母愛的驅使下,她要求醫生讓喬熙再堅持一個星期。她和丈夫每天都陪伴女兒,和她說話聊天。“第四天出現了奇迹,喬熙的情況好轉,她決定留在我們身邊。”
隨著喬熙逐漸強壯,丘瑞揚和林筱琦夫婦都松了口氣,可以不必因爲噩夢驚醒,或恐懼半夜醫院來電。喬熙在出生166天後終于出院回家,並在九個月後不用依靠插管幫助呼吸。
不同孕婦早産的原因非常多樣化,陳碧玲說約30%並無確切原因。早産兒的各個身體器官和系統仍未發育完善,尤其是肺部、肌肉、脂肪和免疫系統,較難在出生後適應在母體外生活。
本地每年在竹腳婦幼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和特護嬰兒室(Special Care Unit)需要特殊護理的嬰兒有約2000個。醫療團隊在嬰兒住院期間會教導父母如何照顧嬰兒,出院後也會持續評估孩子的成長,並在發現任何病情時及時提供適當治療。
醫院也會安排早産兒的家屬每個月聯系溝通,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得,互相支持鼓勵。
如今三歲多的喬熙健康狀況逐漸改善,父母期待她可以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一樣快樂成長。林筱琦說:“對于有其他早産或患嚴重疾病嬰兒的家長,我們鼓勵他們和寶寶一起學習堅持,相信寶寶一定會越來越好,並且不要吝于給寶寶全部的呵護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