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新加坡河畔漫步,從“河畔足迹雕塑系列”可看到早期移民生活的影子,本地與台灣、英國、哥倫比亞雕塑家的作品,帶來視覺上的不同享受。
當我站在新加坡河畔,注視著河邊的幾組雕塑群,看到了造型,看到了早期移民生活的影子,但深刻涵義卻未全知。經過雕塑家陳連山的講解,對青銅雕塑的了解逐漸深入,我再次前去河畔拍攝更多的雕塑藝術品,塞滿自已的回憶。
楊英風:向前邁進
走在華僑銀行大廈(華廈)前,我被《向前邁進》的雕塑吸引,伫立觀賞,這是著名台灣雕塑家楊英風的作品。楊英風用寫實手法描繪了新加坡的進步和發展,在作品中淋漓盡至地表現了景觀雕塑的理念。楊英風1926年出生于台灣宜蘭望族,1997年于台灣新竹逝世。
克拉格:觀點系列
再走幾步就可以觀賞英國當代藝術大師東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青銅雕塑作品。我是不懂青銅雕塑作品的外行人,一知半解仍然喜歡。
在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商業中心周遭有好幾組雕塑品,一有時間,我就到這裏呆上一兩小時,這組克拉格的青銅雕塑作品,我特別喜歡。觀看克拉格的作品是視覺上的一種享受,大師探索采用“摞”的概念,擠拉、扭轉、延展、凹陷,層層疊疊摞成抽象又唯美的作品,作品中可以看出人類的鼻子、下巴和額頭的側面。這一組取名爲《觀點系列》的青銅雕塑,是一組大型創作。
博特羅:鳥
走過大華銀行,河畔有一座哥倫比亞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Fernando Botero)的作品《鳥》。沿著新加坡河畔漫步,我細細觀賞《鳥》這件作品,因爲其形似鴿子,傳統意義上鴿子象征著和平與安詳,同時也強化樂觀的力量。這只體形肥胖滾圓的鳥讓人印象深刻,它非常巨大,我卻感覺到很輕松,有一點诙諧感,這也許就是博特羅的創作風格和作品的特點吧。
歐世鴻:新加坡河畔商人
雕塑家歐世鴻的創作是新加坡河“河畔足迹雕塑系列”的第二組銅像,這一組銅像在富麗敦酒店旁邊的馬來亞銀行大廈前,雕塑標題爲《新加坡河畔商人》(The Singapore River Merchant)。雕塑家表現當年河畔常見的場景,內容講述蘇格蘭商人亞曆山大·勞裏·約翰斯頓(Alexander Laurie Johnston)與本地生意人在河畔交易,苦力把貨物搬上牛車的情景。約翰斯頓是當時一位很受商人與苦力尊敬的紳士,他曾擔任海峽商聯會的首任會長,也是公正的商貿及苦力勞工糾紛的仲裁人之一,獲得衆多苦力和商人的信任。
張華昌:第一代
五名躍躍欲試准備跳入水中的小男孩雕塑,生動地刻畫四五十年代的新加坡河童年生活,我很喜歡的這一組雕塑叫作《第一代》,挺貼切。這是新加坡雕塑家張華昌的作品,“河畔足迹雕塑系列”的第一組銅像。它留下新加坡第一代移民的孩童嬉戲玩耍的歡樂畫面。雕塑家捕捉到了早期移民孩子們的無憂無慮和簡單生活,表達了雕塑家對于這條川流不息,塞滿小船的新加坡河的回憶。
林龍成:新加坡貓
《新加坡貓》(Singapura cat)是本地雕塑家林龍成的作品,在加文納橋欣賞他的這件作品。據悉新加坡貓是體形最小的貓品種,這種貓早期在原産地新加坡並不受歡迎,常被丟棄在下水道中,故有陰溝貓、下水道貓等別名,也許由于生活環境惡劣,導致其體形嬌小。
最近有緣在聖約翰島看到的新加坡貓,都是胖嘟嘟,外形好可愛的貓,難道瘦小的新加坡貓也變種了嗎?
許笑:繁忙的商業中心
新加坡河畔另一組雕塑是許笑的作品《繁忙的商業中心》,這名雕塑家以當年新加坡河畔常見的交易情景爲題材。早期在新加坡河邊的貿易商品多是絲綢、棉花和香料,到了19世紀末,交易的大宗商品換成橡膠、錫與椰幹。許笑的作品反映當年新加坡河畔忙碌的交易場景,勞工忙著稱重貨物,商人討價還價,讓人回憶開埠初期的商貿景象。
陳連山:從錢幣商人到金融家
臨近安德遜橋有題爲《從錢幣商人到金融家》的雕塑,是著名雕塑家陳連山的創作。雕塑中,穿著現代服裝的女交易員代表著現今的金融業,手握算盤的則是從前放貸業商人,銅像反映新加坡金融業的起步與發展,人物刻畫有著名的印度錢幣商人、搬運華工及英國貿易商。這組雕塑的位置離萊佛士雕像不遠,有可能就是萊佛士當年登陸新加坡的地點。
陳連山:釣魚的男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河像是一個大型的汙水溝,汙染程度非常嚴重,河岸兩旁擠滿非法住屋、小販和工廠,汙水和垃圾直接排放到河中,周圍惡臭熏天。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當時誓言:“十年內,讓我們能夠在新加坡河和加冷河中釣魚。這是可以做到的。"
雕塑家陳連山也許是根據這個理念,創造《釣魚的男孩》的雕塑,如今那名男孩的表情,正說明我們終于可以坐在河畔,觀賞新加坡河清澈的景象了。
文/攝影:李建興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