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燕王朱棣,奪取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爲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起兵造反奪了皇位,那個時候朱元璋當然並不只有朱棣一個兒子還活著,那當時,朱元璋其他的兒子們都在做些什麽?他們中間有沒有反對或者支持朱棣起兵的,他們又都是怎麽做的呢?
朱元璋有26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都死了,但兒子大了,繼位了;八子潭王朱梓、九子趙王朱杞在靖難之役之前已經死了,無子,封國被廢除;十子魯王朱檀,也死在靖難之前,此時獨子魯世子還年幼,插不上話;二十六子朱楠早夭。
1.現在看看剩下的藩王在當時是什麽情況?
二子秦王朱樉。靖難前死了。繼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
三子晉王朱棡。靖難前死了。繼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濟熺。
五子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弟,第一個被建文帝削爵,流放雲南,在靖難最後一年(1402年)才被建文帝抓回南京關押。
六子楚王朱桢。封在湖北武昌。
七子齊王朱榑。被建文帝削爵,從封地山東抓到南京關押。
十一子蜀王朱椿。封在四川成都。
十二子湘王朱柏。封在湖北荊州。在建文帝削藩的時候全家自焚而死。
十三子代王朱桂。封在山西大同。被建文帝削爵。
十四子蜀王朱楧。封在甘肅蘭州。
十五子遼王朱植。封在遼東。
十六子慶王朱栴。封在甯夏銀川。
十七子甯王朱權,封在蒙古赤峰。
十八子朱楩。封地雲南,被建文帝削爵,廢爲庶人,全家遷往福建漳州。 十九子谷王朱橞。封地在宣府。
以上是朱元璋去世後、靖難之役發生前成年的已就藩的藩王,有一定軍事實力。
以下6位藩王,當時年齡小,都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的王,還沒有就藩,插不上手腳。他們都是朱棣當上皇帝後去外地就藩的。
二十子朱松。生于1380年,封韓王,封地遼東。靖難之役發生時,還在南京,一直沒就藩,子孫後來就藩甘肅平涼。
二十一子朱模。生于1380年,封沈王,封地山西長治。
二十二子朱楹。生于1382年,封安王,封地甘肅平涼。
二十三子朱桱。生于1386年,封唐王,封地河南南陽。
二十四子朱棟。生于1388年,封郢王,封地湖北安陸。
二十五子朱㰘。生于1388年,封伊王,封地河南洛陽。
綜上,除了早死的和年幼的,真正有能力插手的就是老二秦王家、老三晉王家、老六楚王、老十一蜀王、老十四肅王、老十五遼王、老十六慶王、老十七甯王、老十九谷王,共9位。
2.一一來 看:
老二秦王家。繼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那幾年安心在西安吃肉夾馍,插不上話。
老三晉王家。繼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濟熺,那幾年一直在太原吃刀削面,插不上手。
老六楚王朱桢。此前多次受朝廷委派,帶兵鎮壓西南少數民族,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當時他坐鎮武昌看熱鬧。
老十一蜀王朱椿。成都很遠,進出不方便。樂得在成都打麻將,泡溫泉,日子舒坦得很。據說有暗地裏爲燕王提供軍事物資。
老十四肅王朱楧。封地原來在張掖,真是太遠了,建文元年朝廷同意他移鎮蘭州,這時候他正忙著建蘭州的新王府,沒心思理會朱棣和朱允炆的事情。
老十五遼王朱植。原本駐守遼東,靖難之役爆發,朱棣攻克山海關,切斷了遼東與內地聯系,朱植走海路回到內地,朱棣靖難成功後,雖然對他有點不滿,但是做哥哥的還是寬宏大量,原諒了這個弟弟,並爲朱植找了個好地方–荊州,讓他到這裏就藩。遼藩嘉靖年間被廢除。
老十六慶王朱栴。封地在甯夏銀川,正在滿著屯田和新王府的事情,加上初來乍到,西北貧瘠,實在幫不上誰的忙。
老十七甯王朱權。封地在蒙古赤峰。手握重兵,被朱棣連哄帶騙拉上造反的賊船,要是沒有這個弟弟支持,朱棣大事難成。
老十九朱橞。封地在宣府,有一定實力。朱棣起兵造反後,他嚇得急忙跑回南京趙建文帝。3年後,朱棣率大軍殺到南京城下,朱橞受建文帝命令率軍守金川門,結果他和大將李景隆一起開門迎接朱棣大軍進城。
3.從上述史料分析來看,即便建文帝一開始就削除了5位叔王,搞得人心惶惶,但是其他藩王一開始還是心向朝廷的。
因爲當時的建文朝廷很強大,擁兵百萬,糧草充足,對付一個朱棣,本應是綽綽有余。所以他們這些人大多數不敢和朱棣來往,不敢支持朱棣,怕得罪朝廷。這再一次說明,建文帝的削藩不是真正的削藩,而是整治違法犯罪的藩王;對于遵紀守法的藩王,朝廷照樣優待。朱棣成功後,並不因爲大部分弟弟和侄子在靖難期間沒有支持自己,而明顯怪罪大家。
對支持自己的甯王朱權和谷王朱橞,朱棣對他們相當好。但是,幹壞事的人終究沒有好下場。後來第四任甯王朱宸濠造反,被明武宗朱厚照淩遲處死,甯藩被永遠廢除。谷王朱橞後來涉嫌謀反,被朱棣廢爲庶人,谷藩被廢除,朱橞被關押至死,後代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