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疫情之中,我們看到包括日本、俄羅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在內的很多國家都積極援助我們國家抗擊疫情,美國雖然發表了幾次會和中國密切聯系一起抗擊疫情,卻至今沒有捐獻任何物資,反而他們商務部還以此爲由發表了毫無人道主義的言論。
在這些捐贈物資的國家裏我們注意到,鄰邦日本這一次做得太好了,不僅及時捐贈口罩和防護服等重要物資,還在網絡和現實中爲武漢爲中國加油打氣,讓我們感動萬分。在日本捐贈給我們的物資中大家其實都關注到了一個感人的細節,那就是日本的捐贈物資上面很多都寫著一句話那就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防護服的物資箱子上面則寫著我們中國《詩經》裏的名句“子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兩句話16個字是什麽意思呢?爲什麽日本要在箱子上寫上這幾句話?
首先我們看第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其實這句話乍一看是我們中國的成語或者詩文裏面的,其實不是,他是日本唐朝的一位叫長屋的人寫下的,長屋是日本的一位日本皇室貴族,是天武天皇之孫,高市皇子之子曾經執掌日本朝政,後來自殺而死。他生存的年代對比中國史,就是唐朝唐玄宗時期。這背後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中國和日本的交流其實在漢魏時期就有交流,在唐朝時期中日交流達到黃金時期,那時候日本積極和中國交流,並借鑒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成果,所以現在我們看日本的建築、文字、茶道都有中國東方文化的影子。在唐朝中日交流的黃金時期,佛學的交流更是代表,翻看我們中國古典詩詞很多都是關于僧人來往中國和日本的身影,比如李白的詩: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這首詩就是李白寫給日本朋友晁衡的,他曾經來中國求學,這是他回到日本渡海時,李白聽聞晁衡墜海寫給他的,其實晁衡沒有死,算是一個烏龍。
還有一首: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唐代:韋莊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這是晚唐詩人韋莊的詩,那時候日本內亂,與唐朝的交流面臨中斷,這首詩就是寫韋莊送別日本朋友時寫下的。
還有這一首: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禅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裏眼中明。
所以從唐朝的詩文裏面我們足以見得,當時中日交往的頻繁程度。當然言歸正傳,來講日本長屋的故事。
當時的長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喜歡詩文,佛學也有濃厚興趣和見解,他執政期間曾經制造了1000領袈裟,派當時遣唐使送給唐朝的僧人們,並且作詩一首:
繡袈裟衣緣
唐代(日本):長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這首詩從地理角度和感情角度兩個層次表明了長屋當時對中日友誼的重視和對東方唐朝的向往,可惜長屋最終還是沒機會來到大唐,被人陷害而自殺,而這首詩也在後來選入《全唐詩》。
當時唐朝的僧人鑒真讀到這首詩後甚是感動,六渡日本,傳揚佛法,將中日佛學交流推向高潮,在中國和日本兩地享有極高聲譽。
而今天,中國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日本社會和政府慷慨援助,還在捐贈物品上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借助1000多年前中日友好的曆史典故和詩文,更加讓兩國人民動容。
再說第二個“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句話出自中國最古老的的詩歌集《詩經》“國風·秦风·无衣”里面,全文如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經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怎麽說沒有衣裳和戰甲穿呢?我和你同穿一件,現在君王發兵去打仗,我們一起修整甲胄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詩經》在日本其實傳播和流傳很廣,這一次日本在防護隔離服物資箱上面寫下這句詩,一方面說明中日不僅地理方面還有文化的相似,更是表達將于我們一起抵抗疫情的意願。不得不說,確實用心了!
說句題外話,其實不僅僅是茶道和佛學,中國的《詩經》、《論語》、《世說新語》等傳統文學著作在日本流傳度甚至比中國還要深和廣。
曆史不應該被忘記,曾經日軍侵華8年、南京大屠殺等屈辱曆史不應該忘記,但這一次也將成爲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