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文化特色建築以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和社區構成,受到了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曆史的沉澱和影響。
新加坡早期不同國家的移民在此建造的中式寺廟、教堂、回教堂、猶太教堂和寺廟爲這個小小的島國文化和建築風格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和曆史背景,以供後人們進行參觀祭拜以及提供了一個緬懷先輩的場所。
今天,我們探訪這些標志性的宗教場所,在欣賞各種本土、複古和現代建築風格的同時,也揭開新加坡各族移民被曆史塵封的面紗。
馬裏安曼興都廟(德拉威風格)
馬裏安曼廟(Sri Mariamman Temple)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教(印度教)寺廟,建築風格爲德拉威風格。
其位置處于市中心的橋南路244號,主要爲這個城市國家的南印度泰米爾興都教的新加坡人提供服務。由于建築和曆史意義,馬裏安曼廟已經列入國家級名勝古迹,並且是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馬裏安曼廟由新加坡社會發展、青年與體育部下轄的興都教捐贈委員會負責管理。
馬裏安曼廟由Naraina Pillai建于1827年,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結算已有8年。
地址:244 South Bridge Road, Singapore 058793.牛車水 (Chinatown) 地鐵站 附近
斯雷拉馬爾興都廟(德拉威風格)
這個寺廟比較鮮爲人知,盡管建築風格類似于馬裏安曼興都廟,斯雷拉馬爾廟也具有自己的特質;除了羅摩等興都教神佛的雕像外,這裏還有著佛陀和觀音(觀音菩薩)的雕像,體現出新加坡包容的多宗教特色。
地址:51 Changi Village Road, Singapore 509908丹那美拉地 (Tanah Merah) 鐵站附近
天福宮(中式)
天福宮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華人寺廟,專門供奉女海神媽祖。早期的華人移民有感于媽祖保佑他們順利通過了困難重重的南中國海,于是到天福宮酬謝神恩。寺廟采用獨特的福建建築風格,其特色在于細致的龍和神佛雕像,以及屋脊上色彩缤紛的碎瓷片。
地址:158 Telok Ayer Street, Singapore 068613.直落亞逸 (Telok Ayer) 地鐵站附近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中式)
佛牙寺龍華院地處曆史悠久的牛車水區,內飾設計精妙,展示的佛教藝術和曆史豐富多彩,生動講述了數千年前的文化故事。寺廟建于 2007 年,名稱源自佛教徒心目中佛陀留下的犬齒,人們在佛陀火葬之地印度拘屍那伽城發現此物,並一直在寺廟中供奉展示。
這座中國唐代風格佛寺由該寺住持禅師 — 釋法照法師設計,在海內外顧問團隊的幫助下得以修建而成。它的造價高達 7500 萬新元,吸收了唐代建築的元素。建築的設計靈感來自佛教的曼荼羅,也就是佛教文化中象征宇宙的符號。
位于寺廟三樓的佛教文化博物館收藏著各式各樣珍貴的佛教文物,例如骨頭和舌頭聖物,聖光殿 (Sacred Light Hall) 位于四樓,陳列著寺廟的鎮廟之寶。
佛牙舍利被安置于重 3500 公斤的巨大佛塔之中,該塔由 320 公斤黃金制成,其中 234 公斤黃金來自于信徒的捐贈。只有僧侶可以進入佛陀舍利 “舍利殿”,但訪客可以在公共參觀區瞻仰佛寶。
其他突出景點還包括僧伽文物博物館,舉辦文化表演、講座和播放電影的劇場。如果您想在牛車水的中心地帶尋覓一處靜谧的冥想沉思之地,此處帶有寶塔和佛教轉經筒的屋頂花園絕對是理想去處。
超過 2500 年前,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悟出世間真理,凝聚智慧精華,並以慈悲爲懷。如今,佛牙寺龍華院通過 “探索佛教” 研討會傳授佛祖的珍貴教誨遺産。常駐寺廟的得道高人主持互動研討會,遊客借此深入了解佛教。
遊客可免費參觀寺廟,每周六的導覽項目也不收費。寺廟的導遊自願者將爲您講解,帶您領略佛牙寺龍華院的不同樓層和寶殿。
地址:288 South Bridge Road, Singapore 058840.牛車水 (Chinatown) 地鐵站附近
西式複古風格宗教建築
複古風格是新加坡大多數宗教場所的主要的建築風格,到訪這些地方不但能讓您感受到不同宗教背後的文化和曆史意義,也能同時欣賞到各具特點的複古建築風格。
聖安德烈座堂(新哥特式)
這座新加坡最古老的聖公會教堂建在由阿拉伯定居者捐贈的土地上,並據稱以 13 世紀的英國教堂爲靈感設計。這座教堂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建立起與英格蘭教會的關系:坎特伯雷石、考文垂十字架和加冕地毯。
地址:11 St Andrew’s Road, Singapore 178959.政府大廈 (City Hall) 地鐵站附近
聖諾猶太教堂(新文藝複興風格)
作爲新加坡兩座猶太教堂中較新的一座,聖諾猶太教堂采用帕拉第奧風格設計,以富有文藝複興時期特色的手法重現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特色。
這種風格以拱門、科林斯柱和遮蓋式門廊爲特色,而遮蓋式門廊原本的用途是讓馬車通過。作爲本地猶太社區中最傑出的成員之一,已故的大衛·馬紹爾(David Marshall)在爭取新加坡的獨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地址:2 Oxley Rise, Singapore 238693.多美歌 (Dhoby Ghaut) 和索美塞 (Somerset) 地鐵站附近
蘇丹回教堂(新文藝複興風格)
令人印象深刻的蘇丹回教堂又名 Masjid Sultan,地處曆史悠久的甘榜格南(Kampong Gelam),是新加坡回教社群聚集的地點。
蘇丹回教堂建于 1824 年,用于紀念新加坡的第一任蘇丹 — 胡先沙蘇丹 (Sultan Hussein Shah)。新加坡開埠者史丹福萊佛士爵士當年出資3000 元興建一個具有雙結構屋頂的單層建築。
一百年後,這座回教堂因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您目前所見的回教堂是在 1932 年,由新加坡曆史最悠久的 Swan and Maclaren 建築事務所旗下的建築師 Denis Santry 設計和重建。
鮮爲人知的是,在蘇丹回教堂重建期間,由于回教堂擴展到亞拉街 (Arab Street) 以外的範圍,所以毗鄰的橋北路 (North Bridge Road) 不得不繞著回教堂而建。
參觀期間,您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些洋蔥形圓頂。每一個圓頂底座都飾有一圈玻璃瓶底,這些都是由貧困的回教徒在重建回教堂時捐贈,這是爲確保所有回教徒,無論貧窮富貴,都可以爲重建回教堂出一份力。
這座回教堂是在 1975 年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迹,這裏一直都是回教社群聚集之處。如果您是齋戒月期間到訪,這個地區的夜市和許多小吃攤值得一逛。
地址:Muscat Street, Singapore 198833.武吉士 (Bugis) 地鐵站附近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
以女子的名字命名的回教堂並不多見。19 世紀,哈賈法蒂瑪回教堂由一位女富商捐地興建,故而以該商人的名字 Hajjah Fatimah Sulaiman 命名。
這片土地曾是這位女富商的私宅所在地,但經曆兩次盜竊和一次火災後(她順利逃出且並未受傷),她決定將土地捐出去用于建造回教堂。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由一位不知名的英國人設計,其獨特的設計將歐式、馬來式和中式建築風格巧妙融爲一體,甚是迷人。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于 1846 年建成,回教堂的穹頂呈洋蔥狀,沐浴淨化區如同馬來房屋,內部飾有傳統的馬來回教徒木雕。
窗戶護欄格柵、宣禮塔和屋頂護牆頂部都有中式釉面瓷磚。
但最吸引人的是宣禮塔,就像教堂尖塔。宣禮塔爲三層結構,有兩個八邊形塔和一個細長的錐形塔,與首個聖安德烈教堂的新古典主義塔尖非常相似(該教堂後來被當今宏偉的聖安德烈座堂 St Andrew’s Cathedral所取代)。
新加坡的 “比薩斜塔”
其它歐式建築元素包括宣禮塔的多立克式壁柱,以及柳葉形門框、窗台和窗戶。
多年來,因地基不牢,宣禮塔離中心軸大約偏離了六度左右。
雖然防護工作有助防止宣禮塔進一步傾斜,但宣禮塔依然明顯傾斜,這讓遊客覺得十分有趣,還將它稱爲新加坡的 “比薩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