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拒絕了新加坡加入聯邦這個國家,地位顯得十分尴尬,新加坡在當時形勢下,被迫獨立了。新加坡當時人口也不多,也就200萬左右,華人占絕大部分。占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三。由于當時的曆史環境,周邊的國家大多不對新加坡友好,因爲敵視華人,水是人類生存之源,但是新加坡的淡水也是出奇的缺水,需要進口才能滿足,而在那個時候,新加坡的人均財富也就450美元,也是比較窮的地方。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則是強加在它頭上的。我從來沒想到在42歲時,要負起獨立管理新加坡的責任,照顧200萬人生計,我們奉命脫離馬來西亞,走自己的路,前途茫茫,卻不知道何去何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加坡當時作爲中轉的貿易港口,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由于港口的原因,新加坡沒有可以依靠的工業基礎,只能靠港口過生活。戰爭結束後,盟軍撤離,使得新加坡的生活更加困難了。
生活總是需要繼續下去的,即使當前非常困難,還是需要報以希望,何況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還有更大的抱負。
但是在新加坡的獨立之後,李光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英語作爲國語,漢語地位下降,被李光耀廢掉了。
1965年8月9日上午10點,李光耀宣布新加坡獨立,他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當時在新加坡廣播公司播放這條消息,但是大家都震驚了,本以爲是加入馬來西亞,卻沒有想到被迫獨立出去了。在當時的時候,大家都感到無比的悲傷,因爲這個落差有點大,大家也不知道未來會到何處。李光耀在晚年的時候,說起這個事情,也是再一次受到很大的挫折。
後來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
“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則是強加在它頭上的。每當我們回顧簽署協議,使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那個時刻,我們總會感到痛苦,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許許多多的人。”
話說回來,爲什麽李光耀要廢除漢語,把英語當作國語呢?
在當時,大家都知道英語全球流通,是一門國際語言,他認爲漢語過分難學了,而且書寫起來也不便捷,這是最大的缺陷。
李光耀:“我們也通過語言與世界各地保持聯系。很幸運的,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的是英語。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樣是由法國統治,我們就必須忘掉法語,再去學習英語以便同世界接軌,那肯定是個非常痛苦和艱難的轉變。”
新加坡獨立的時候,不少團體和個人都建議,把漢語作爲國語,但是李光耀都拒絕了,並說:你們得先把我打倒。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新加坡想要發展,就必須要對外開放,讓外國人來一起建設,這就無疑是帶來了外國資本。外國資本進入,就需要好的經商環境,爲了打造這樣的環境,李光耀和他的政府成員,用盡一切辦法做的這個事情。
發現了對外交流,首要問題就是語言問題。
那麽把英語作爲國語就再合適不過了。
把語言問題解決了,李光耀采取了當時適合發展的國家政策,後來證明他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新加坡的淡水這些問題也隨之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發展工業和商業,金融和科技等,在他任職期間,創造了公積金制度等,推動了新加坡很大程度上的發展。
李光耀在于中國大陸交往,兩面都一笑泯恩仇,一同商量各自的國家發展,他對中國的開發發展也做出了一定努力,帶來了一定影響,
他後來先後訪華30多次,先和和中國曆屆領導人都有交流。
李光耀是個精明的政治家,他一面在國際舞台上奉行平等的外交。
李光耀在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李光耀說:我知道,中國必將崛起。一向對未來判斷很正確的他,這次提到了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