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蔓延了一個多月,對當前經濟運行帶來顯著影響。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與2003年的SARS疫情有諸多相似之處,二者都是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具有相似的疫情特點。參照2003年SARS對經濟的影響,受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最大的將是消費和服務相關領域。疫情對工業生産存在一定影響,特別是消費需求減弱可能導致部分中小型生産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投資和進出口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隨疫情發展狀況可能出現波動。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明顯放緩,二季度之後經濟增長有望回穩但存在不確定。鑒于經濟運行態勢,可以考慮在春節之後適度加大政策寬松力度,提早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
對比當前和2003年內外部環境及各相關因素,本次疫情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將強于SARS疫情,主要基于五方面考慮。一是從疫情狀況來看,本次疫情的傳播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擴散範圍更廣,影響面超過了SARS;二是從外部環境來看,2003年我國正在全面享受全球化紅利,而當前出口狀況已不如當年,應對內需減弱沖擊的能力減弱;三是從經濟結構來看,當前第三産業和消費占比遠高于2003年,而疫情對服務業和消費領域的沖擊較大;四是從經濟周期來看,2003年我國處于經濟上行周期,而當前處于經濟結構轉型時期,疫情將加重經濟下行壓力;五是從要素流動來看,當前我國經濟開放性和要素流動性高,更容易受到疫情傳播的影響。
疫情對消費的沖擊最爲明顯,預計今年一季度消費增速可能顯著下降,不排除1、2月消費負增長的可能。在SARS爆發的集中時期,爲了控制疫情蔓延,降低被感染概率,“五一”黃金周被取消,外出旅遊與就餐受到嚴重影響,這對消費增長帶來較大沖擊。2003年5月份消費增長4.3%,比一季度末下降了5個百分點。隨著疫情結束,三季度消費增速普遍回升到9%以上。本次疫情正好趕上春節假期,將對一年一度的傳統消費旺季帶來較大沖擊,導致對消費的影響程度可能強于2003年。2019年消費增長8%,預計2020年一季度消費增速可能顯著放緩,不排除1、2月消費負增長的可能。受沖擊最嚴重的可能是旅遊、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相關消費,服裝、家具家電、化妝品等消費也將受到一定影響。並不是所有消費領域都受到負面沖擊,與預防藥品以及相關的醫療保健、健身器材等消費可能顯著增長,日用洗滌用品、消毒液、中藥材及中成藥等消費也可能加快。二季度之後,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增速有望回升到平穩運行態勢。
非典時期對消費增長的短期沖擊較大
疫情對工業生産存在一定影響,需求減弱疊加返工延期,部分中小型生産和服務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壓力。SARS疫情對人口流動和工廠集中化作業帶來顯著影響,導致2003年二季度工業生産明顯放緩,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都受到沖擊。2003年3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16.9%,4、5月份分別下降到14.9%、13.7%,分別降低了2、3.2個百分點。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工業生産逐漸恢複,6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到16.9%。目前來看,本次冠狀病毒疫情可能主要爆發在一季度,而一季度是我國傳統工業生産淡季,因而對今年工業運行的沖擊相對有限。受疫情的影響,可能影響2月份工人返工,對春節後恢複生産可能帶來影響。預計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將較低,可能降到4%左右。二季度之後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工業生産有望恢複正常;如果疫情仍在發展,那麽影響程度可能超過2003年。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我國企業經營壓力本來就比較大,尤其是解決了社會絕大部分就業的中小型生産和服務企業的承受能力較爲有限,部分企業利潤率已經很低,債務壓力較重。如果3月份之後消費需求不能恢複,企業難以順利複工,將嚴重影響企業營收,可能導致部分企業面臨生存壓力。
非典時期對工業生産帶來一定影響
投資和進出口受到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但隨疫情持續時間可能有波動。從投資來看,2003年SARS疫情期間投資保持穩定,5月份投資增速還小幅上升到31.7%。從進出口來看,2003年SARS疫情期間進出口運行平穩,只有4月份進口增速有所下降到34.4%,但8月份疫情已結束進口增速更低,進口增速波動與SARS相關性較小。因此,如果本次冠狀病毒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與2003年類似,預計今年投資和進出口都不會顯著受到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疫情長時間得不到控制,二季度之後的投資和進口需求或將受到影響而有所波動。
非典時期對投資和進出口的影響不明顯
從投資內部結構來看,疫情對基建投資的影響可能有限,而對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産投資的影響相對明顯。2020年1月各地專項債發行明顯提速,多地啓動新增專項債發行,首次發行時間較2019年提前近20天,全年專項債規模有望擴大到接近3萬億。基建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大,促進1月份建築業PMI上升3個百分點到59.7%,業務活動預期指數上升到64.4%。在基建投資預期回升的帶動下,2020年投資增長可能穩中趨升。多個省份延後開工,從供給端影響企業的生産恢複,將影響到一季度制造業投資需求。對房地産業而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今年一季度的房地産銷售、開工都可能産生影響,部分省份建築工地複工延期,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可能下降。
WHO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爲PHEIC,對我國出口帶來一定影響,但不必誇大負面沖擊。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決定把這次疫情列爲PHEIC,即“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別。WHO把這次疫情列爲PHEIC,對我國貿易和跨境旅遊形成制約,我國可能面臨其他國家采取貿易限制、旅遊暫停、撤僑等措施。截至1月31日,已有62個國家針對中國公民采取入境管制措施,部分國家暫時禁止在過去14天內去過中國大陸的外國公民入境。美國、日本、韓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法國等國家正積極安排撤僑,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縮減往來中國航班。當前出口運輸會受到一些限制,這與2003年情況差不多,受限的出口量占整體出口的比重並不大。1、2月是我國貿易淡季,出口量本來就相對較少,1月出口增速可能很低,主要是春節錯位的影響,並非疫情導致。
如果疫情延續時間較長,3月之後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湖北省被列爲疫區,那麽國外將對來自中國的商品提高准入門檻或直接禁止進入,可能對出口帶來較大沖擊,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需要明確,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外需狀況,全球經濟增長和中美貿易摩擦將決定出口增長情況。由于中美已經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如果疫情能夠在一季度控制住,之後出口應該能夠較快恢複。
列爲PHEIC也能帶來積極作用,會給中國帶來更多國際合作協調,更多國際人員、物質、技術援助,將對防控疫情産生積極效果。需要明確,是疫情影響我國經濟,而不是WHO對疫情的定性影響中國經濟,不必誇大被列爲PHEIC對我國帶來的負面沖擊。類似于2003年非典期間,我國部分城市被WHO列爲疫區,2003年6月非典得到控制之後全部從疫區除名。這次WHO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爲PHEIC,將促進疫情得到更爲有效的控制。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改善,三個月之後有望解除PHEIC。
疫情將緩解一季度物價上漲壓力,年內物價高點可能在二季度。2003年SARS疫情對短期物價帶來沖擊。CPI環比出現持續下跌,二季度環比降幅較大,三季度之後逐漸回升。CPI同比增速在6月爲0.3%,降到年內低點,三季度之後逐漸回升。2019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快速上漲帶來物價上漲壓力,本次冠狀病毒疫情可能緩解物價持續上漲壓力。今年一季度春節期間消費需求可能弱于往年,對CPI環比的拉升作用也將相對較弱,不排除2、3月份CPI環比下降的可能。二季度之後如果疫情顯著好轉,CPI環比漲幅將回升。考慮到2020年CPI翹尾因素呈前高後低的特點,1-6月幾乎每個月翹尾因素都在3%以上,上半年CPI同比漲幅仍將較大,下半年隨著翹尾因素下降而回落。因此,預計全年CPI走勢將前高後低,本次疫情導致一季度CPI同比上漲壓力有所減弱,二季度疫情減弱之後CPI同比可能成爲年內高點,三季度之後可能顯著回落。
非典時期對物價帶來短期沖擊
當年SARS疫情從2002年11月開始出現,經曆了較長的潛伏期,直到2003年4、5月才出現快速擴散並達到頂峰。因此,對2003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沒有明顯影響,而對2003年二季度經濟增長帶來較大沖擊。GDP同比增速從2003年一季度11.1%下降到二季度9.1%,GDP環比增速從12%以上回落到3.5%。三季度SARS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經濟增長逐漸恢複,經濟增速回升到10%。根據SARS疫情經驗,疫情快速爆發到得到控制大概經曆2個月時間。相類似,此次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沖擊的時點主要集中在今年一季度。
參照SARS的影響,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下降到5.2%-5.5%。當前是本次冠狀病毒疫情快速爆發階段,已經采取的全方面控制措施,如果與SARS同樣經曆2個月爆發期,那麽2020年3月份之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那麽本次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主要集中在一季度。2003年經濟增長10%,四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爲11.1%、9.1%、10%、10%,SARS主要影響了二季度GDP增速比全年低了0.9個百分點,影響程度大概爲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于春節期間,將對一季度經濟增長帶來較爲明顯的沖擊,影響程度可能大于2003年二季度。考慮到當前經濟增速已經遠低于2003年,疫情對經濟增速的影響絕對波動幅度可能小一些,預計在0.5-0.8個百分點。由于2019年三、四季度經濟增速都爲6%,預計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在5.2%-5.5%。從三次産業來看,受到影響最明顯的將是第三産業,預計一季度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可能有所下降。
非典時期對GDP增長的短期沖擊
二季度之後經濟增長有望回穩,關鍵看疫情持續的時間。由于本次疫情擴散時間與春節假期高度重合,對年初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增長有望很快恢複,甚至出現壓抑性需求爆發和積極政策疊加效應導致經濟增速顯著反彈。因此,預計2020年經濟運行將呈前低後高特征。不過,受疫情發展不確定性的影響,經濟運行也存在不確定性。如果2月份之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那麽二季度經濟運行有望恢複,經濟增速很快將回升到6%左右,此種情景的概率較高(大約60%)。如果疫情延續到3月份之後,全國氣溫回升才逐漸得到控制,那麽二季度經濟運行也將受到一定影響,經濟增速回升到6%以上要到三季度才能實現,此種情景概率略低(大約30%)。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類似SARS那樣長達近半年或者更長,那麽可能影響全年經濟增長預期,並波及到全球市場,此種情景概率較低(大約10%)。
基于以上分析,宏觀政策需隨著疫情發展提早調整。當前疫情運行狀況對經濟金融的影響在一季度將體現出來,疫情好轉之後經濟運行將回歸正常運行。考慮到第四次經濟普查上修了2014年以來的GDP結果,2020年經濟增速達到5.6%就能夠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但根據以上分析,此次疫情對經濟金融的沖擊可能強于“非典”時期,爲了避免疫情對本就下行壓力較大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需要提早對宏觀政策做適度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應做出一些針對性安排來提早應對疫情可能給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沖擊。
貨幣政策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能大水漫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環境。可針對主要疫區湖北省內金融機構進行定向降准,所釋放的資金全部用于區域內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企業等的信貸支持。
財政政策應針對疫情影響加大定向支持力度。面對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2020年財政政策穩增長的力度應該有所加大,在保穩定和促進六穩上發揮更大作用。鑒于2019年財政赤字率爲2.8%,2020年可以適度提升到3%或者更高。
加大定向支持力度,針對疫情影響提供減稅優惠和財政補貼,重點支持受疫情沖擊的消費和生産行業,盡快促進消費擴張和生産恢複。
對疫情影響較大的一些中小微型企業、城市個體工商戶、農民工等微觀主體建議通過定向減稅、發放補貼等方式進行救助支持,防範可能出現的中小企業集中倒閉、失業潮及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問題。
考慮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專項債規模可以適度提高到3萬億或者更高,充分發揮專項債券擴大有效需求、穩增長的作用。充分利用基建投資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特點,專項債更多地用于基建投資補短板領域。
如果此次疫情導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可以考慮發行特別國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一是1998年向金融機構發行特別國債應對金融危機,二是2007年發行特別國債作爲新成立的國家外彙投資公司的資本金。在非常時期,發行特別國債非常重要,不是對預算赤字的融資,不計入預算赤字,不會增加財政負擔。
疫情過後,要明確地方政府穩增長的責任,消除不作爲現象,鼓勵地方投資積極性。
隨著疫情過去,可能帶來新的行業發展機會。2003年SARS疫情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淘寶等網購業態快速發展,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也可能帶來新的行業發展機會。一是傳染病疫情重點沖擊用戶聚集型的線下服務業,如交通運輸、旅遊、餐飲、線下教育等等,可能帶來與之替代性較強的線上經濟發展。如電商、新媒體、網絡直播、線上教育等等,這些行業發展速度可能加快。二是疫情可能促進“病從口入”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改變消費觀念,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並對綠色環保、垃圾處理、水和空氣淨化等領域帶來發展機會。三是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正在減少集中化辦公,加緊探索遠程辦公和獨立辦公,將促進遠程協作與移動辦公平台發展,帶動相關咨詢服務産業和科技産業發展。特別是在5G技術推廣應用的新時期,未來一些基于5G技術基礎發展壯大的新業態是值得期待的。
(詳見交銀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