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聖誕節如期而至,我們馬上就要進入2022年了,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變種奧密克戎,又引起了新一輪的全球疫情。本應該家人團聚的喜慶節日,全球各國卻紛紛縮減節慶規模。
圖片來源于聯合早報
這沒完沒了的病毒變異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在新加坡生活的我們,應該繼續堅守還是選擇回國?
今天小編將爲大家介紹新冠病毒的變異史,並從防疫政策和工作生活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小夥伴們更加全面地考慮回國還是留坡這個決定。
01 新冠病毒變異史
圖片來源于網絡
按照目前的疫情發展,新冠病毒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我們還是要做好長期和病毒共存的准備。奧密克戎不是第一個新冠變異,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那麽這持續兩年的疫情,我們都經曆過那些病毒變種呢?小編將爲大家逐一介紹~
Alpha變異株
2020年11月,Alpha變異毒株首次在英國肯特的一份樣本中被檢測到。它在2020年12月席卷英國,2021年4月成爲在美國占主導地位的變異毒株,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擠占其他新冠變異病毒的生存空間,成爲主要變異毒株。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數據,5月17日,Alpha占據全球變異毒株感染數的69%。
Beta變異株
在Alpha之後,又有免疫逃逸非常強的Beta橫空出世。Beta在2020年5月南非的樣本中首次被發現,很快便成爲南非傳播最廣的病毒變異毒株,目前全球已有130個國家發現Beta相關病例。但與其它變種相比,它的存在感較低。
Gamma變異株
Gamma變異毒株最早在2020年11月巴西的檢測樣品中被發現,在2021年6月占南美新冠病例的76%,是南美地區疫情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並已經傳播到包括美國、英國、俄國在內的75個國家。但是疫苗對Gamma的有效性仍然較高,因此也未成爲全球大範圍流行的變異株。
Delta變異株
在Omicron奧密克戎出現前的所有新冠變異病毒中,危險性最高的非Delta莫屬,甚至還被稱爲“毒王”。Delta于2020年底在印度被首次發現,是引起今年4月印度第二波疫情大暴發的主要變異毒株。它的傳播範圍遍布全球,在印度、英國等國肆虐。根據資料顯示,Delta的傳染性比以往任何新冠變異毒株都高,也會導致更高的住院風險,疫苗對Delta仍然有效,但存在不確定性。世衛組織和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3日聯合發布一份疫情報告稱,根據目前的趨勢,除非有更具競爭力的毒株出現,否則德爾塔毒株將繼續傳播並取代其他變異毒株。
Lambda變異株
Lambda最早于去年8月在秘魯被發現,目前幾乎沒有證據顯示拉姆達毒株具體如何區別于其他變異毒株。科學家強調,跟蹤調查研究還在早期階段,需要更多紮實的研究數據才能對這種變異毒株的作用有全面了解。不過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因爲Delta和Omicron的強勁存在,Lambda還未引起大範圍的傳播。
Omicron變異株
Omicron于2021年11月在南非被發現,被世衛組織定性爲最高級別的“值得關切的變異株”(VOC),也是現在引起新一輪全球疫情的病毒變種。新變種可怕之處在于,它感染人類比其他變種傳播得更快,可以繞過疫苗和先前感染的一些免疫保護。但好消息是,奧密克戎比德爾塔病毒更溫和,讓感染者最終住院的幾率降低30%至70%。可是,當被感染的人數變成兩倍的時候,疫情又回到了Delta肆虐的原點,甚至更加可怕。這也就導致了年末之際,全球範圍內防疫政策的新一輪緊縮。
02 回國還是留坡?
圖片來源于網絡
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國生活?相信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大家許久。小編身邊不少朋友也在糾結,一些人今年曆盡艱辛回國與家人團聚,因爲回國需要隔離14-28天,他們中有些是使用了積攢兩年的年假,有些則選擇了直接辭職,回國謀求新的發展。但大多數小夥伴因爲種種考量,仍然堅守在新加坡,心裏面卻時刻惦記著什麽時候才能回國。小編建議大家認真考慮以下幾點,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防疫政策
不同的政策所付出的代價和所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國家也會根據自身國情而進行選擇。
以新加坡爲例,即使是前一段時間每日感染數千病例的疫情高峰,新加坡也沒有選擇全面封鎖。大家還是能夠照常出門,但新加坡會根據疫情的變化,動態調整聚集人數的限制以及來訪免隔離國家的清單。頻繁時甚至每日一變,被網友們戲稱爲“仰臥起坐式”抗疫。
圖片來源于聯合早報
盡管人們嘲笑政府“朝三暮四”的廢操作,但事實證明,新加坡的抗疫模式是科學且有效的。它既不像歐美那樣完全躺平,也不像國內那樣鐵腕清零。
在疫情的初期,新加坡也曾模仿中國的清零政策,實施了爲期兩個月的“斷路器”措施。但畢竟新加坡資源有限,不能像中國那樣搞“內循環”;同時政府也意識到了新冠病毒或長期與人們的生活伴隨,因爲病毒會不斷變異出新的病種。
因此,作爲抗疫優等生的新加坡再次大膽創新,嘗試“共存模式”。它的防疫政策是根據醫院的承載量,通過數學建模而制定的。這樣就可以保證在醫療資源沒有擠兌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兼顧日常活動和經濟發展。這樣如履薄冰的精密操作,既讓我們看到了作爲一個資源小國的無奈,但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本地政府的擔當!
與新加坡和歐美國家采取的“與病毒共存”政策不同,國內采取的則是“動態清零”政策。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已從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變成了最安全的國家。依靠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及廣大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中國率先完成了清零的壯舉。作爲疫情期間回過國的小編來說,一句“真香”就是對國內抗疫成果的總結。在大部分沒有疫情的地區,大家過著和疫情前一樣的生活,沒有強制戴口罩的規定,活動人數也沒有明確的限制,這在其他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取得這樣成績的背後是無數人巨大的付出與犧牲。且不說歸國人員動辄上月的隔離政策,即便在國內“一人確診,萬人檢測”便是目前最真實的寫照。兩年過去了,就在歐美已經把新冠當流感看待時,國內依舊是“談疫色變”,目前西安疫情升級,又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陷入封城的模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今天,各國都會從各自的國情出發,制定相應的防疫政策。我們無法評價其政策的優劣,只能尊重並相信政府的決策,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工作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部分人希望回國的主要原因還是和家人團聚,畢竟路途和疫情阻斷不了親情。此外,社交和旅遊的需求也很難被滿足,畢竟新加坡就這麽大,能去娛樂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再加之時不時的又有一些活動人數的限制,這種束手束腳的感覺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因此在過去的兩年裏很多人都呆在家裏,與外界的接觸逐漸減少,有些人的精神狀態很差,甚至抑郁。
但對于回國來說,小夥伴們需要考慮一個更實際的問題:自己的事業發展。希望繼續留在新加坡發展的朋友,不一定能夠請到那麽多的假期來應付14-28天的隔離。即使請到假回國也擔心萬一政策有變,之後回新加坡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有些鐵了心想回國的朋友,又在糾結放棄新加坡的工作機會是不是值得。最近,國內互聯網企業紛紛傳出裁員的消息,國內還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麽?
圖片源自知乎
要知道,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面臨嚴峻的考驗。由于選擇清零的防疫政策,加之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發展會有“閉關鎖國”的趨勢。同時,互聯網、教培、房地産等行業接連出現大規模裁員,今年的考研人數更是達到了457萬的曆史新高。
放棄了新加坡的工作,意味著放棄相對更好的Work-Life-Balance,投入到國內更卷的工作節奏中,這也是很多小夥伴的顧慮。
隨著全球因爲疫情而改變的經濟和政治格局,國內的“內循環”經濟和新加坡的“開放”經濟哪個更好?疫情之下,你又會何去何從,歡迎大家投票說出你的選擇:
結 語
我們很難去判斷哪種是最好的防疫政策,之後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不同的政策都有利有弊,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是否能夠適應與之對應的生活方式以及個人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新冠病毒的變異曆史,也希望大家在考慮回國還是留坡的問題上能夠考量各方面因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