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加坡衛生部預測了,這輪疫情日增病例最高可能到1萬5000例左右,
我們每天都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當日病例出爐,看是否已經飙升。
*周感染增長率(R值)在快速上升
(示意圖:CNA)
在這種特殊時候,50%的新加坡人都回到了工作場所,人們擔心公司成爲主要傳播場所,
事實上,已有人爆料稱同事帶病上班!
同事帶病上班、隨後確診
這些行爲可以舉報
一位從事保險業的李女士向媒體爆料說,公司按照50%人員返回的規定把職員分成了兩組。
李女士1月4日首先回到辦公室,坐在她幾個座位之外的30歲男同事一直在打噴嚏,
“阿嚏、阿嚏” 的聲音大到她無法忽視。
(示意圖)
這明顯是感冒症狀,當時李女士就在心裏打鼓,糾結起這男同事到底是生病了,還是鼻子敏感?
“他看起來像病得蠻嚴重的,我心裏雖然一直覺得這樣還來上班不好,
但又不想表現出對疫情過度敏感,安慰自己他可能只是鼻子過敏。”
結果,最壞的事情發生了,
1月5日下午,她接到公司的通知,感到“五雷轟頂”。
公司說這名打噴嚏的男同事在進行核酸(PCR)檢測後確診了!
公告上通知所有人重新居家辦公一周直到下周一,按照規定辦公室必須進行深層清潔,這期間公司會追查可能跟確診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士。
(示意圖:CNA)
李女士說當天這名男同事還跟其他同事一起吃了午飯,
明明身體一直堅持工作至下班時間才和同事們一起離開,她現在非常擔心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況。
李女士哭訴自己家裏還有一個1歲大的孩子,這兩天都不敢抱他。
(示意圖)
雖然她還沒有收到任何風險警告(HRW),但她會接下來每天自我快速檢測。
新加坡50%的人重返工作場所後,意味著以前默認居家辦公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很多公司會采用輪班方式讓大家回去。
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爲人知的角落發生李女士公司這樣的事。
(圖源:mustsharenews)
不過按照規定,男同事的做法是違規的,
員工若身體不適,就應立即乘搭私人交通工具,前往拭子檢測計劃(SASH)診所就醫進行檢測,而不是堅持工作一天到下班才看病。
有員工確診,公司需要對有過接觸的同事進行快速檢測,只有呈陰性的人才能繼續在公司辦公。
人力部也提醒,如果發現工作場所安全管理措施准則的個人或公司,都可以上網舉報:
https://service2.mom.gov.sg/efeedback/Forms/eFeedbackWithReferrer.aspx?option=3
馬來西亞拒絕封城
那新加坡呢?
(圖源:海峽時報)
面對這波奧密克戎來襲,新加坡不是唯一一個受影響的東南亞國家。
雖然開放程度沒有新加坡高,但馬來西亞也一樣已經被奧密克戎入侵社區。
新加坡預測如果奧密克戎快速在社區傳播開,最高日增15000例;馬來西亞的預估數字在日增30000例。
(圖源:todayonline)
截至6日上午,馬來西亞累計確診奧密克戎感染病例245例。
這245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中,有12例是本土感染病例,都發生在沙撈越州。
我們都記得去年,馬來西亞爲了遏制德爾塔傳播,先後封城好幾輪,比新加坡嚴格得多。
(圖源:thestar)
但是今年大馬一改這種做法,馬來西亞衛生部長甚至直言:
“別再提起L字頭(Lockdown封鎖)那個字。”
(圖源:新海峽時報)
馬國衛生部現在不希望通過重啓封鎖令來遏制奧密克戎的蔓延,因爲會犧牲國家經濟以及民衆的精神健康和生活。
這點看法倒是和新加坡很像。
新加坡目前爲止還未有收緊邊境和社區管理措施的舉動,僅僅加強了接種疫苗的要求。
新加坡接下來會不會收緊措施呢?
首先,邊境方面王乙康直言“封鎖沒用”。
面對很多人呼籲關閉VTL(疫苗旅行通道),王乙康認爲也不能阻止奧密克戎傳播了。
王乙康認爲如果限制a國入境,就要限制b國,以此類推,無窮無盡……
“如果我們采取這種方法,我們遲早得回到封鎖那一天。”
“唯一會發生的事情就是大家重回2年前。無論我們取得了什麽成就,我們都必須放棄。”
言外之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態度差不多,都不願意再封鎖了。
其次,社區方面,黃循財是這樣表態的:
“如果我們繼續保持紀律並遵守所有的安全管理措施,那麽我們有更大的機會渡過即將到來的這一波,而不必進一步收緊,”
“但是,如果我們放松警惕,冒著不必要的風險,那麽傳播將被放大,感染波將更大。
我們最終會給我們的醫療系統帶來更大的壓力,而我們可能別無選擇,只能收緊。”
什麽是不必要的風險?指的就是克拉碼頭地區Riverside Point跨年夜的大型聚會。
黃循財再次表示,這種行爲不可接受。
同時黃循財也提到了醫療系統的壓力,新加坡ICU被占了多少,一直都是一個重要指標。
去年數次“踩刹車”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病例激增導致醫院壓力突然變大。
目前看新加坡住院人數和ICU人數不算多,ICU占用率不到50%。
但如果當奧密克戎病例真的達到15000例的時候,這些住院數字恐怕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