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個視頻在辣媽群裏瘋傳 疑似校園暴力事件 引發了家長的強烈關注 點擊視頻觀看
視頻在網上瘋傳
網上出現了一段視頻,疑似一群女學生在多層停車場打架,網友表示看起來是在新加坡。
從視頻看到,一個白衣女孩拿著一只鞋子,用它拍打制服女孩的後背。
另一個長發女孩在看熱鬧,還大笑。
被打的制服女孩一直在躲閃,最後自衛還手了,試圖攻擊打她的白衣女孩。
但是,長發女孩從後面幫忙,拉住了被打女孩的頭發,並且一下子把她甩在了地上。
制服女孩的頭狠狠的撞到了地上,倒地後還被長發女孩拳打腳踢,毫無還手之力。
長發女孩首先用拳頭打了制服女孩的頭部,然後用力在後背上踹了好幾腳。
視頻看得辣媽粉絲家長們心驚膽戰,非常擔心制服女孩的情況。
從視頻是無法得知事件真實時間、地點和詳情,我們也只能靜待更新。辣媽也會追蹤報道最新情況。
引發家長熱議
昨晚上,大家都在轉發這個視頻。
粉絲給柚子茶發來信息(地點尚未經證實)。
大家在群裏也引發了熱議。
身爲家長,看了真的很難受。
大家也都在討論孩子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新加坡
校園暴力事件
很多家長覺得,新加坡安全,以爲不會有校園暴力事件。但是,這樣的事情其實時有發生。
案例一: 2018年,一段關于新加坡女學生掌掴同學的視頻在網上被瘋傳。在新加坡法制如此嚴格的校園,隱藏的陰暗角落被掀起,讓大家看到血淋淋的真相……
案例二: 同年,裕廊的維林中學(Westwood Secondary School),一名男學生向一名坐在教室裏使用手機的男同學丟椅子,第一張椅子抛空,第二張則砸中受害者的頭部。
緊接著還將男生的桌子一腳踢倒,再對著他拳打腳踢,直到男生倒在地上仍不肯罷休。
案例三: 2020年,一個女孩在網上爆出自己上小五的妹妹被一群同學霸淩的事情,引起軒然大波。
她在Twitter上寫道:我的妹妹經常被同學欺淩。今天,我的心都要碎了。昨天是我妹妹的生日,她的同學寫紙條罵她“笨”和“醜”,還將這些字條扔到她臉上,說是“生日禮物”。他們還曾經用馬克筆,在她的校服上亂畫。
而這個女孩子自己,也受到了網絡霸淩。她認爲,這一切都是因爲自己姐妹是馬來族。
事件引起時任教育部長王乙康的關注,他表示校方會確保涉事學生了解事態的嚴重性,同時對他們采取紀律行動。
王乙康說,在得知這起事件後,感到失望和擔憂。霸淩行爲是錯誤的,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被容忍,尤其是在學校。此外,受害者認爲自己是因爲種族而受到歧視,所以更不能被接受。
案例四: 辣媽也曾接到了一個媽媽的傾訴自己兒子在學校被霸淩的事情,想要提醒大家不要以爲孩子小就不會出現校園霸淩的情況。
一個月前有天晚上,我發現兒子小森精神有點不好,學校喝水的水杯也沒帶回家。最近妹妹病了,我的工作也很忙,沒有太顧及哥哥,只是囑咐他不要再忘記帶水杯了。
小森一向乖,第二天帶了水杯回來,卻不是裝在書包裏帶回來的,用手捏著提手,好像水杯很髒一樣。我要去給他洗,他就跳起來,堅決反對,說自己會洗。
但到了晚上,水杯還擺在牆角,沒有動。我洗了之後,拿去小森房間,想要幫他放回書包,順便跟他聊幾句。總感覺他這幾天有點奇怪。誰知,剛進門,就聽到輕輕的抽泣聲,一向活潑開朗的兒子,正抱著自己的被子哭。
原來,小森的水杯,被隔壁班的男生,偷偷拿去放在了廁所的小便池,他覺得很肮髒,連用其他杯子喝水都覺得很惡心,更別說用這個的杯子喝水了。 8歲的小男生,覺得很委屈很屈辱,卻又不想跟老師說,讓更多人知道,只有躲在被子裏哭。他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也不想看到那個男生。我也不想喝水了。
小森媽媽跟老師的溝通 即使年齡小的孩子,也會去霸淩別人,或者遇到霸淩不知道如何應對。甚至,根本不敢和老師、父母說,自己偷偷消化。
案例五: 2019年8月,新加坡一間幼兒園的老師通知其父母他們4歲的孩子在學校不小心受傷了,家長詢問孩子時發現不對勁,要求學校調取監控錄像後發現:事發當天,孩子乖乖坐在原地,忽然就被同學圍了過來,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同學們對他拳打腳踢。
而老師在不遠處鋪床墊,對于發生的一切置之不理。最後,孩子狼狽地爬出人群。。。
校園暴力絕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還有一種悄無聲息的暴力——語言暴力。坊間流傳在新加坡,中學生最常遭受的暴力欺侮對待,不是肢體暴力,而是語言暴力與“疏離暴力”。
就如那位過生日卻收到一堆侮辱性紙條的小五女生一樣。
寫著“笨”、“醜”的紙條
語言暴力不斷用語言、行爲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比如給同學起侮辱性外號,傳播受害者消極謠言和閑話等。疏遠暴力則是孤立同學,最終導致一些他們心靈受創。
遇到校園暴力
怎麽辦?
作爲一個母親,痛心之余,也看到了最實際的一點,我們應該若何告訴孩子應對霸淩?
新加坡的一位寶爸,也發了一個教孩子如何防衛的視頻,點擊查看:
視頻來源:小菜叔叔 對此,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節目中給過這樣一個答案:打回去。
李教授說:如果不反抗,那個被欺負的孩子,會漸漸失去對世界的好惡判斷,陷入壞人的惡裏,終生受傷。那個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負別人,傷害別人。永遠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惡,因爲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
其實,作爲家長,我們不必狹義地理解“打回去”。 這三個字真正的含義在于,要讓孩子擁有不打人的教養,也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隱忍反而會使得霸淩更加肆無忌憚。
遇見霸淩,孩子們可以這樣做: 嚴肅地大喊 第一時間,盯著對方的眼睛嚴肅地大喊: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迫于語言上的震懾,小孩子間的打打鬧鬧都會停止。
即使是言語霸淩,如果你不斷拒絕、反抗,告訴對方這樣不對,事情也會更容易停止。
沉默是被霸淩者的宿命,發聲才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及時求助 在語言勸告後,對方仍舊不停止,大概率可能是惡意傷害。這時單純的警告已無意義,教會孩子,在自己無法阻止霸淩的情況下,一定要想辦法借助其它力量來保護自己,比如告訴老師、向爸爸媽媽求助,或者打電話報警。
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是他最堅實的後盾。無論何時,遭受暴力威脅、受到欺負,不要瞞著爸爸媽媽一個人默默承受,爸爸媽媽會無條件的站在你這邊。父母的支持,給予孩子的不僅是安全感,還有承擔責任的勇氣,保護自己的決心。
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孩子被霸淩了,如何走出心理陰影,是更加漫長和重要的話題。
我們文章前面提到的小森很幸運,有一個細心的媽媽,還有一個很懂得怎麽教育孩子的老師。後來,媽媽把事情反饋給了學校,老師溝通了對方的家長,一起出了道歉方法。
那個男生的家長對于自己兒子竟然做出這種事也很詫異,不僅買了新水杯、讓孩子當面道歉,還和兒子一起寫了道歉信,和一個小小的賠禮放在一起,鄭重地交給了小森。
小森看到了對方認真道歉,心裏陰影也漸漸消散了。一個多月過去後,小森已經不再在乎當初的事,從心底真正原諒了對方,兩個人還一起聊過天。
相關法規
根據新加坡《刑法典》第 224 章,任何人在公共場合打架擾亂公共安甯,均構成鬥毆罪。一經定罪,違法者可能面臨最高一年的監禁和/或最高 5,000 新幣的罰款。
根據《刑法典》第 321 章,任何人做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爲,均構成故意造成傷害罪。一經定罪,違法者可能面臨最高 3 年的監禁和/或最高 5,000 新幣的罰款。
打人者會付出代價,也請受害者保護好自己,避免防衛有度,不能單純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