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牛車水的洶湧人潮。(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最近有幾個歐洲國家跨出了極爲大膽的一步:全面開放或撤除大部分的防疫措施。
反應兩極是意料中事。 有人說這是當地政府已經“沒眼看”,幹脆“Bo chap”(完全不理會)。也有人認爲,基于科學證據來放寬措施,真正邁向與病毒共存並無不妥。
丹麥在2月1日正式解除所有防疫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及疫苗證書。
解除防疫措施當下,丹麥的每日確診病例數高達4至5萬起,相當于580萬人口當中每天會有1%的人感染冠病。
丹麥政府全面開放的理據是:當地有超過80%人口完成接種疫苗,逾60%人口已接種追加劑,住院率和死亡率沒有隨著病例上升而增加,住在加護病房的病患人數正在減少。
簡單來說,感染人數已不再是關注重點。在疫苗普及與奧密克戎輕症化的前提下,住院率及死亡率才是應該留意之處。
因類似原因解除防疫限制的歐洲國家還包括:英國、法國、瑞典及捷克。
丹麥宣布解除所有防疫措施。(路透社)
世衛怎麽說?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周二(2月1日)警告,不少國家還未達到奧密克戎變種毒株疫情的高峰,因此不應過早解除相關防疫措施,尤其是那些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
但世衛組織的歐洲區域主任克魯格(3日)卻提出了不盡相同的見解。
他說,歐洲正處在對抗冠病疫情的十字路口,可能即將迎來抗疫“停火”。
他表示,冠病疫苗、群體免疫和較爲溫和的奧密克戎變種毒株,爲歐洲提供了“控制疫情傳播的機會”。
當地的冠病住院率雖有所上升,但住院率不比確診率上升速度快,且整體而言住進加護病房的患者也沒有顯著增加。
新加坡有本錢像歐洲那樣開放嗎?
在不少本地家庭還在爲新年期間聚會人數最多五人的限制煩惱之際,針對上述歐洲國家的經驗值不值得新加坡借鑒、我國是否有本錢進一步開放,本地傳染病專家都紛紛提出了見解。
綜合《海峽時報》及《今日報》報道,本地專家大多認爲新加坡處于有利位置,當局應該開始放寬部分限制。
在高疫苗覆蓋率與醫療體系准備充足的情況下,受訪專家普遍認爲,新加坡可考慮放寬的防疫措施包括:
不再限制戶外活動的參與人數;
增加聚會人數;
開放更多旅客通過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入境;
停止使用合力追蹤;
不再強制戶外戴口罩等。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說: “新加坡有本錢放寬措施,繼續邁向與冠病共存。”
杜克—國大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副主任黃英勇教授則表示,高疫苗接種率及嚴重程度較低的變種病毒爲新加坡提供了一個“展開計劃與冠病共存的絕佳機會”。
“有些措施是在我們還沒接種疫苗,或接種率太低的時候才有必要,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嘗試放寬這些措施了。”
本地已有相當程度的人口完成接種疫苗及追加劑。(路透社)
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指出,只要重症率和住院率維持在低點,放寬那些對社會及經濟造成影響的防疫措施是合情合理的的。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Paul Tambyah)則點出,新加坡如今實施的防疫措施對控制感染人數其實沒有效果。
“所以在公共衛生角度上,實在沒有理由不解除限制,尤其是那些對人們影響重大的措施,例如限制民衆探訪住在療養院的老人家。”
有專家建議,當局可考慮讓更多旅客透過VTL入境我國。(海峽時報)
然而,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認爲,本地的防疫措施宜緊不宜松,因爲本地仍有一些民衆尚未接種,兒童疫苗接種計劃也才剛上軌道,而且五歲以下兒童目前還無法接種疫苗。
根據衛生部數據,新加坡目前有12萬名成人還未接種疫苗。
無論如何,本地專家們都認爲,相對于歐洲國家一夕之間解除所有防疫措施,新加坡應該會采取相對保守的方式,循序漸進放寬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