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獨立之後,面對土地不足的新加坡政府便著手于長遠規劃,以評估將來發展需要多少土地,並及早決定當土地短缺時,應該怎樣增加供應,因爲土地在新加坡的經濟上是沒有彈性的。既然土地不能說增加就增加,新加坡就從建國初期開始增加。
直到目前爲止,新加坡719平方公裏的國土面積中,有約160平方公裏由曆年填海所得(接近四分一個新加坡由填海而來)。填海工程,加上當局以強制征收土地的做法,令政府所擁有的土地面積,由1960年的40%,大幅增加至目前逾80%。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表示,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民的抱負不斷演變,要如何利用非常有限的土地資源來滿足多方面需求,也是新加坡面對的一個恒久的挑戰。新加坡的住房需求隨著發展不斷增加,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有自己的小家庭,除此之外人們更希望享有更大的居住空間和更多的綠化空間等,需要自己居住的社區有完善的生活配備,例如醫療、教育、娛樂等。多元的策略更需要大量的土地來進行規劃,其中包括建更高的居民樓,合理運用地下空間等。
2019年3月27日,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發布了總體規劃草案(2019),新加坡總體規劃是一項國家土地利用規劃,指導國家今後10至15年的發展,努力爲所有年齡段的人創造一個經濟上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的家園。新加坡自1991年起,開發指導詳細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就融合了,新加坡分成55個分區,每個分區的詳細規劃批准以後就更新總體規劃成果,這有助于後續的行政審批和執法。
新加坡也重視發展有限空間,騰出土地來做其它新的用途,比如南部瀕水地區和裕廊湖區推動城市轉型。市建局去年7月啓動了10年一次的長期規劃檢討,就是爲了未來50年以及更長遠的發展征集各種策略。
面對國土有限的事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李光耀創新城市中心的主席在前不久的討論會上指出,新加坡和有著足夠大國土面積的國家不能比,政府按租賃地契(leasehold)出售土地,旨在確保未來時代能夠發展且循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同時也指出,租賃地契允許土地用途應該隨著經濟變化而調整,也提供爲地區注入新活力的機會。
根據2012年1月發表的《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當中《新加坡城市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的經驗借鑒》一文提到,由于新加坡土地資源非常有限,新加坡政府除了關注土地利用的效益之外,也非常關注有限的資源可以如何更好地爲所有新加坡人共享,因此,當局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所采取的公共利益導向是非常明確的,例如會通過強化政府和政府機構的職能,及透過不同土地政策以限制閑置土地投機買賣。
從而可以看得出,新加坡政府在土地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規劃移居城市表現得非常明顯,也不會爲一小部分人或企業的利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