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吳作棟時代(1990-2004)
作者:吳作棟 & 其他作者
來源:《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天下文化2021年版。希望大陸/內地出版機構可以早日引進吳作棟傳記(全二輯),以飨讀者。
人物簡介
吳作棟(Goh Chok Tong), 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國福建永春。新加坡萊佛士書院中學畢業,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威廉士學院發展經濟學碩士。學成歸國後任職于新加坡海皇輪船公司。1976年當選新加坡國會議員,後進入內閣。1985年出任新加坡第一副總理,1990年至2004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卸任總理後出任新加坡國務資政至2011年。2020年6月,在新一屆新加坡大選之前,吳作棟宣布不再角逐連任國會議員,從政壇引退。自2011年以來,吳作棟擔任零薪俸的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
《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
Standing Tall: The Goh Chok Tong Years, Volume 2
作者:白勝晖
譯者:林琬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30
ISBN:9789865254124
《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序言(節錄)
吳作棟
領導人造就國家,而不可預測的時勢則造就領導人。這本書並非一般授權撰寫的傳記;既非從我的視角出發,章節架構內容也不由我決定。
我的傳記作者白勝晖是位文思敏捷、筆鋒充滿戲劇性的寫作人。他並未詳加介紹我的目標、政策、項目,也不對我的表現、成就、對新加坡的貢獻等等進行評斷。他就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情節鋪設,一步步地揭露動作場景,吸引讀者不斷追看。
我喜歡這樣的風格。我由始至終都把自己視爲人民謙卑的公仆。從政,從來不是我的人生志向,更甭說當總理。我之所以應召加入人民行動黨,全只因爲我本身曾經受過這個好政府的恩惠。
我父親在三十六歲那年因肺結核過世。當時我只有十歲。我靠著助學金完成了中學和大學教育。任職公共服務部門期間,政府還送我到美國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攻讀發展經濟學。因爲這個出國深造的機會,以及較早前念大學時的助學金,我必須履行十年合約——先在公共服務部門,而後到國營航運公司任職。對于人生中能獲得這些機會,我萬分感恩。
從政生涯中,帶領新加坡繼續往前走的這一信念,是我最大的推動力。好些海外學者與新聞工作者都認定,新加坡沒了李光耀便注定要失敗。我下定決心要證明這些心存疑慮者全看錯了;我要在李先生奠定的基礎上,造福我們的下一代。
我清楚知道自己要爲新加坡勾勒一幅什麽樣的願景。我不是個眼裏只充斥著夢想的理想主義者,反而是個務實主義者。大學時代我原本對英語感興趣,最終卻選擇主修經濟學。
人民行動黨于一九八四年全國大選期間發布的競選政綱,涵蓋了我對新加坡的一些開創性新構想。競選政綱是我草擬的,同時也結合了同僚提供的許多建議;這支團隊後來讓人們統稱爲“第二代領導班子”。
我們立志打造一座出類拔萃的城市、一個與衆不同的社會。我們期許讓新加坡躍升爲發達國家。我們定下目標,要在一九九九年達到瑞士一九八四年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水平,這個目標最終在二年實現。
我相信新加坡不應只是個經濟強勁、職場嚴峻的國家;她必須也同時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家園。
人民行動黨早年曾發起“反黃運動”。我則是取消了色情吧台舞的禁令,也允許鋼管舞重登舞台。夜間場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而這些改變背後,是更爲宏觀的社會轉型,以朝向更爲多元全面也更加富有活力的大方向發展。我們鼓勵新加坡人在藝術和體育領域追逐夢想。爲了推動國人發揮創意精神、解放藝術靈魂,我們遂有了濱海藝術中心這麽一個重大的投資發展項目。我們蓋起了室內體育館;要做到的不光是推廣全民健身運動,更要在體育競技舞台上追求卓越成就,共同歡慶我國健兒在區域和國際體育賽事中奪標凱旋。
隨著新加坡邁入二十一世紀,要在科技驅動且充滿競爭與爭議的世界裏繼續取得增長,自力更生的精神與創業冒險的膽識亦變得不可或缺。一個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民如果只會順從指示行事,害怕出錯犯錯,那人民就不會改革創新,不會冒險跨出舒適區,也不會有自謀生計的能力。我們的治國作風需要松綁,要鼓勵民間有更多由下而上發起的舉措。
我的政府給了人民某種情感上的聯結,讓人民更願意爲國家而盡力。對于這個國家的現在與未來,人民理應有權發聲。我逐步落實全民參與及全民協商的治國作風。
許多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所推行的民主制度,在我看來是越走越偏頗:政黨政治、民粹主義、分化、兩極化,乃至功能失效。我也觀察到許多政治人物將個人、政黨和既得利益擺在國家利益之上,好像從政就只是爲了贏得選舉。
我深信,必須將民主置于國家的人口結構、價值觀、文明史和地域等框架內來實踐。新加坡是亞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由來自不同種族宗教的移民人口組成,極其容易被顛覆;若是罔顧基本價值觀和國家利益而陷入政治權力鬥爭,勢必撼動這個小國的穩定。
我們的國會制度是依循新加坡國情而發展演變的。我們通過立法,納入非選區議員制度和官委議員制度,爲國會注入“穩定器”,確保國會不會少了“另一種聲音”。非選區議員制度尤其爲反對黨提供了一個成長的起點,讓他們有機會在國會裏證明自己。好幾位非選區議員在後來的全國大選中都成功當選,贏得了選區議席。二二年大選後成立的第十四屆國會中,十位工人黨國會議員當中就有四位曾出任非選區議員。
要實現政治穩定,還必須要有一個強大、公平、公正,且能取信于民的政府。
不過,政治也攸關權力。當你投票推選某個政黨及其候選人組織政府,就意味著你把自己的生活托付給了他們。這些當選的政治人物被賦予權力,足以決定你和國家的未來命運。政治人物相互競爭,以贏得執政的權利、特權與責任。
我由衷認爲,這些政權在握的人必須自視爲新加坡大家庭的信托人或“家長”,而永遠都不以統治者或者君王自居。好的領導人就像是良善可親、循循善誘的家長,帶領人民邁向光明未來,在作重大決定時會鼓勵全民參與。政府畢竟也跟家長一樣,無法對所有問題都提供答案。然而,政府仍有責任根據所有已知信息,以及人民的回饋和對未來的評估,努力作出最好的判斷。最重要的是,領導人必得要有魄力,爲捍衛人民的最大利益而作出艱難的決定,在短期陣痛與長期威脅之間權衡輕重。
可是並非每一位政治人物的想法都和我一樣。只要放眼看看遠近其他周遭國家的政治人物是如何行使手中的權力,就心裏有數了。
國會議員也同樣能左右國家的命運。他們當選後,不光是爲人民發聲,也必須在選區內及國會中發揮其領導作用。
這才是代議制政府的精髓所在。服務與領導——就好比硬幣的兩面。
處在一個民主社會裏,我們需要在個人自由和集體利益之間求取平衡。
吳作棟簽名
《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內容簡介:後冷戰時代的新加坡,如何邁向一流國家?
吳作棟:“小國必須心懷大志。”
當吳作棟在1990年接棒出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許多人曾經懷疑:新加坡這個年輕的新興國家沒了李光耀,是否還能繼續生存?
然而,在吳作棟主政的十四年間,新加坡在他帶領下,一路挺過經濟風暴、抵禦恐怖襲擊、扛住大選重挫、全民一心對抗SARS等。本書捕捉了吳作棟這位政治領導人錘煉轉型的過程,讓人看到他如何從青澀稚嫩的新總理,蛻變爲一位頑強務實的戰略專家。在後冷戰時代,世界秩序紊亂,但他不止鞏固了新加坡在全球格局中的生存空間與聲望價值,還使之進一步拓展、晉升,獲得各國領袖的肯定與敬重。
這套由吳作棟授權的傳記,由記者出身的新加坡文學獎得主白勝晖執筆,透過作者與編采團隊對吳作棟的多次深入采訪,輔以人民行動黨的資料、吳作棟私藏筆記和個人觀點,讓讀者得以從罕見的深刻視角一窺新加坡的政治決策和運作。第一輯《吳作棟傳(一九四一~一九九〇):新加坡的政壇傳奇》敘述吳作棟如何從一個貧寒子弟走上從政之路;第二輯《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紀錄吳作棟主政時代的重要事迹,以及在他持續推動新加坡蛻變爲全球大都市的進程中,有哪些鮮爲人知的內情與真相、情緒與情感。
新加坡就是靠著政治人物以身作則的幹淨與奉獻,變成了“小而強、廉而能”。吳作棟被形容爲“沒有任何背景、人派、關系”,卻成爲李光耀的接班人。從1990到2004年,吳作棟的團隊打造出了一個“更寬容、更溫情的新加坡。”
2019年6月在新加坡與吳前總理見面,談到新加坡競爭力名列前茅,他毫不遲疑地提到:“我們新加坡時時刻刻都在想:我們能爲世界做什麽?爲什麽他們要來新加坡?來這裏有什麽好處?有什麽可以吸引他們?”位于樟宜機場中的“星耀樟宜”于2019年4月落成,有著全球最高的室內瀑布、夢幻星空花園,增添另一個實例。當新加坡不斷出現這些重大與驚豔的建設時,無一不使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感到汗顔。希望政治領袖與人民都能記得新加坡的經驗。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目錄
出版者的話|新加坡走向一流國家之路:建國功臣李光耀與接班人吳作棟 高希均
序言|吳作棟
前言|白勝晖
Part 1 蹒跚起步
第 一 章 一夜安眠,漂亮出擊
第 二 章 閃電大選
第 三 章 禍不單行
第 四 章 一雪前恥,再出發
Part 2 劃出界線
第 五 章 潮漲衆船(未必)高
第 六 章 拒絕平庸
第 七 章 阿作和阿音的那些事
第 八 章 翠玉樓
第 九 章 不平靜的山頭
Part 3 千禧年重任
第 十 章 亞洲金融風暴
第十一章 第二次長征
第十二章 一大憾事
第十三章 一期一會
第十四章 小國大志
Part 4 翻越高山
第十五章 又是個“一”尾年頭
第十六章 團結一心,和諧共處
第十七章 隱形的敵人
第十八章 從深谷到高原
省思 |吳作棟
後語:新加坡第一|吳作棟
鳴謝|白勝晖
注釋
索引
吳作棟的新加坡
林韋地 2022-1-5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496104055482
台灣天下文化近日出版了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個人傳記的第二部《登高望遠》,作爲第一部《高難任務》的續集,本書主要講述吳作棟接任李光耀成爲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後的事迹。
1990年,吳作棟成爲新加坡總理時正好適逢冷戰結束,世界即將走入多邊主義,自由主義和全球化的頂峰。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威權領導下走過建國的艱困時期和GC主義的威脅,但在新的後冷戰時代,新加坡需要新的做法和領導風格。雖然稱呼李光耀爲“恩師”和對其一直維持一種尊重的姿態,但如同在前一部傳記中所揭露的,在本書內吳作棟繼續表明他在許多議題上和李光耀有很不同的看法。作爲新加坡總理他也不畏懼在合理範圍內對李光耀路線做出修正,讓新加坡能更開放和多元,如他自己所比喻的,讓李光耀政府對待人民如“父親”的關系,至少轉變爲“兄長”,允許更多政治異議和反對的聲音。對比努力累積資本的李光耀政權,出身中下階層的吳作棟更致力于重分配,進一步完善新加坡的醫療和教育體制。
諷剌的是,吳作棟讓新加坡的民主走向正常化,也就意味著他個人和行動黨政府的支持度不會像李光耀時期那麽強勢,如果我們以“民主”和“多元”作爲切入點,吳作棟時期的新加坡其實是更好的新加坡,但威權意識者更會懷念李光耀,而認爲吳作棟時期是一種“退步”,在這點上,後來的李顯龍和他面臨相同的困境。
外界對新加坡的民主總是充滿很多誤解,誤以爲新加坡是某國的縮小版,或是“赤道北朝鮮”。但在本書中可見,有相當多的篇幅是關于吳作棟談論其政治生涯中各次“選戰”的幕後和影響,因爲新加坡選民完全是以自由意志投票的,所以行動黨政府執政的“正當性”並不是來自武力,而是“選票”。自建國以來,行動黨政府一直都是一個“民選政府”,憲政上依循英國西敏寺內閣制的精神。但作爲新加坡特色的政治制度,吳作棟在書內也多次談論到他對新加坡“民選總統制”的看法,包括其應該扮演什麽角色,和如何與內閣制産生的總理和政府互動。先不論新加坡是否矯枉過正,吳作棟對西方民主國家的批評是有些道理,如政黨惡鬥,民粹主義,社會極化,和政府失能等。基于這樣的警惕,新加坡一直努力在亞洲家長威權和西方自由放任之間尋求一個平衡和適合自己的民主模式。
相較于李光耀的“強勢”,吳作棟更是新加坡“務實”精神的奠基者,很多看似矛盾的言論和做法其實是一個尋求平衡的過程。他取消“反黃”和色情相關的禁令,允許更大的藝術空間,但有藝術家公開在台上表演剪恥毛時,他又以老大哥的姿態跳出來批評這不是藝術。他允許作家在報章寫文章批評他但又跳下去和對方筆戰。他對于民粹主義的反感表現在他對徐順全的猛烈抨擊上,但又不吝于稱贊一些反對黨政治人物來滿足社會對異議的需求。他認爲新加坡要更有多元價值和更有同理心,但同時堅持精英和能力至上主義,這也反映在他認爲給予部長高薪才能吸引人才爲國效力。他堅持新加坡在個人空間內有絕對的自由,但在公共空間新加坡必須是一個世俗主義國家,他當總理時不允許穆斯林女學生戴頭巾上課,但對戴頭巾的女穆斯林成爲新加坡總統給予好評。
與李光耀類似,吳作棟也總強調新加坡很小,但他找到長遠的以小事大之道,就是要讓大國相信雙方有共同的利益,在他任內新加坡成功地簽訂多項自由貿易和區域貿易協定,他關心其他國家在國際間有許多友人但對他國的要求有新加坡自己的底線。或許也正是這種務實的性格讓他帶領新加坡走出數次危機,包括亞洲金融風暴和SARS。
無論對吳作棟評價如何,大概所有人都會同意,要當李光耀的繼任和李顯龍的前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吳作棟並不甘于只是成爲一名“暖席者”,他有他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理念。如他自己所言,李顯龍的執政路線和風格與他其實更爲接近,而不是走回其父李光耀的老路。“李光耀的新加坡”的刻板印象有點過于深刻,“吳作棟的新加坡”其實才更接近現在的新加坡。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書絕對有閱讀的價值。
吳作棟回憶錄揭獅城秘辛
亞洲周刊/王守陽 2019年8月18日第33卷32期
https://www.facebook.com/yzzkgroup/photos/a.165406990337191/1296180127259866/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出版回憶錄,揭開了他與李光耀父子交往的秘辛,並一再強調當年是他把李顯龍引進政壇,也否認自己是“暖席者”。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現身說法的回憶錄《吳作棟傳││高難任務》(Tall Order:The Goh Chok Tong Story)第一輯最近面世,作者白勝晖是出身英文報的資深媒體人,全書多個章節采用作者敘述輔以問答和簡短總結的方式,輕松易讀。而在問答部分,難得作者發揮專業媒體人精神,在一些關鍵課題中深入追問,發掘出傳主的內心真正想法,因此在近年來獅城多部政治人物回憶錄中,可讀性相對更高。
本書因吳作棟的身材高挑而取其名,作者不因爲采訪對象是前總理而有所避忌,這是本書可貴之處,而吳作棟開放坦率的談話也增添了本書的趣味一面,印證出身寒微的他,確實有別于工于心計、在自己寫的回憶錄中處處流露虛僞情節的《李光耀回憶錄》。
吳作棟是傑出技術官僚,大學讀經濟,成績一流,進入政府部門後迅速受重視,轉入航運業又表現出色,幫助新加坡海皇輪船起死回生,打造成國際主要航運公司之一。因爲如此,他很快被李光耀的第一代政府關注,積極培養,納入接班隊伍。
吳作棟一再強調不是自己要進入政壇,而是政治找上他。他在書中一再重申自己以平常心面對政治,從中學習,也透露了一些第一代領袖之間的人事問題。有趣的是,他在講述李光耀和同輩之間,以及他自己和李光耀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時,不斷重複這些都是爲國家爲公事,而沒有私人恩怨,印證自己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也具備強烈的和事佬性格。事實上,李光耀在勸退許多當時才五十幾歲、經驗豐富的第一代同志時,內部反彈相當強烈,一些老同志不能理解他爲何急著進行“世代交替”,而不是讓年輕一代在較低的職位上曆練多幾年。
對于夾在李光耀父子之間這件事,吳再三強調是自己把李顯龍引進政壇,因爲覺得他是個人才。他在踏入政壇才七、八年就把李顯龍也帶進來,甚至一度被外界視爲自己的競爭對手。他強調李光耀沒有提示過他;也一再否認自己是個“暖席者”(seat warmer)。
在同輩的內閣同僚一致決定由他領袖群倫,連李顯龍都同意之後,他終于順利接班。然而在接班之前,李光耀卻幾次三番毫不客氣地公開羞辱他,包括說他不是最佳人選,又說“如果顯龍不是我兒子,我現在就會讓他取代你”;又因爲他演講比較呆板,說他“應該去看精神科醫生,有某種心理障礙”。
在談到這些連他同輩同僚都感到憤懑的事件時,吳作棟不斷爲李光耀辯解,他甯可從善意角度出發去理解李的種種言行,包括他對國家憂心忡忡,深怕所托非人,而他們兩代兩人其實都是一心爲國,希望建國理想能夠順利延續接棒。不過對讀者來說,卻免不了産生“婆婆刻意給媳婦下馬威”的感覺,換言之,也可以理解爲李光耀臨近交棒的煩躁心理。
然而所有關于李光耀內心對交棒的想法,自稱跟他非常親密的吳作棟也只能臆測。
在訪員追問說外界不少人認定李光耀(羞辱他)是別有居心之下,今年七十八歲的吳作棟非常率真地回答:“可能是我天真吧。人們的結論是我很笨。但我並不是任何人的奴才。重點是我們三人(李氏父子和他)合作關系十分融洽。”
然而他也透露,在准備接班之初,本來只決定一個華校出身的王鼎昌爲副總理,與他互補,然而在李光耀“反應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吳作棟“自己決定應該要有兩位副總理”,多了進入政壇才六年的李顯龍,而加入李顯龍的目的“是爲了國家利益”。讀者看到這裏是無法不哈哈大笑的!
在吳作棟敘述的衆多政治事件中,最引發外界關注的是他對一九八七年五月“光譜行動”秘密逮捕事件的敘述。
對這場後來幾乎已經被很多方面證實是冤獄的曆史事件,吳作棟完全接受李光耀的觀點。他引述當時內部安全局提供的講法,認定這二十二人屬于一個GC主義陰謀集團,准備顛覆新加坡,這些人包括天主教會職工、社工、專業人士和劇團成員,李光耀當面問了吳作棟意見,吳表示同意逮捕。然而他的同僚、基督徒丹那巴南卻不相信,吳作棟稱他事後在一九九二年還爲此辭職。然而他卻沒有透露,就在他一九九零接班那一年,內閣發生了李顯龍掌掴丹那巴南事件,這很可能才是導致丹那巴南辭職的主因。
吳作棟在本書中顯然決定與人爲善,不正面揭露太多江湖傳言李顯龍初入政壇氣焰囂張的事迹。但他一度強調自己反對王朝政治,支持李顯龍是爲國舉才。
他也列舉自己的政績,包括設立居民委員會、市鎮理事會,在公積金開設保健儲蓄戶口等等,強調居民委員會、市鎮理事會都是中立機構,然而新加坡人都知道,這些實際上都成了維系執政黨權力的政治工具。
政治人物的回憶錄美化自己在所難免,本書因作者文筆流暢,挖掘深入,吳作棟也不知是不善說謊還是有意地隱約透露了一些真相,因此有其精采之處。
至于在自傳下一輯有關接班之後的敘述會透露什麽劇情,是否值得期待,就不得而知。九十年代吳作棟在李氏父子包圍中執政,民間流傳不少故事,吳作棟若選擇隱瞞,就難免有負國家曆史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