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說,我們在應對2019冠狀病毒疫情下不斷變化的挑戰的同時,也要爲後疫情未來做好准備。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取名爲“攜手開拓前進路”,盼給國人信心擁抱我們前方的旅程。
首次以財長身份發表財政預算案的黃循財在Facebook發文說,隨著他爲財政預算案聲明進行最後的修改,他想起疫情如何改變與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工作方式、飯碗、社會結構和健康。
他指出,我們在應對2019冠狀病毒疫情下不斷變化的挑戰的同時,也要爲後疫情未來做好准備。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因此取名爲“攜手開拓前進路”(Charting our New Way Forward Together),盼給國人信心擁抱我們前方的旅程。
他寫道:“我已經做好准備,明天將在國會發表我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聲明。這個預算案是爲了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家庭,以及我們的後代。”
他也說:“它將闡明新加坡在未來的挑戰和機會面前要如何定位自己,強化我們的社會契約。我們將全民一心,攜手開創前進路。”
新加坡建國以來都在“未雨綢缪”“居安思危”和“高瞻遠矚”的大原則下部署經濟和社會建設,政府謹慎理財的治國風格,也一直貫徹到預算案的規劃上。
新加坡政府審慎理財、照顧後世子孫的做法可謂是“投資未來”的一大體現。觀乎往績,新加坡政府往往能夠提前規劃,未雨綢缪。
面對科技革命及人口老化帶來的新挑戰,本次的財政預算對科技亦著墨不少。
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總結新財政年度預算案時講到:
“我們不只要照顧好這一代人,也要照顧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這是我們必須堅守的核心價值觀。”
1
新加坡求共富
2006年,新加坡率先以“經濟增長紅利”的名義向成年國民直接派錢,其最新的財政預算更是迎來近十年來第三次“全民派錢”,並爲不同階層的市民“量身定做”,確保政府開支用得其所。
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聲明中,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宣布向國民分享11億新加坡元,所有滿21歲國民可按個人收入獲得100至300坡元不等的“紅包”,預計約有270萬人受惠。盡管此次新加坡派錢的金額約爲“關愛共享計劃”的一半,但其背後所突顯的公共財政理念,卻截然不同。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銮認爲,新加坡的派錢政策注重全民分享經濟增長成果,表現在政府主動將派錢與扶持低收入階層挂鈎。
“全民共富是新加坡政府施政最大的考量之一,當中便包括貧困人口的後代會否遭遇階層固化等問題。”
吳木銮副教授坦言,雖然國家的經濟增長不可能爲所有人帶來益處,但新加坡政府注重經濟發展造成的差異,尤其是容易受到經濟變化影響的那部分人,強調政府的公共財政理念“是讓老百姓覺得他們跟新加坡一起成長”。
2
新加坡重安居
除派錢之外,新加坡還運用公共財政協助市民置業,同樣是財富再分配的體現。
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新加坡提高了買房稅項,同時爲協助年輕人置業,特別推出2,000個“先興建、後銷售”的組屋單位,主要是協助單身、離婚、現正租住組屋的租戶,以及缺乏收入證明的年輕夫婦可以提早置業。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亦增加“近居購屋津貼”(Proximity Housing Grant)的金額,最高津貼高達3萬新加坡元。近居購屋津貼早于2015年推出,主要是鼓勵年輕人靠近父母居住,有逾一萬個家庭受惠。“新加坡有八成人都住在公共房屋,社會可以不平等到哪裏去?”
吳木銮副教授指新加坡的“組屋政策”令八成國民處于“同一起跑線”,因此,新加坡在推動社會階級向上流動方面,是發達經濟體中做得比較好的。
“當政府面對社會經濟增長帶來的貧富差距時,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其他的人也受惠于經濟增長。”吳木銮副教授這樣解釋“共富”。新加坡政府的新財年預算案,反映了政府在幾個方面設法尋求平衡的思考:
在緩解當下這一代人民的生活需要,以及爲下一代增加國庫積蓄間的平衡;
在加強和拓展經濟建設爲國家開源,以及緩解弱勢與低收入群體和年長一代的需要間的平衡。
不管是不是大選年,預算案的這些思考估計要延續好幾年,特別是考慮到國際局勢如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中美在戰略上不斷角力等所造成的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
新加坡在加速經濟轉型之余,也須要有一定的社會後盾來緩解民生需要,這兩種需要對國家財政與資源分配會形成拉力,需要政治智慧與同理心來妥當布局。過左或過右的預算案都不利于國家和社會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