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上接連看到紅星酒家爲生計發愁的報道後,埋頭于寫稿的我坐不住了。
這兩年來,因爲疫情,新加坡有曆史的老字號接連倒閉,實在令人沮喪。作爲普羅大衆,我們還是想看到幾十年老字號靠著獨門手藝打敗時光的流逝,征服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味,慢慢熬成名譽滿城的百年老字號的景象的。畢竟,老字號代表著一個地方的品味、厚重和曆史,沒了這些老字號,店屋換來換去都是新面孔,逛起街來,也少了不知道多少回憶和趣味。
所以,在知道紅星酒家有“危險”後,我果斷摟著錢包,挑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去支援這個有著四十八年曆史的粵菜館子了。
紅星酒家的位置很是奇特——雖然它坐落在華人美食遍地的牛車水一帶,但是它並不那麽好找。因爲紅星酒家的大門並不對著大街,而是隱藏在組屋的七樓!這個宛若迷宮的位置令有不少第一次來紅星酒家的客人都在組屋的樓下繞暈圈了。不過如此隱蔽的紅星酒家還能紅了小五十年,也足矣證明其味道之正宗、就算在巷子深處也可以吸引到無數的回頭客了。
坐著電梯來到七樓,紅星酒家的門裏人聲沸騰,桌桌爆滿;門外熙熙攘攘,還排著十幾人的長隊。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看了報紙後像我一樣慕名而來。不過這個情況依然比往年蕭條了不少——據說在疫情前,紅星酒家門外的人龍可是能從七樓一溜兒順到四樓去的。
在門口等候的人們也不會閑著,除了刷刷手機之外,你還可以在排隊的時候讀一讀紅星幾十年的報紙和雜志報道,了解一下這家館子的輝煌曆史,爲一會兒的宴席增加一道心理層面的開胃菜。
僅僅等了二十分鍾後,我便進了紅星的大門,這真的令人松了一口氣。畢竟,心血來潮意圖walk in進入網紅餐廳常常得到的是“對不起,您需要先預約”的答複,或者長達一兩個小時的排隊等候。紅星酒家作爲紅了幾十年的老字號,只需要二十分鍾便能登門入室,這讓做足了等待1小時准備的我很是大喜過望了。
而紅星酒家的大堂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柔軟的绯色地毯,舊時光的裝修範兒,令人彷佛一秒步入了香港老電影。坐在圓桌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涮杯子,熱氣騰騰地用白開水洗了一遍盤碟杯具消毒殺菌後,一場悠閑的粵式早茶徐徐開場。
接下來便是點茶,普洱、香片、鐵觀音任選。我們桌要的是普洱,水滾茶靓,暖心暖胃。紅星的點心按照餡料和大小等因素分爲了四類——特點、大點、中點和小點,不同類別價格不同,非常好計算,這種稱呼方式也是非常地道的粵式茶樓風了。不知道按照不同顔色區分價格的回轉壽司是不是從粵式茶樓的計價方式得來的靈感呢?總感覺這兩類隔著千山萬水的特色食物的計價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紅星酒家的點菜模式非常有儀式感,不管外面有著多麽精妙的現代點菜機器,紅星一直堅持著用阿姨和推車仔手推車的經典粵式形式上菜。服務員推著放置著幾十竹籠點心的手推車在餐桌之間穿梭,不同推車裏的點心不同,如果你狠不下心拉不下面皮、喊得不夠高聲的話,熱門點心很可能會與你擦肩而過的。
這種“手快有,手慢無”的模式,爲早茶平添了不少樂趣。不少人一邊喝茶談天,一遍用余光盯緊了服務員,待其推車到附近的時候,第一時間喊住並拿下一籠自己惦記許久的蝦餃,服務員雙手翻飛,秒速在點心卡上蓋一記圓圓的印章後,這籠蝦餃便可以配著香氣撲鼻的普洱穩妥地落定在肚子裏。
豬腸粉色澤瑩潤,入口軟糯綿滑,加上秘制醬汁,吃起來分外享受;叉燒酥外層酥脆到極致,內餡料足味濃;流沙包一口咬下去是滿滿的燦若黃金的流沙;透過澄淨剔透如水晶一般的蝦餃皮,可以看到紅粉朦胧的內裏,這絕對是把視覺效果和味覺效果都拉到了滿分的一道點心;香蕉蝦香甜可口,楊枝甘露清甜解膩……吃到最後,只恨自己肚皮不夠大,不能把整個菜單挨個品一遍。
消磨了幾個小時的早茶時光,去了去忙碌生活的心火,也只是花了四十新幣。走的時候,心裏還惦記著菜單上其他沒有點到的東西,滿腦子都是一個想法——下次還要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