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紅山綜合診療所。(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與達到重新雇傭年齡後繼續工作的人相比,選擇在62歲退休者,到綜合診療所看病的次數更多、花費也較高,這種情況更常出現在男性國人身上。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今年1月公布“退休養老與健康調查”(Retirement and Health Study)研究報告中,關于退休如何影響年長雇員健康的數據。
當局是在2014年開展這項爲期10年的追蹤研究,對象是45歲至85歲國人,團隊每兩年會跟進同一批新加坡人的情況,通過問卷提出關于退休、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和社會參與的各種問題,了解國人的退休與醫療需求。
本輪調查有超過2萬2000人參與,當中1萬7000人是重複的參與者。
結果顯示,退休和健康是有關聯的。
研究團隊分析7903名年齡在55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後發現:
與達到重新雇傭年齡後繼續工作的人相比,退休男性到綜合診療所求醫的次數高出1.6%;
看病的花費也更高,平均每年多出2.1%,這相當于每年多426元。
統計數據則未顯示女性退休後有受到明顯影響。
背後有哪些誘因?
調查團隊認爲,男性退休後健康有所退化,也有更多時間前往求醫;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則認爲,這可能與他們不再享有公司集體醫藥保險保障有關。如果沒爲自己購買私人醫藥保險,一旦離開公司,就得爲門診費繳付更多現金;
鄭寶蓮說,也有可能,社會要求女性在職場外,還須扮演好母親、妻子和女兒等角色,而男性一般就只專注于工作。因此一旦退休,男性的生活方式突然改變,疾病便接踵而來。
針對退休者健康退化是否與生活方式不活躍有關,調查團隊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
由于“退休養老與健康調查”沒有收集相關數據,無法在這項研究中爲退休後健康退化歸因。但近日有另一項本地研究發現,做家務等定期體力活,對健康可産生正面影響。
(呵呵,紅螞蟻已經可以想像,妻子們會拿著這篇文章給他們的退休老公看,叫他們快買保險、分擔家務、保持身心健康。)
不過,也有網民認爲,看診次數高出1.6%,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差別。
2022年2月24日,上班族在CBD區行走。(海峽時報)
該研究也發現,工作滿意度與身心健康有關聯。原本從事滿意度得分較高的工作的人,一旦退休健康狀況會變得較差,抑郁症發病率也較高。
至于身體機能方面,研究團隊則發現,退休對認知功能沒有太大影響。
團隊在報告中說,這表明,因調高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而導致退休被推遲,在短期內或許對認知功能不會産生顯著影響。
“這可能是退休的‘蜜月’效應,退休者早前由于工作限制而推遲了向往的活動多年,如今突然可以參與,可能在短期內削弱了退休對認知功能的負面影響。”
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分別是62歲和67歲。政府也已經宣布,將分階段將兩者分別調高到65歲和70歲。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今年7月起,將先調高至63歲和68歲。
要鼓勵女性延遲退休,還得再接再厲
乘客在萊佛士坊地鐵站搭乘電動扶梯。(聯合早報)
研究團隊在排除教育水平、婚姻狀態、房産和家庭支出的效應後發現,退休與重新雇傭法將受訪者的整體退休率降低了8.7個百分點。
其中對男性群體的影響較大,他們的退休率降低9.1個百分點,高于女性的7.3個百分點。
團隊解釋,
這或許是因爲女性沒男性那麽留戀她們的工作。這可能歸因于家庭義務,如照顧孩子或孫子。以致就算有重新受雇機會,女性也更傾向考慮提前退休。
鄭寶蓮認爲,由于上一代女性主要是合同工,或從事餐飲業、服務業,因此她們所獲得的重新受雇機會,未必和男性一樣好,這方面還得收集更多更好的數據來佐證。
上班族在萊佛士一帶行走。(海峽時報)
該調查也研究了退休與重新雇傭法對不同職業群體産生的影響。
研究團隊觀察到,工作重複性較高的受訪者,重新雇傭對他們留在職場起著積極影響,尤其是當他們的工作需涉及較少體力勞動。這類工作包括酒店營運經理和辦公室文員。
團隊在報告中說:
“這些工作對體力的要求往往較低,提供更適合年長人士的工作條件,退休與重新雇傭法可更有效促進就業。”
相反的,工作需要較多體力勞動的工作,如木工、服裝和皮革業的較年長工匠,以及屠夫、魚販和食品包裝業等,若規定雇主爲年長雇員提供重新受雇的選項,鼓勵他們繼續留在職場方面,會響應的人一般都不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陳恩賜副教授說,這意味著企業有必要考慮引導這類年長員工從事體力要求較低的工作,或重新設計他們的工作。
看來,要鼓勵63歲的女性以及勞力活年長者繼續留在勞動隊伍,恐怕還要再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