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新加坡總統李顯龍近期正在美國進行爲期8天的訪問,目的是推進美新同盟關系進一步發展,協調後疫情時代兩國合作項目的推進。
人們注意到,李顯龍與拜登舉行會談後,在雙方領導人聯合記者會期間,拜登方面大談他們那套“印太安全戰略”的荒謬理論。雖然拜登在記者會上宣稱以維護所謂“開放、自由與繁榮”的“印太”秩序爲目標,推進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但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就是遏制中國崛起的新陰謀。
對此,李顯龍在記者會上的一個細節被新加坡媒體捕捉到,那就是新總理始終避開使用“印太”和“印太地區”這類特殊詞彙,在李顯龍的發言中他巧妙地用“亞太”一詞,將美國企圖拉新加坡“趟渾水”的政治算計給“頂了回去”。同時,也刻意保持與美國“印太”戰略之間的距離,防止被美國“蒙混過關”,“渾水摸魚”。
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將和美國開展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合作,積極推進雙方在各領域的盟友關系。西方媒體普遍認爲,這是新加坡對當前美國執意推進“和中國脫鈎”的“印太戰略”投下了反對票。雖然這種表態十分溫和,幾乎難以察覺,但作爲深度全球化的東盟小國,新加坡不願意成爲美國在亞太地區進行戰略博弈的“前哨”,因此它不得不提醒華盛頓,與中國進行“你死我活式”戰略博弈,只能讓美國承擔巨大的戰略和經濟成本,這種內外損耗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也不符合東盟國家以及整個亞太地區的共同利益。
實際上,外界已經注意到,隨著美國“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以及拜登政府“印太”安全戰略的展開,中美關系終因地緣博弈問題而進入一個新的戰略焦慮期,由此引發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特別是與東盟相關國家關系的擺動。
但美國最近4年負面消極的對華政策,不只使中美戰略競爭加劇,也對中國與周邊相關國家間的合作發展構成了新的威脅和挑戰。美國強迫中國周邊國家,特別是東盟國家在中美對抗中“表態站隊”,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實際利益,使其對“印太戰略”高度戒備。
2018年以來,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積極策劃實施“拉東盟入夥”的戰略,通過肯定東盟在“印太戰略”中的中心地位,在經濟和安全戰略上給足東盟好處,以此來換取東盟國家對美國“印太戰略”的支持,讓他們在安全、經濟議題上跟隨美國打造的美日澳印“四國機制”,合起夥來對抗中國。
但事實上,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四年多來,東盟和新加坡的立場正在逐步發生微妙變化。面對日澳印和拜登政府的外交攻勢,東盟總體上反應謹慎,作爲東盟國家中最親美的代表,李顯龍的表態說明東盟國家不願意成爲美國反華戰略的棋子。
我們要看到,盡管東盟國家在形式上接受了“印太”概念,但東盟方面實則是想利用“印太 戰略”和“四邊機制”之類的戰略架構助推自身發展,維護地區秩序平衡,獲取經濟與安全利益。與此相類似的是,新加坡雖然重申了增強美新軍事同盟關系,亦害怕中美競爭會破壞區域平衡,因爲在李顯龍看來,即使中美兩國沒有爆發直接的軍事沖突,但長期的緊張和不確定性也將“極其有害”。
李顯龍提醒美國,“大象打架草坪遭殃”,東盟國家不願成爲被殃及的對象,更不可能爲美國的代理人戰爭策略“沖鋒陷陣”,去充當“亞太地區的烏克蘭”。需要高度重視的是,李顯龍的表態說明,在俄烏沖突發生後,各方對美國加劇大國周邊地區的安全摩擦已經非常“不感冒”,美國讓小國挑釁大國,最終實現美國的戰略圖謀,已經被各方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