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行政事務的南大高級副校長陳逸娜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解釋:“選擇可持續發展挂鈎債券是因爲它讓南大能靈活采取廣泛的可持續發展舉措來履行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承諾,無需用于特定的環境或可持續發展項目。”
南大在成立10億元中期票據計劃之際,也發表可持續發展宣言,目標之一是到2035年取得碳中和,在2019年水平基礎上將總碳排放強度至少降低50%。這也是債券的關鍵績效指標之一。
相較于傳統的綠色債券、社會債券或可持續發展債券,南大爲何選擇發行可持續發展挂鈎債券?
“雖然我們設定關鍵績效指標雄心勃勃,對環境而言是有意義的。作爲一所全球研究型大學,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挑戰我們突破研究和能力界限,爲社區和世界帶來新知識,我們正在履行承諾。”
不讓企業專美,本地公共學府也開始借助綠色融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去年10月成立一個10億元中期票據計劃,並發行6億5000萬元可持續發展挂鈎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成爲全球發行這類債券的首所大學。
籌集的資金將用于與南大可持續發展宣言相一致的企業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活動。
在這之前,新加坡國立大學去年5月發行3億元的綠色債券,是本地首個公共學府發行的綠色債券,籌集的資金作爲大學的綠色項目融資。
爲了保障投資者及確保發行者能實現承諾,債券通常制定懲罰機制,若發行者無法落實債券的關鍵績效指標,就要補償投資者更高的利息。以南大的可持續發展挂鈎債券爲例,未達標將會一次過支付50個基點的未償本金。
陳逸娜說,可持續發展挂鈎債券讓南大可以追求可持續發展宣言中所列出戰略可持續性研究和相關舉措、教育成果和基礎設施升級。“南大積極與本地和國際合作夥伴合作,建立可持續發展能力,把握綠色經濟的機遇,實現我們對零碳未來的共同願景。”
不過,南大並不是把這個懲罰利息補償給投資者。陳逸娜透露,若沒達標,“利息將用于進一步研究可持續發展,或購買碳信用額。這兩項行動都將有助于實現我們的碳中和目標。”
無論如何,她有信心15年期限足以讓南大實現目標。
這批債券爲期15年,票息率2.185%,認購額達到8億5000萬元,投資者包括本地保險公司、基金經理、銀行、企業和私人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