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子被擄
作為公司的員工,辛辛苦苦為老闆賣命,指望發了工資給娃兒交學費,結果得到的,卻是老闆打的一張白條:「今欠到某某某某年某月工資若干元……」你是不是恨不得把老闆切成涮羊肉燙火鍋?
假如給你打類似白條的是皇帝,而到了兌現的時候無法兌現,你又會怎麼做?
給員工打白條的皇帝,名叫李從珂,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末代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
李從珂本姓王,小名二十三,出生於今河北正定。
這個人的身世很有意思。
確切地說,是他老爸很有意思,明明屌絲一枚,卻娶了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又不關在屋裡,結果被一個強人看見了。
這個強人,就是當時還是晉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的養弟李嗣源,他們率軍路過李從珂他們老家時,李嗣源看見了李從珂他媽,當時口水就流下來了,心想這麼漂亮的一個美女,我可不忍心讓他在民間吃苦,我得把她帶走,給她吃香的喝辣的。
這個叫李嗣源的人,後來成為後唐的第二任皇帝。雖然看見李從珂他媽時還不是皇帝,只是個騎將,但對付起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來,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李從珂他那漂亮的媽,是沒有選擇權的,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那一年,李從珂剛好10歲,「也隨之被擄」,成了李嗣源的養子,賜姓李,名從珂。
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
也許是和母親一同被俘虜的經歷,在他心裡留下了陰影,長大後的李嗣源沉默寡言,幾錘子打不出一個屁來。
小夥子長得倒還可以,塊頭大,健壯,天生一塊武將料,驍勇善戰的他常隨後爹李嗣源到處征戰,經常贏得後爹的大拇指。
2、因功封王
對他豎大拇指的,除了他後爹還有皇帝,也就是從晉王升為皇帝的李存勖。
李從珂(公元885—936年)
李存勖稱帝不久,就發動了滅梁戰爭。有一次,李存勖率領的後唐軍隊,與後樑軍隊在胡柳陂那個地方大打出手,雙方都疲憊不堪,誰也別想贏誰。
結果還是後唐贏了,因為後唐軍隊突然發力,一個小將護著李存勖奪取了土山,接著摧毀了後樑的精銳。
那個護衛李存勖奪山的,正是李從珂。
助李存勖打了大勝仗的李從珂,還「順便」把他後爹李嗣源救了——當李存勖率軍拚死和後樑軍隊PK時,李嗣源卻帶領所部渡河而去,惹得李存勖老大不高興,關鍵時刻掉鏈子,你特麼幾個意思?你的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最後還是看在他養子李從珂作戰有功的份上,才沒跟他計較,否則李嗣源的罪,要多大有多大。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
距那次大勝3年後的天祐十八年(922年),李從珂又來了一次華麗的表演,更加令李存勖刮目相看。
這一次的對手,依然是後樑軍隊。當他們頂不住李存勖的鐵拳,被迫後退時,李從珂並未收兵回營,而是率領十幾個騎兵,悄悄混入撤退的後樑軍中,和他們一起到達後樑軍隊的營寨大門。
然後,李從珂突然大喊一聲,揮刀便殺,幾個敵兵應聲而倒。直到他砍下後樑軍的瞭望桿飛奔而去,後樑軍才反應過來,想追,卻來不及了。
實際上這是冒險,是拿生命開玩笑。但卻很合李存勖的胃口,因為他就是個喜歡冒險的貨。李存勖彷彿碰到了久違的知音,大叫一聲:「壯哉,阿三!」命人快拿酒來,他要請阿三乾一杯。
因為屢立戰功,到公元931年(長興二年)的時候,李從珂已經當上了左衛大將軍,第二年又晉陞為太尉,調任鳳翔節度使,一年後被封為潞王。
3、封官許願
也就在那一年,李從珂的好日子到頭了。
李從厚(914年-934年)
那一年,後唐皇帝已經「換」了兩任,從李存勖到李嗣源,再到李嗣源的兒子李從厚。終結李從珂好日子的,正是這個李從厚。
李存勖和李嗣源都極為信任和欣賞的李從珂,卻屢遭新皇帝李從厚猜忌。後來,李從厚又把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禁軍頭頭的軍權解除了,調到亳州去當刺史,接著還幹了一件缺德事,把李從珂已經出家為尼的女兒李惠明,召進宮裡當宮女,終於把李從珂逼反。
實際上,逼反李從珂的並非李從厚那個小皇帝,而是一個叫朱弘昭的權臣。他為了獨掌朝廷大權,就開始排除異己,能力超強的李從珂,就成了首要打擊目標,奪李從珂兒子軍權,和把李從珂出家為尼的女兒弄進宮糟蹋,都是朱弘昭「授意」李從厚,這個什麼也不懂的傻小子乾的。
這兩件事情一出,李從珂就明白,小皇帝對他不放心了,再這樣下去,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將不保,不如反了他娘的,興許還有一條活路。
李從珂雖然是個武將,但頭腦卻很管用,明白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於是,在正式造反之前,他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講,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述說自己多麼勞苦功高,結果卻遭小人暗算,他娘的這世道,到底還有木有天理!
話音未落,羽林指揮使楊思權就帶頭力挺:「大相公才是我們的主人!」
這個楊思權,當年跟著李從珂打過仗,他口中的「大相公」,指的就是李從珂。楊思權喊完這話,就帶著他的人馬,加入了李從珂陣營。
雖然從前一起打過仗,也結下了一點革命友誼,但楊思權加入叛軍,卻不是為李從珂,更多的是為自己。
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個大好機會,他得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掙個更好的前程。他的心並不黑,只求事成之後,李從珂能給他個節度使乾乾。
口說無憑,立字為證,楊思權拿來一張白紙,要李從珂立下字據,免得到時抵賴。
造反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成功者不多,何況李從珂現在所在的鳳翔,不過是個彈丸之地,將來的命運如何,連他自己都心裡沒底,還沒開始就封官許願,似乎為時過早。
但當時的情形,容不得李從珂多想,因為如果他不打這個白條,估計楊思權和他的羽林軍,首先會要了他的命,哪怕離他而去,對他也是很大的損失。
那麼就打吧。李從珂在楊思權遞過來的白紙上,龍飛鳳舞地寫下「思權可任邠(邠縣,在陝西,今作彬縣)寧節度使」字樣,然後還給對方,還囑咐對方收好,丟了就麻煩了。
4、無法兌現
自古有了榜樣,就有學習榜樣的人。楊思權的白條到手後,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步軍左廂指揮使尹暉耳朵裡。這傢伙更沒節操,領著他的手下,一齊來到李從珂面前,山呼萬歲,然後雙手一伸,白條拿來,否則不幹。
對這些當兵的來說,白條實際上是個希望,有了這個希望,幹起活來才有勁頭,也才願意幹活。
憑著這些不知將來能否兌現的白條,眼看就要被剿滅的李從珂絕地逢生,打敗了奉命圍剿他的王思同。
李從珂給士兵們的白條不是官職,是錢。當初他承諾,只有進入洛陽,每人就能得錢100緡(一千文為一緡)作為獎賞。所有士兵加起來,是一筆足夠嚇人一跳的巨款。
據統計,李從珂承諾的那些獎賞加起來,共有50萬緡,摺合成人民幣7400萬元。
李從珂沒想到,成功的滋味這麼容易就嘗到了。順利攻入洛陽後,他還順利地讓太后廢了李從厚,立他為帝。
他更沒想到,當他想拿國庫的錢兌現當初的承諾時,國庫卻空空如也,那些巨額財富,早就被揮霍一空了,剩下的,不過是一點渣渣,杯水車薪。
李從珂傻眼了。他明白,這事兒很嚴重。他的皇位,是這些兵痞子給他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們手中的白條若是不能兌現,不用人教,他們也知道如何對待他。
國庫沒錢,唯一的辦法是搜刮民脂民膏。洛陽的老百姓,實在對不起了,請幫咱度過這個難關,你們的大恩大德,容後再報。
不料這條路也走不通,因為在他之前,洛陽的百姓已經被搜刮過一次了,挖地三尺,也挖不出錢來。
執政官建議通過房產來籌錢,具體辦法是,無論士大夫還是平頭百姓,無論房子是自己的還是租來的,都先給國家交五個月租金。李從珂說也只好如此了,趕快去辦啊。
搞了十多天,收效卻不大。三司使(最高財政長官)王玫被抓進了監獄,其他相關官員也進了局子。然後繼續催人們交錢,不分白天黑夜地催。交不起就統統抓起來,監獄都裝不下了,不少人被逼得上吊、投井。
籌錢的目光,還瞄準了庫藏的舊物,以及各地貢獻的物品。
依然杯水車薪!
最後甚至打上了太后、太妃的主意,讓她們把她們用過的器皿、服飾、簪環什麼的,全都貢獻出來。就差把她們穿過的內褲,拿出來拍賣了。
終於湊了20萬緡,離50萬緡,還差得遠。
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用的手段都用了,腫麼辦?還能腫麼辦,不能全部兌現,那就打折扣唄!先打個五折再說,五折不行,那就打四折!出這主意的,是樞密直學士李專美。
這個好歹也是個主意,我看行。
問題倒是「解決」了,手中白條無法完全兌現,被大大打了折扣的士兵們卻很鬱悶,他們編造歌謠,表達對皇帝老兒的不滿,順便表達後悔之意——早知拿不到錢,何必當初幫他!
後來,他們把這種不滿化為了實際行動,當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李從珂需要士兵們繼續為他賣命時,這些士兵,還記得當年的「仇」,不但不抗敵,反而配合反賊石敬瑭進攻洛陽。
走投無路的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的生命,也隨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