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新加坡解封絕大部分限制措施,讓生活重新回到疫情前的日子。
社交聚會人數限制的解除、SafeEntry以及合力追蹤應用場景的弱化等等措施,讓新加坡人在2022年的4月,終于可以享受到無拘無束的日子了。
圖源:新浪
除非有傳染性特別強、毒性特別強的新變種毒株出現,否則,新加坡幾乎已經不可能出現倒退回之前處處受限的時候了。
無論是本地衛生專家、主管防疫事務的部長,甚至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或多或少在公衆面前,傳達出這樣的訊息。
國際上,“新加坡模式”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衛生專家,開始對新加坡的抗疫思路展開了研究。不少人認爲值得借鑒。
媒體表揚新加坡防疫模式 雖然外界現在對新加坡的防疫不乏贊揚。但是在這兩年間,在新加坡生活的人才知道,新加坡取得的成功,其實並不是那麽的順理成章。
新加坡走過一些彎路,也付出過一些代價。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加坡的抗疫之路,沒有僥幸,只是不斷的在試錯和糾錯中,終于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圖源:Financial Times
李顯龍感謝醫護和民衆 新加坡抗疫並非一帆風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加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裏,舉辦的一場演講兼晚宴。
會上,李顯龍對新加坡現有的新冠疫情態勢似乎是頗爲滿意。他向疫情期間,時刻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62000名醫護人員表達了敬意。
圖源:海峽時報
演講中,李顯龍認可了新加坡的醫護人員以及志願者們的努力,認爲他們在過去兩年履行自己的職責,奮戰前線挽救患者的生命,並盡量避免將病毒帶到社區。
圖源:海峽時報
“他們(醫護人員)被推向極限的同時,依舊保持了最高的水准。”這是李顯龍的原話。
圖源:陳笃生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
當然,李顯龍也承認這種情況肯定是無法持續太久的,他們也需要休息。
因此,李顯龍表示,未來當局會盡量會爲這些人提供一些喘息的機會,讓他們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除了醫護人員外,李顯龍也表達了對民衆信任的感謝。
絕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遵從了政府的指示。“斷路器”阻斷措施期間,大部分人都乖乖待在家中,非必要絕不出門。
圖源:CNN
又或者高警戒分階段解封,以及宣布“共存”後,大部分人都遵照指示,戴上口罩並盡量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無罩嫂”是新加坡極個別的個例,圖源:海峽時報
政府推出全民疫苗接種計劃後,80%以上的人口,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疫苗接種。(現在是93%)
單單是疫苗追加劑,至今爲止也有70%的人完成接種。
圖源:CNA
雖然有不少人早就對戴口罩産生的厭倦,但直到上月底政府徹底解決室外強制口罩令前,新加坡並沒有出現很多西方社會所出現的那種“反口罩示威遊行”。
圖源:8視界
對此,李顯龍認爲新加坡對政府,對本地醫療系統有著足夠的信心,盡好了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這是政府能夠團結上下,最終逐步解封的核心因素之一。
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依舊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李顯龍看來,新冠給新加坡帶來的教訓相當沉重。
來源:CNA
那麽,在外界一片贊譽聲中的新加坡防疫,究竟曾經遇到了哪些困難? 防疫有如摸著石頭過河
新加坡付出了這些代價 118萬人感染新冠 占總人口五分之一
新加坡已經共有118萬余人感染了新冠。
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曾直面新冠的威脅。
在全世界範圍內,每百萬人口的確診人數,新加坡以近20萬的數字名列第67,遠超世界平均的每百萬人中6.5萬人感染。
數據來源:worldometers
雖然奧密克戎毒株看起來並不是太致命,但新冠後遺症,或者“Long Covid”的現象,具體有多麽嚴重還不清楚。
總而言之,太多人感染,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公共醫療系統曾面臨急劇壓力
感染新冠,除了會讓患者難受以外,造成的公共衛生資源擠兌,也是新加坡曾出現的嚴重現象。
圖源:見水印
持續多時的高強度工作,讓醫護人員不堪重負。一名醫護人員要照顧十多名病人,是常有的事。
“忙到沒有時間上廁所”,是去年9-10月那波疫情下,新加坡醫護人員面臨的真實處境。
圖源:海峽時報
工作強度大不說,衆多的患者湧入醫院,很多醫護人員爲了照顧新增病患,不得不選擇延長工作時間,讓他們的休息時間,也變相減少了許多。
在如此高壓強度下,不少醫護人員選擇辭職。單單是2021年上半年,就有1500名醫護人員辭職。
疫情前,辭職人數整年也不過約2000人……
圖源:海峽時報
直到新加坡引入並完善了居家康複計劃及三級醫療程序後,情況才稍微得到改善。
新加坡經濟受到這些重創
作爲一個外向經濟的國家,疫情讓新加坡2020年的經濟,萎縮了不止一點點。
整個財年,新加坡GDP同比實際縮減5.4%。這是新加坡自半個多世紀前獨立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並且還是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萎縮。
圖源:搜狐
疫情下,新加坡很多行業一片蕭肅。
餐飲業首當其沖,在過去近兩年時間裏,堂食限制和禁令,讓原本熱鬧的食閣人影稀少。
圖源:CNA
新加坡支柱産業之一的旅遊業遭重,聖淘沙的沙灘原本人聲鼎沸,但在疫情下萬籁俱寂。
疫情前(上圖)VS疫情中(下圖),圖源:TripAdvisor&AsiaOne
整個2021年,新加坡遊客總人數不過33萬人左右,不足疫情前的2%……
航空業也好不到哪兒去。新航統計數據顯示,2020/21財年,新航最終虧損42.7億新元,連續兩年出現虧損。
整個2021年,新航的銷售額只有38.15億新幣,同比減少76%。客運量也同比下跌了98%。
爲減少成本不少飛機停在沙漠裏,圖源:Traveller.au
經濟創傷從失業率就能看出,無論是2020年還是2021年,居民和公民的失業率,比起疫情前的2019年都要高出不少。
圖源:新加坡人力部
新加坡動用大筆儲備金
2020年,爲了保住大部分人民或者企業的飯碗,副總理王瑞傑在財政預算案上,宣布將動用國家儲備金提供援助計劃,減少他們的損失。
政府提供的部分援助計劃,圖源:8視界
這場大撒錢行動,幾乎人人都有份。(外籍員工也實際受益,不然公司可能會被迫裁員)
這兩年下來,政府確確實實地,從“國庫”裏拿出了429億新幣,用來支持各項援助計劃。
單單是爲了救市,新加坡就動用了總儲備的近十分之一的錢!
來源:快易理財網
當然,儲備金的意義,就是爲了幫助國家渡過危機。從這點上看,也算是用在了刀刃上。
種種迹象都顯示,正如李顯龍所言,新加坡在這次疫情中,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的。
認錯、糾錯、多面、透明 新加坡的防疫之道
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似乎不斷處于一個試錯並且糾錯的狀態。
但是,新加坡政府在意識到自己犯下錯誤後,改正的時間非常快。最關鍵的是,是他們秉持著科學防疫的精神。
科學防疫之適時阻斷病毒傳播
最早期,在對未知病毒了解不足時,立馬推行阻斷措施。在盡量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新加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單日新增病例並不高。
2020年8月後的近一年單日新增幾乎不過百 在2021年5月期間,德爾塔病毒開始傳入新加坡後,政府立馬選擇回到“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禁止堂食,減少社交聚會人數。
防疫限制一直松松緊緊,雖然一直說“共存”,但新加坡政府沒有忘記,在必要的時候,哪怕犧牲經濟,也要控制住疫情傳播,保證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
圖源:Financial Times
科學防疫之提高疫苗接種率
很早新加坡政府就認識到,高疫苗接種率,才是帶領國家走出疫情的關鍵。
因此,在新冠疫苗甚至還沒完成實驗並上市前,新加坡就和輝瑞、莫德納、科興等疫苗産商簽訂預購合同,提前購買疫苗,保證疫苗充足供應。
2020年12月,第一批輝瑞疫苗到貨,新加坡成爲亞洲第一批拿到疫苗的國家。
輝瑞疫苗抵達新加坡,圖源:日經新聞
之後,新加坡馬不停蹄,根據需求的緊迫程度分階段地推行全民接種計劃。
雖然政府並不強制人們接種疫苗,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都是全球最前列的國家。
新加坡政府制作視頻並打呼籲年長者接種疫苗
科學防疫之保護重要醫療資源
去年8月,在新加坡官宣“共存”後爆發的大規模社區病例,著實給了新加坡防疫工作一記悶棍。
衛生部長王乙康,曾當衆表示自己曾經錯誤估計了形勢。不過,在短期的出現醫療資源擠兌而産生的混亂後,新加坡引入了分級新冠醫療程序,讓大部分不太需要去醫院救治的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在家休養。
這樣,有限的醫療資源,就能留給那些情況危急的患者。
另外,針對ICU加護病床可能不足的問題,政府也立馬開始建設更多的社區醫療/隔離設施,給那些症狀不嚴重,但卻需要照顧的人群。
圖源:海峽時報
高疫苗接種率、分級醫療程序以及根據情況增加醫療設施等幾記“重拳”,有些是政府提早就想到的,而有一些,則是在發現錯誤後,及時糾錯改正後的産物。
核心思想,還是根據需求和情況,通過循序漸進的防疫策略,進行科學防疫。
因此,雖然超百萬人口感染,但控制死亡人數上成果斐然。至今爲止,新加坡新冠死亡率只有0.12%,是全球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
重視確診患者的心理健康
另外一點是,新加坡從一開始,就格外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
很早之前,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組長黃循財,就表示“新加坡大部分人都會感染(新冠)”。
當時,有不少人或許都會認爲,這是政府防疫不力而找的說詞。但實際上,政府希望大家不要歧視那些新冠確診者。
在政府引導的輿論風氣下,新加坡整個社會,不會對這些新冠確診者太過抵觸,因此,確診者也不會面臨太大心理壓力。
在傳播性超高的奧密克戎疫情下,新加坡社會依舊維持秩序,或許和這個有關。
時刻與公衆溝通
疫情下,爲了讓大家知曉,新加坡政府從很早就開始向民衆描述“最壞情況”。
今年的這波奧密克戎疫情,衛生部長王乙康,曾向公衆坦言在達到峰值時,日增病例可能每日高達10000至15000起,也不排除突破這一預測範圍。
圖源:MCI
哪怕是3月底解封後,王乙康也清楚向公衆傳達出信息,病例可能會隨之上升。(但目前並未出現)
肉眼可見的是,新加坡的防疫工作,從現在來看,已經到了一個“內緊外松”的階段。
它曾經失去過很多,也得到了足夠的教訓。對生活在這裏的我們來說,慶幸的是政府吸取了經驗,及時改正。
或許,現在正是我們要擁抱新生活的時候了。當然,會是在新加坡政府的帶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