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許振華 劉惠
“我們是一個開放的小國。這就是我們對世界有著濃厚興趣的原因——(在這個世界)我們不僅要面對自身所遇到的風險和機遇,也要將整個世界體系看作一個整體。我們仍嚴重依賴貿易和投資。”4月26日,剛剛結束對美國10日訪問行程的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在臉書上如是寫道。
當地時間2022年4月16日,新加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現任財政部長黃循財將出任該國下一任總理。 澎湃影像 圖
4月14日,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終于公布了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班子(新加坡國內稱“4G”)領軍人物的人選:現任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聯合領導人之一、財政部長黃循財。16日,李顯龍連同黃循財、退休高官許文遠一同在新加坡總統府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交棒”安排。
隨後,4月16日起,黃循財正式展開對美國爲期10天的訪問,至4月25日才返回新加坡。整整兩周,從在新加坡國內“接棒”到外訪亮相、從對外訪問美國到對內強調經貿,黃循財的行程可謂是“馬不停蹄”。
“新冠疫情對新加坡來說是兩個危機的疊加:對抗病毒,以及比疫情持續更久的經濟危機。這是對這一代政治領袖最大的考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阿倫·鍾(Alan Chong)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說,“目前而言,黃循財是這代領袖中的領跑者,但經濟問題及其引發的危機注定比疫情本身還要持久,(黃循財若順利成爲總理後所帶領的)新加坡仍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國際上的新面孔
新加坡管理大學副教授陳慶文(Eugene Tan)向《日經亞洲》分析說,黃循財此次出訪美國的身份仍是新加坡財政部長,而且這一行程在他14日被確定爲李顯龍接班人之前就安排好了。
“時機很偶然。”陳慶文說。阿倫·鍾也認爲,黃循財在被確立爲“接棒人”後就出訪美國,這並不是事先安排的結果。
隨著被確立爲“4G”團隊領軍人物,黃循財成了“新加坡的新面孔”。“這(對美國訪問)是向全世界介紹黃循財這一來自新加坡的新面孔,試圖在重要的地點提高他的形象。”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副教授邁克爾·巴爾向《日經亞洲》表示。
據《海峽時報》梳理,4月16日至25日訪美期間,黃循財的訪問地點遍及華盛頓特區和紐約。黃循財出席了2022年二十國集團(G20)第二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並與多個國際金融與經濟組織的高層會面;黃循財也以財長部長身份與到訪G20財長會議的印尼、馬來西亞、印度、日本、菲律賓、盧森堡、土耳其、巴西、意大利、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財長會面。
到訪美國後,黃循財還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商務部雷蒙多分別會面。他也在美國知名無黨派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講話,就疫情之下各國政府如何調整財政政策以推動世界包容地、可持續地經濟增長展開討論,並呼籲加強在全球公共産品方面的多邊合作。
許多分析指出,黃循財以其率領新加坡國家和民衆平穩度過疫情危機而于國內聞名,顯示出較強的行政能力;但與李顯龍相比,黃循財的外交和政治經驗要薄弱得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名譽教授加裏·羅丹(Garry Rodan)對《日經亞洲》分析說:“在這一領域(外交),黃循財還有很多成長空間,他將迅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和關系網絡。”
“他(黃循財)作爲新加坡的下一代領導人登上了世界舞台。”陳慶文表示,“對于新加坡維持延續而又進化的特點(Change amidst Continuity)、黃循財的領導風格、以及新加坡如何在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中定位自己,他們(外界)希望能有更好的認識。”
維持務實外交
早在今年2月,黃循財就于公開演說中闡述了他對外交政策的思考。據彭博社4月20日報道,黃循財今年2月首度于國會中就預算案發表演說。當時,他談到中美競爭可能會成爲破壞“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一個因素,這種國家、集團間的競爭可能會侵蝕對新加坡而言至關重要的多邊體系。
“簡而言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條件更加不穩定、全球環境更加不可預測、變化比以往更加快節奏的未來。 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做出調整,而且在這個新環境中仍能表現出色。”黃循財2月在國會上說。
4月18日,黃循財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上出席一場對話會,就中美關系發表了他的許多看法。黃循財強調,美國與中國通過合作可“爲世界帶來更好結果”,這遠比試圖遏制中國崛起更好,遏制中國崛起最終會破壞包括美國在內所有國家的穩定;中國崛起趨勢不可阻擋,嘗試圍堵中國崛起不僅十分困難也不會有效。
“俄烏沖突爆發後,美中關系變得更加緊張……但我們看到兩國領導人之間一直有接觸,希望這有助于確保做出理性和明智的決定,保持整體關系穩定,不出現分歧甚至完全對抗的局面,否則將對整個世界産生災難性的影響。”黃循財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上說。
黃循財還表示,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只會讓中國更加堅定決心自力更生,將中國排除在現有國際體系之外,只會導致中國發展出以自身規則爲基礎的一套平行體系。
“中國有自身的發展,美國沒有辦法讓中國變得更像美國,但就算彼此存在差異,美國和中國也有共同關注的議題。”黃循財18日說。黃循財稱,作爲新興全球經濟架構的主要參與者,中國應發揮“更負責任”的作用。
黃循財就中美關系的上述表態與李顯龍類似,都強調了新加坡不願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也不認可美方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據《日經亞洲》報道,分析人士認爲,黃循財假使未來順利成爲新加坡總理,其外交政策將追隨前任領導人的腳步。
據《海峽時報》報道,黃循財與沙利文4月22日會晤時討論了美新關系、烏克蘭危機、緬甸危等議題,也回顧了李顯龍3月底至4月初的訪美成果。
不過,針對美方近年大肆推廣的所謂“印太戰略”,黃循財、李顯龍與新加坡主流媒體仍更傾向于使用“亞太”一詞來描繪新加坡與區域周邊國家的合作。據《環球時報》報道,有分析認爲,美國所謂的“印太”一詞含有反華意味,而其“印太戰略”更被批是“印太版北約”。
阿倫·鍾向澎湃新聞分析說,新加坡在外交上一定不會選邊站,“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不會變,它會同時是華盛頓和北京的朋友。倘若你了解新加坡經濟利益來自于何處,就會理解爲何選邊站對新加坡而言是不理性的。”
阿倫·鍾還認爲,即使是俄烏沖突也未讓新加坡陷入被迫選邊站的局面,而且,新加坡似乎頗能理解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
危機與契機
據《聯合早報》報道,黃循財26日以臉書貼文總結了訪美行程。他感慨道,新加坡是開放的小國,因此特別關注世界局勢。《海峽時報》報道指出,黃循財在臉書上所說的話意味著,面對新冠大流行,新加坡已成功重新開放,並開辟了一條新的前進道路,新加坡仍對貿易和投資保持完全開放的姿態。
這體現出一種對抗疫成果和經濟發展的自信:正是在負責財政和抗疫的崗位上,黃循財獲得了同僚的認可,被正式推舉爲“4G”團隊領軍人物。
“我不認爲黃循財是橫空出世,而是經過精心挑選。”阿倫·鍾向澎湃新聞強調,“人民行動黨(新加坡執政黨)一貫對于挑選候選人十分謹慎,從(前總理)李光耀時期起已經對此有明確共識,即你必須選出正確的人,這是新加坡繁榮的基礎。”
根據阿倫·鍾分析,第二代、第三代新加坡領導團隊領軍人物在被正式確立爲總理繼任人選之前,都在某種程度上經曆了國家危機的考驗。對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而言,他上任前的考驗主要是經濟危機;第三任總理李顯龍上任前,曾在貿易、國防、財政等多個部門擔任要職,接受曆練。
巧合的是,受托促成“4G”團隊達成領軍人物人選共識的退休高官許文遠就以“救火部長”的綽號聞名,是新加坡政壇知名的危機處理人物。許文遠分別在新加坡政府遭遇非典疫情、房價爭議、地鐵使用危機等困難時擔任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並順利讓人民行動黨政府渡過難關。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新加坡暴發後,新加坡政府隨著疫情變化不斷調整防疫政策。2022年3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社會管控措施將進一步放寬,新加坡將進入到與新冠共存計劃的最後一個階段。《南華早報》報道指出,黃循財作爲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聯合領導人之一,被認爲是新加坡平穩應對疫情危機的關鍵人物。
在新加坡疫情最嚴峻的時刻,黃循財對民衆的苦難還表現出充分的共情能力,從而獲得民衆賞識。據《聯合早報》報道,2020年3月25日,黃循財在國會分享“全民一心的抗疫曆程”時,哽咽將近三分鍾。有評論形容稱:“會爲新加坡人流淚的人,就是可以信任的人。”
分析指出,正是黃循財在民間的人氣讓他克服了民衆對增加增值稅的政策的敵意,得以其能順利推動這一財政改革。
“自2011年大選首次亮相于政壇以來,黃循財必須在幾乎同時步入政壇的所有‘4G領袖’面前證明自己。他已是處理疫情和經濟危機的長期領頭人,因此或多或少地證明了他作爲國家領導人的能力。這正是人民行動黨根據李光耀制定的規則來挑選候選人的方式。黃循財被選中的過程是精心鋪排的。”阿倫·鍾分析說。
如何“接棒”?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黃循財是最合適的未來總理人選。許文遠強調,新加坡政府決策團隊19人中有15人選擇現任財政部長黃循財出任“4G”領軍人物,這遠超“絕對多數”。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執政黨內部存在一定的分歧;與其說推舉過程體現出黃循財廣受認可,不如說這是人民行動黨政治風格變化的體現——現在的選拔過程比過往更加穩健、更加公開、更具包容性。
黃循財還有可能需要經曆大選的考驗。16日,李顯龍在發布會上說,他希望盡快“交棒”,但也必須小心翼翼地完成權力交接地過程;下屆大選的舉行時間將是考慮因素之一。李顯龍強調,他將和黃循財討論最合適的選舉和交接安排。
據報道,下一屆新加坡全國大選最晚必須在2025年11月23日之前舉行。李顯龍4月16日說,無論如何,只要人民行動黨贏得下屆選舉,黃循財就將成爲新一任總理。
在2020年7月10日結束的第13屆新加坡大選中,盡管人民行動黨勝選並繼續執政,但其得票率和議席都有所下降,李顯龍更坦言大選結果不如預期理想。《聯合早報》評論稱,2020年大選反映出新加坡人對國會多元化的期待超過了新冠疫情的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藍平兒則表示,新加坡或將就此開啓“兩黨制”模式。
來自新加坡、曾擔任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學部實踐教授劉浩典(Donald Low)點評2020年新加坡大選結果時曾說,疫情顯露出新加坡人已經對該國的精英治理模式産生了懷疑:新加坡不止需要一個強大、稱職的精英政府,還需要建立“強大的社會”。
阿倫·鍾也指出,人民行動黨選出的領導人要兼備與公民社會和私營部門打交道的能力。
綜合媒體報道,黃循財常在公衆面前展露吉他才藝、講述父母與家庭故事、分享寵物與生活點滴,已塑造出親民形象,有“精英中的草根”之評價。放眼未來,黃循財能否應對在新加坡內政、外交上的多重挑戰,並順利接下新加坡總理一職?外界仍需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胡甄卿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