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萬事通推薦搜索關鍵詞列表:房産教育留學吃喝玩樂
萬事通說
全民免疫、無症狀就是最好的
4月22日星期五,新加坡突然宣布“大解封”,李顯龍總理稱:我們幾乎回到了疫情前的生活。
(圖源:FB@lee hsien loong)
但是新加坡本地人對于重磅新政,似乎並不感到十分吃驚,原因是部長和專家們已經提前“放風”了。
回顧過去,我們發現專家們竟然每一次都神預測新加坡的新政!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專家”左右了新加坡的政策?
專家們又成功預測了新加坡的政策
還記得3月16日,幾位新加坡權威醫療專家開了一個座談會,主題是《什麽時候可以進一步開放》。
(圖源:海峽時報)
座談會上提出的解封方向,和4月1日實施的政策幾乎一模一樣!
當時國大醫院的戴爾費舍爾教授說:
入境檢測費昂貴還不方便,”當你權衡放寬旅行的社會和經濟利益時,放棄它是有價值的。”
—— 結果,4月1日起新加坡取消入境後檢測,4月26日起,新加坡進一步取消入境登機前檢測要求。
費舍爾教授還說:”我認爲,人們的心理將從不必在外面戴口罩,以及允許10個人在家裏過生日/過聖誕節/中國新年中受益良多。”
—— 結果,3月29日起新加坡允許戶外可以不戴口罩。
在那次座談會上,國大醫學院的張教授說,新加坡需要保持其作爲航空樞紐的戰略優勢,並應允許任何接種疫苗的人進入,而不是依賴接種疫苗的旅行通道(VTLs)。
—— 結果,4月1日起新加坡廢除疫苗旅遊通道,允許所有國家接種疫苗的人進入。
入境者不必檢測取消戶外戴口罩的規定增加社交規模至10人……專家的所有預測都成真了!或者說,專家們的建議都被采納了。
縱觀抗疫兩年,這幾乎成爲了新加坡的慣例。
新政出來前或出來後,必有醫學專家和部長提前透露風聲,讓大家做好心理准備;或解釋原因讓大家理解政策。
新加坡吃過“不聽醫生話”的虧
事情要從2020年說起,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新加坡吃過“不聽話”的虧。
2020年2月初,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新加坡采用上一次SARS的經驗,建議人們“沒病不用戴口罩”。
四名新加坡的資深醫生在本地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封聯名信,聯名簽署建議大家戴口罩!
聯名信中提到:
新冠和SARS不同,建議每個人出門時都要戴口罩。如果不能每個人每天都有新的外科醫用口罩戴,可以考慮布口罩或其他屏障,擋一下總是好的。
這些醫生雖然說不上是權威專家,但都是注冊在案、有資質的家庭醫生。
聯名信3天後新加坡作爲回應,全島開始了第一次發口罩。當時全球口罩資源都比較緊張,藥房的口罩到處都斷貨。
新加坡給每個家庭只發了幾個口罩,按照當時世衛組織的官方意見,建議還是不舒服了再戴,把口罩留給前線人員。
同時新加坡宣布將分發100萬個口罩給私人診所醫生。
後來在複盤疫情的時候,李顯龍總理明確提到“曾在關鍵點判斷失誤”,其中之一指的就是沒有及早強制人們戴口罩。
(圖源:海峽時報) 醫生在抗疫第一線,傾聽他們的聲音很重要。
新加坡專家和醫生說話總是“很嚇人”?
新加坡醫學專家的話,經常被當作新聞標題,因爲有時候聽起來很“嚇人”。
仔細了解下這些話的背景,或許能明白爲什麽專家可以預判形勢。
【1】
“感染而無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2021年9月,新加坡在德爾塔病毒導致的病例激增期間,住院人數在增長,重症、ICU患者增加,部長們開始透露醫療資源吃緊,三天後將有升級版的社區護理設施啓用。
同時9月15日,新加坡開始讓符合條件的無症狀/輕症患者居家養病。
那時候,人們覺得新加坡相比對于中症、重症患者的重視,新加坡對輕症的關注太少。
這時候,專家提出了一個非常聳人聽聞的說法,一篇海峽時報的評論文章在朋友圈瘋傳。
《專家:打過疫苗輕度感染後,可以給你最好的保護防止未來變種毒株》
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把人給看懵了:感染了沒有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圖源:海峽時報)
我們都知道人體通過疫苗和感染都能獲得抗體,人體新冠抗體水平越高,保護效果越好。
(圖源:CNA)
接種疫苗之後人體有了抗體,但是抗體不會一直維持在高水平。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英勇Ooi Eng Eong教授說:
“免疫系統在不需要時不會將抗體維持在高水平。當再次看到病毒時,它將回憶起這段記憶,並會産生免疫反應。但是這種記憶的恢複需要幾天時間。于是,這就變成免疫系統和德爾塔之間的競賽”。
所以教授這樣總結,那些已經接種疫苗的人,感染但不生病(也就是無症狀)是可能發生的最好事情,
因爲下一次免疫系統會迅速反應,這可以保護他免受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冠狀病毒變種的影響。
這個討論也是來自一次《海峽時報》舉辦的專家座談會。
(圖源:海峽時報)
當時網友的反應是,好像言之有理,但又感到震驚、困惑、不理解;現在看來,是專家想得太超前了。
在半年後的奧密克戎時期,新加坡110萬人以上感染過,而感染了又無症狀對于個體確實是相對比較好的事情。
畢竟疫苗和自然感染,都能産生免疫。
【2】“大量人口感染後病例增速放緩”
新加坡專家的話有時候單獨拿出來看,還會顯得不近人情,有些冷冰冰的。
2021年面對連續幾天日增千例,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許勵揚教授說:
大量人口感染後,病例增幅將放緩。
引發了軒然大波,新加坡民衆指責專家怎麽還“唱衰”、“擺爛”呢,事實證明傳染規律確實如此。
許勵揚教授當時舉了丹麥的例子:
“以高疫苗接種率的國家如丹麥爲例,一旦一定的人口感染後康複,所産生的自然免疫可進一步增強通過疫苗或先前感染帶來的免疫力,確診冠病人數也會開始減少。”
峰值後感染人數將逐漸穩定,情況將類似其他地方性流行病(流感),除非出現能躲避之前産生的免疫的新變種毒株。
後來,新加坡的德爾塔、奧密克戎疫情時期都經曆了這樣的增長曲線。
(圖源:衛生部)
【3】“新加坡或已達到一定的群體免疫”
2021年12月,新加坡累計確診人數27萬多的時候,
本地傳染病專家梁浩楠已經認爲實際感染人數不明,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新加坡當時的狀態,認爲:新加坡或已達到一定的群體免疫。
他甚至委婉地指出當時的情況,其實也達到了當局的設想,通過高疫苗接種率跟感染人群自然免疫使得疫情趨緩。
當時持有類似看法的還有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Teo Yik Ying),他表示:現在的社區感染人數多少,事實上取決于個人是不是願意去診所,每日感染人數存在相當大的未知數。
【4】“峰值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新加坡從來不避諱告訴民衆最壞的情況,無論是德爾塔時期、還是奧密克容時期。
專家和發言人衛生部長王乙康總能神奇地預測到峰值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但也是一種“心理建設”。
(*采訪詳見下文)
在2022年2月,新加坡日增剛過萬的時候,王乙康部長直接告訴大家:
“病例還會繼續增加,日增1.5萬、2萬都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專家更是紛紛開始預測峰值:
當時有專家說如果根據其他國家奧密克戎變種毒株的峰值數據推算,每10萬人中約有400人感染,那新加坡的疫情峰值每天估計會新增2萬至2萬5000起。
2月22日新加坡在日增破紀錄2萬5千例之後,專家認爲峰值快來了。
(圖源:asiaone)
新加坡國立大學Saw Swee Hock公共衛生學院的醫療保健模型專家Alex Cook副教授說:
“如果那天(2.6W)不是峰值,我懷疑峰值也會很快到來。”
他預計這一波新冠浪潮將在兩星期內達到高峰。
對于大多數國家來說,從最初的上升到高峰的時間大約是兩個月。
(圖源:海峽時報)
庫克教授說,奧密克戎峰值的高度取決于一個國家的免疫水平和測試系統。
最後,新加坡的病例果然在2月22日達到峰值日增2萬5000例之後開始消退。
回想起專家的“神預言”,不是因爲他們能操控疫情,而是有科學的數據和建模。
並且新加坡在疫情病例激增的整個過程,專家都在不斷更新預測數字,讓人們做到心裏有數,所以如常生活並未有太多慌張。
專家:今後任何一波疫情都不會挑戰本地醫療系統
奧密克戎病例消退之後,新加坡迎來最大的一波解封政策。
簡單總結爲:除了還需要室內戴口罩、其他限制都解除了。
但是其實現在“室內戴口罩”這個規定也在松動!
《在一些工作場合可以摘掉口罩》
根據新政,4月26日起,新加坡所有員工都要回到辦公室工作了。
新政中有個低調的補充文字,雖然室內戴口罩是必須的,但是一些工作場合可以摘掉。
“沒與他人交流,或在不可能與客戶交流的區域工作可以摘掉。”
對于民衆擔心室內戴口罩規定松動,傳染病專家又通過媒體進行解釋,他們認爲放寬措施對職場形成感染群的風險很低。
這些專家們是誰呢,大家的“老熟人”了。
(圖源:8視界)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認爲這樣的規定,感染風險較小:“在室內不與他人見面時,可摘口罩。從本質上說,只有在自己的房間裏才可以摘下口罩。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說兩三周前放寬部分措施之後,病例並未激增或形成職場感染群,現在進一步放寬大規模上升的機會不大。
(圖源:杜克國大醫學院)
最後,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Alex Cook),說了一番很發人深省的話:解封後新加坡病例可能反彈,但今後的任何一波疫情都不太可能挑戰新加坡的醫療系統。
他說以前在大流行病(Pandemic)極端的情況下,限制民衆的自由可帶來更大的社會公益(social good),如保護醫療系統的運作。
但現在新加坡完全進入冠病地方流行病(Endemic)時代,
他希望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而不是讓政府爲他們做決定。
///
新加坡專家今天能講出“任何一波疫情”都不可能再挑戰醫療系統了,聽起來相當自信。背後是新加坡兩年的防疫部署,和醫療流程、醫療系統的不斷改善。
專家的話有時候很“嚇人”,可能被媒體斷章取義,可能僅僅是陳述事實或超前預測。
目前來看,新加坡的防疫結果是好的,也很符合國情。
疫苗接種率極高、死亡率極低;住院人數不斷下降,人們的生活恢複如常。
新加坡因新冠的住院人數不斷下降(衛生部)
根據對比新加坡防疫政策的轉變和專家的發言,我們能推測新加坡很大程度上是聽從了專家們的建議,群策群力的結果。
防疫這件事到底該怎麽做,還是聽專家的意見比較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科學防疫,健康生活!
作者: 田柏強,英文:Tian bai qiang,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 The End –
點擊圖片查看
了解課程詳情
▼
點擊進入|萬事通視頻號
全新方式帶你解鎖新加坡
▼
新加坡萬事通 21
熱幹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 今日彙率
▼1 新元 = 4.7804 人民幣1 人民幣 = 0.2091 新幣(*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萬事通 新加坡旅遊攻略、景點介紹、吃喝玩樂、折扣優惠、同城活動、資訊趣聞盡在新加坡萬事通 635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