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抱抱,講故事”
“不行!媽媽在幫我溫習功課,你走開!”
“哥哥打我~”
“是你先搶我玩具的!”
“妹妹把我書撕壞了……”
“媽媽,你有了新寶寶,就不愛我了嗎?”
……
這是誰家的日常,舉個手~~
家裏孩子多了,媽媽恨不能變成三頭六臂,工作、操持家務,還要管隨時隨地都想黏在你身上,搗亂又脆弱敏感的小家夥們……
欣媽家有3個娃,欣爸也絕對不算甩手掌櫃,但已經覺得“日常處在崩盤邊緣”了,每天有協調不完的糾紛。
最近,聽說竟然有新加坡華人家庭,養了8個孩子!(這一定是新加坡政府最愛的家庭樣本了!)
辣媽真的好好奇:一個家庭養兩三個孩子已經壓力山大,養8個娃,這對爸爸媽媽的耳朵和心髒,還好嗎?
而且,一家10口的花銷,分分鍾要破産的節奏啊!一個月光吃飯就得花不少錢,再加上上學、看病、買衣服、文具、玩具、出去玩……月入2萬新都不一定夠用!
讓我們看看這對超人爸媽,都是怎麽搞定一切的吧~
一對爸媽8個娃
新加坡的公務員施先生(化名)和他的妻子以及8個孩子,住在馬西嶺的一間超大組屋裏。
最小的孩子今年2歲,最大的17歲。
這個大房子有5間臥室,除了最大的姐姐小愛,最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個小房間,其他人都有自己的“舍友”。
△16歲的大姐與14歲的妹妹一起玩電子遊戲
“我們家就是一個遊樂場,”爸爸說,“打架、吵架就是家常便飯。”他們會盡量減少孩子們看屏幕的時間,孩子們最經常做的活動,是玩樂高、畫畫,或者去操場玩。
如果都去的話,瞬間5人足球隊不是夢,替補都有了!
△孩子們在客廳裏享受打打鬧鬧的歡樂時光~~
沒有幫手,家裏一樣井然有序!
很多姐妹在懷老二或者老三之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請女傭!
但是這個大家庭,沒有買車,也沒有請女傭,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秩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崗位,別說,還挺有用的。
孩子們從2歲開始學著做家務,先從整理衣服、清潔垃圾、洗碗擦桌子等簡單的任務開始。
3歲的小伊整理好所有的鞋子後,坐在鞋架上展示自己的成果。這個大家庭的每個孩子都只有一雙鞋,除了長大的哥哥姐姐——他們需要另備一些學校鞋。
蒸米飯這個工作,需要計量器、多一些力氣和控制力,以及用電的知識,所以分派給大一點的孩子來完成。
再大一點,孩子就需要學著做菜了,這個大家庭周末的食物,都是由孩子們一手准備的,每個大孩子,都有幾個自己的拿手菜。
孩子們的一周職責貼在廚房門上,他們會依據這個表格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一旦孩子們開始做家務,你會發現花費更少,浪費也更少了。
爸爸說,這麽做有明顯的好處:“孩子們開始清理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他們就知道不要把食物掉在地板上。他們開始自己疊衣服、找衣服,就會知道一定要放入衣櫃,不能隨便亂丟。”
14 歲的阿卡正在熨她的制服,孩子們在11歲左右才會被允許和教導如何使用熨鬥,小妹妹好奇的觀察姐姐的一舉一動。
這對夫妻累積了不少類似的智慧,所以,即使有8個孩子,施先生一家也可以做到3-4天才洗一次衣服,以便節約用水。
這個秩序,也不是一開始就建立了的。
媽媽回憶說:
當我們有3個五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照顧時,生活就會變得比較艱難。直到我們的大孩子開始幫忙照顧弟弟妹妹,這才讓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餵飯、換尿布,帶弟弟妹妹睡覺,哥哥姐姐們現在都做得很順暢自然。他們也會幫助已經上學的弟妹們輔導功課。讓大孩子幫忙照顧小的,也讓他們學會了爲別人考慮,不再只想著自己,也擁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
當然,有足夠的空間,能做到這樣的井然有序,也跟施先生夫妻倆早早購置了一個超大的組屋有關系。
12年前,當他們有了3個孩子時,這對夫妻將他們在榜鵝的五房室組屋,換成了馬西嶺的一套超大組屋。
這房子有5個臥室和3間浴室,足以容納他們和一大群孩子。年初的時候,有6個家庭成員感染了新冠,最近14歲的二兒子感染了手足口,都能順利的居家隔離。
不過,施先生夫妻也說,有8個孩子的確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挑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在安全措施放寬之前,團體人數被限制5人甚至2人,他們一家10口很難一起出門。
這也意味著,這個基督徒家庭,在那段時間不能去教堂,只能在家裏做禮拜。
△一家人一起敬拜贊美
疫情期間他們很少出去。每周,施先生選擇帶3個孩子一起出去買生活必需品,孩子們學著挑揀蔬菜、水果。
他們的孩子從3歲起就開始學習到雜貨店買東西了。
大一點的孩子是小一點孩子的榜樣,姐姐在看著弟弟妹妹們挑選蔬菜,一一稱重量,然後一起提回家。
回到家,兩個姐姐把剛采購回來的一周食品、雜貨分門別類放進冰箱,小妹妹則在一邊觀察、學習。
當天的午餐,有姐姐萊爾准備的炸雞翅,現在大孩子多了起來,周末的餐點基本上都是大孩子們在做。
他們的餐點很健康,兩肉一菜,配上低血糖指數的印度香米。
吃完飯之後,一家人聚在大大的客廳裏,享受輕松愉快的時光。“聊天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爸爸說。
10口人一周的花銷有多少?
你猜這個這個大家庭,每星期的餐飲、零食的花銷有多少?
只有大概300新。
雖然看起來預算有限,但這對46歲的夫婦,很會精打細算,孩子們吃得營養,也有零食,他們會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一條特大的全麥面包可以做一周的早餐,當然,還會配上紅豆包、腸粉等等孩子們愛吃的其他早餐食物。
△餐桌上的氣氛很活躍
施先生一家基本上都是在家裏吃飯,因爲就算是去麥當勞,對大家庭來說也是很貴的。對孩子們來說,如果出去聚餐,就像過節一樣讓他們興奮不已。
最近飙升的物價,讓家庭的采購負責人施先生感受到了壓力。他把經常購買的低膽固醇雞蛋換成了更便宜的品牌。
他了解附近所有超市和濕巴刹的價格變動。
比如孩子們愛吃的三文魚,平日裏每公斤$22新元。但如果碰到昇菘超市促銷,每公斤只要$12~$14新元,這個價格比濕巴刹便宜得多。
這時候爸爸就會以$60新元的價格買一整條三文魚,家人就可以在兩周內好好的大吃幾頓。
這次超市采購一共花了$120新元,比他們平時高出約$20新元。于是爸爸只能拒絕了13歲的女兒想要$4.75新元的Ruffles薯片的請求。
“這個太貴了,你知道的。”爸爸溫柔而堅定告訴女兒,換了一款價格低一點的薯片給她。
本來沒計劃生8個孩子
這對夫婦今年都46歲了。
施先生說,最初,他自己只想要2個孩子,而媽媽想要4個。兩個人都從來沒有想過會有8個孩子,這是他們一生中做過的最瘋狂的事。
2004年,他們經曆了一次傷心的流産,這件事改變了他們對生兒育女的看法。
夫妻二人最後達成共識:
生活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壓力很大的社會中,原本就很難懷孕和生孩子。孩子們的媽媽,原是一位老師,也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這種病常常會導致懷孕困難。
他們決定,之後只要自然懷孕了,那麽就生下來吧。
這對虔誠的基督徒,決定將他們孩子的未來交給上帝。
今年17歲的長女是在2005年出生的,之後,幾乎每隔2、3年就會有一個孩子出生。這個大家庭,現在一共有5個女孩、3個男孩。
生活的富足,不僅僅在于金錢
除了食物上精打細算,在購買生活用品上,這個大家庭也有自己的“套路”。
爲了方便聯絡,上學的孩子們都有手機,不過會是爸媽的舊手機。媽媽把大孩子們的品相還不錯的舊衣服收起來,給小一點的孩子穿。最小的2歲寶貝,還會穿長姐16年前的衣服。
女孩子年紀大些時,媽媽就會帶她們去313@Somerset的Cotton On折扣店買新衣服,那裏的棉質衣服很舒服,價格也比較便宜。孩子們的腳長得快,所以,除了學校的鞋子之外,每個孩子只有一雙鞋。
今年5歲的孩子,在一家教育部幼兒園上學,在那裏讀書的新加坡公民會拿到很可觀的補貼。
節約下來的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比如,孩子們會去上遊泳課,學習這項幾乎所有新加坡小朋友的必備技能。
他們家的孩子人手一份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爸爸說,等孩子們長大工作以後,自己就可以接手繼續購買了。
家裏沒有很多昂貴的玩具,但是孩子們很樂意,因爲他們對樂高、棋盤遊戲等等這些益智、對戰、分享類的遊戲更感興趣。在不影響視力的前提下,孩子們也會被允許看Disney+ 和 Netflix 上的各種免費節目。
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最近各種漲價,家庭的開銷成本也越來越大了。
有幾個大孩子已經到了要預備讀理工學院的年紀,學費會增加。孩子們長大後胃口也增加了,爸爸作爲家庭總購物員,發現家裏在食品雜貨上的支出也跟著提高了。
不過,對于未來的生活,這個十口之家的兩位家長,還是很樂觀!
他們說:
很多父母都對生活成本的增加非常緊張,是的,這些成本肯定會增加,但是能不能好好生活,取決于我們到底想要什麽樣的生活。
我們有些朋友,生完孩子後,就買了車,而且每個月花很多錢給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看上去是特別負責的父母。
然而我問他們:你最後一次和孩子面對面深入交流,是在什麽時候?朋友卻說,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自己最後一次帶孩子去補習的時間。
我覺得,長大以後,孩子們也許不會記得他們曾經上過的吉他或鋼琴課,但他們會永遠記得,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的那些快樂時光。
在這個十口之家,物質並不富足,但是孩子們並不覺得缺乏,他們能享受到家人的關愛,也能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雖然他們的能力暫時很微小,也會力所能及給其他人提供幫助。
△萊爾給正在清理地面的勞工一瓶綠茶
收拾鞋子、出去采購、洗衣服疊衣服、做菜給家人……孩子們在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事物中成長,也分享著互相的關愛和謙讓。
懂得珍惜食物,互相體諒,力所能及關愛他人,每天都開心快樂,能夠知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這不正是很多人,想要的家的樣子,和想要孩子擁有的品質嗎?
資料來源:straits times
文中名字皆爲化名
– End -願你2022年都順心如意。
下周二房産公益講座幹貨滿滿不容錯過,掃碼預約!
讓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