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賢在對話環節中補充說,他今年1月訪問阿聯酋,同阿布紮比國家石油公司等各方對話,了解到他們都傾向轉向出口藍氫等低碳燃料。
“隨著全球對氣候行動和可持續增長的呼聲越來越高,也有必要轉變,減少對碳氫化合物的過度依賴。”
爲應對未來經濟的發展,中東國家也意識到還必須在社會和宗教層面做出改變。
在全球多數回教徒居住的亞洲,人們正密切研究這些變革。張志賢也指出,《亞伯拉罕協議》雖然讓阿拉伯國家受益于以色列科技,也讓以色列從阿拉伯投資與出口市場中獲益,但對內蓋夫會議公報進行的更深入解讀,揭示了《亞伯拉罕協議》未來在中東地區內外,將成爲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
巴勒斯坦因此仍是突出的問題,而這個課題繼續在東南亞回教徒中引起深刻共鳴和支持。張志賢重申,新加坡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采取有原則的立場,尋求和平和經協商的解決方案。
三、亞洲和中東可加強相互了解和人文交流。張志賢說:“我們應共同努力,在全世界促進對伊斯蘭教的理解,特別是它的基本信仰和價值觀。”
二、小國可聯合起來,幫助塑造全球秩序,例如維護和更新全球安全架構和貿易體系,即使大國無法達成協議。
外部環境的這些改變,促使中東國家展開同樣深入的內部檢視。張志賢說,許多中東國家在重新審視國內政策,包括與公民的社會契約。
延伸閱讀張志賢:邊界糾紛再度升溫 在中東開展能源競爭中印或發生摩擦
一、各國不應選邊站隊,而是采取有原則的立場,在國際法、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維護基于規則、包容開放、互聯互通的全球秩序。
張志賢認爲,本區域對低碳燃料的需求將會很大。他舉例,大量船只和飛機在新加坡添油,我國因此有意同中東國家合作,在本地建設低碳燃料添加中心。
他說,中東各國正在尋求重置關系。以色列同數個阿拉伯國家實現關系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議》,激發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外交活動,如上個月在以色列內蓋夫(Negev)舉行的一項議會,有四個阿拉伯國家的外長出席。在阿曼的推動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討論也在低調進行。
許多中東國家有意將經濟轉向出口低碳燃料,而本區域預料將在這方面有巨大需求。作爲航運和航空樞紐,新加坡有意同中東國家合作,在本地建設低碳燃料添加中心。
在這個日益複雜的背景下,張志賢強調了亞洲和中東可合作的三個重要方面。
例如阿聯酋就致力推動宗教寬容,教宗方濟各在2019年到訪阿聯酋的阿布紮比,並與塔伊布大伊瑪目簽署了關于兄弟情誼的聯合聲明。巴林也在首都麥納麥(Manama)重新開放猶太教堂。
這些國家也制定雄心勃勃的轉型計劃,尋求經濟多元化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昨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年度研討會致辭時,談到了在海灣阿拉伯國家重新調整經濟結構之際,新加坡和東南亞所能抓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