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克服經濟難題必須全球攜手合作,但當前的困境在于經濟大國不能合作,這不僅影響全球經濟,也影響各國應對大流行病、氣候變化、核擴散等其他全球問題的解決。李總理指出,少了國際合作,就無法處理這些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李顯龍總理今天啓程赴日本東京訪問,並將出席日本經濟新聞社于26日和27日舉行的第27屆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他在出發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總編輯井口哲也專訪,針對世界局勢、中美關系、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俄烏戰爭與國際秩序等熱點問題發表看法。
新興國家外債雖擴大 亞洲目前沒金融危機風險
根據經濟學理論,通脹預期指的是社會普遍預期物價會上漲,商家因此提高價格,民衆也提前采購物資,這種社會心理反而讓通脹更不可避免,甚至提早出現。然而,若央行采取激烈的緊縮政策抑制通脹,又會讓經濟增長減速、甚至出現衰退。
李總理指出,這些央行“當時太自滿了”,如今他們須改變立場,也正在做出相應調整。“難處在于現在的通脹率相當高,須采取相當激烈的措施才能使通脹回落,避免通脹預期在人們心裏紮根。要實現以上所述且確保經濟軟著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李總理說,相較于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前,新興國家目前的債務問題沒有當時嚴重,因爲現在的債務多以當地貨幣計價,不像當時是以美元計價。
1993年至1996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前的幾年,一些東南亞國家債台高築,累積的外債甚至超過了國內生産總值。以外幣舉債,意味著一旦欠債國的貨幣貶值,國家須償還的債款就會更高。
李總理說,一年前,好些央行仍認爲通脹可控,反而擔心通貨緊縮(deflation),希望把通脹率提高至平均2%的水平。
雖然全球經濟局勢堪憂,亞洲部分新興國家外債也擴大了,但李總理認爲整體而言,亞洲當前並未面對陷入金融危機的風險。
根據總理新聞秘書提供的文字實錄,李總理在專訪中指出,得益于各國政府推出的振興配套,全球經濟去年開始逐漸走出冠病疫情的陰霾,複蘇速度超出預期。但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在經濟明顯複蘇時,出于政治考量,繼續大手筆推行刺激方案,以致這些國家的通脹在俄烏戰爭前就已飙升。戰爭爆發後,能源和糧食供應進一步受到影響,促使通脹惡化。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去年10月以來已連續三次收緊新元貨幣政策,本區域的部分國家央行近期也接連宣布加息。但仍有國家選擇采取觀望態度,擔心收緊貨幣政策會沖擊得來不易的疫後經濟複蘇。
全球通貨膨脹高企,各國政府需要出台激烈的措施加以抑制。這些措施可能造成經濟衰退,實現軟著陸非常困難;但若不應對,通脹將成爲全球的棘手問題。
談到經濟衰退的風險,李總理指出:“這樣的風險是我們需要預判和注意的。你不得不承受此風險,因爲如果你不應對通脹,這將成爲世界面臨的棘手難題。”
斯裏蘭卡不久前就陷入經濟危機而出現主權債務違約,但李總理指出,斯裏蘭卡面對特殊的問題。“整體上,我認爲在這些新興市場,它們的社會將面臨經濟難題,但我的判斷是新興市場應該不會發生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