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女鎮,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轄鎮,武勝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17公裏,第一次聽到龍女鎮,感覺這個名字很好奇,因何取得龍女鎮不得而知,但是有膽量取個這麽霸氣的名字,注定有它的道理,此次有幸來到這個位于嘉陵江邊,有默默無聞的龍女古鎮。
看著青石板階梯,就感覺得出來,龍女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鎮,很喜歡看見背背簍的居民,因爲看到背背簍的身影,很淳樸而又傳統,人類社會文明高速的今天,還能看到很傳統的習俗,感到很意外,或許背背簍也只有在巴渝地區才能看到。
傳統巴渝建築風格的老房子,或許在幾十年前,這樣的兩層樓老房子,稱得上是豪宅,而且能入住此房的人非富即貴,惹人羨慕,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感覺有些落伍,但是對于一個喜歡古聲古色的傳統文化的我,感覺這棟老房子顯得格外的精貴。
繁華的整體,總會有些局部顯得格外冷清,對于原卷了喧騒的都市,來到龍女古鎮,悠閑自在的行走于每一處角落,倒是一份難得的清淨。
純木質結構的老房子,此房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它的存在,顯得那麽的樸實無華,或許也只有這些純木質結構的老房子,才能顯示出龍女鎮的古老。
一路都是青石板路面的街道,走起來還真有幾分穿越的感覺,猶如自己就像是清代末年的太學生,手拿搖扇,邊欣賞街道兩邊的美景,嘴裏還念念碎的吟詩,真是一番享受。
這兩位位嬢嬢或許是發小,來到龍女古鎮上,不期而遇而坎坎奇談,畢竟是女人,正所謂兩個女人一條街,這幾位嬢嬢足夠撐得起今天龍女古鎮熱鬧的場面。
龍女古鎮附近的居民,前來老街上趕場。
遠離主城的古鎮,幾近沒落的龍女古鎮,也有些地方顯得擁擠,或許這條小街道,是龍女古鎮興衰的見證者之一,當初有多麽繁華,現在就有多擁擠,或許龍女古鎮永遠都會這麽擁擠下去,畢竟龍女古鎮雖然默默無聞,但也有一鳴驚人之處,龍女這名字就是深刻人心。
一個小小的巷子裏面,隱藏多少龍女古鎮的秘密,或許只有居住在此地的居民知道,有時候也很羨慕這裏的居民的,出生到去世,都有龍女的陪伴,那是過著什麽樣的生活,真是幸福慘了。
按台,看到這個按台就想起以前的居民,一副象棋,兩個人心平氣和的下棋,而旁邊走會有幾個愛湊熱鬧的人圍著按台看下象棋,有時也會有些指指點點,也許幾十年前的畫面,再也看不到了。
龍女古鎮居民使用的竈台,現在依然保留著,也不知道往後還有沒有機會用得上。
巴渝民間傳統的趕場文化,很有氣氛。
這位大哥幸福的表情,很顯然此次趕場得到很大的滿足,而背簍裏的貨物就是今天趕場的戰利品。
上世紀遺留下來的農貿市場,現在依然還在使用,比起裝修很現代化的農貿市場,龍女古鎮的農貿市場更加的樸實,更加的親民,或許看到這樣的農貿市場,才感覺到龍女古鎮的傳統趕場文化。
古鎮的街道兩邊,村民們售賣自産自銷的大米,今年的物價什麽都上漲,只有大米還是保持原樣,大米存在的價值比起豬肉顯得實在多了。
鴨肉,很喜歡吃,當然不是因爲豬肉貴才選擇常吃鴨肉,而是本來就很喜歡吃,特別是村民自養的散養鴨,肉食香甜,平時吃鴨肉都是去趕場時買的,因爲村民們散養的鴨子,吃的很放心。
鲢魚,或許現在嘉陵江全線禁漁,很難吃到嘉陵江裏面的魚,但是能夠吃得上龍女古鎮居民飼養的堰塘魚也不錯,畢竟産自龍女,誰不喜歡吃龍女魚。
一度以爲修表這行業會消失,畢竟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戴電子表,很難看到機械表,沒想到來到龍女古鎮,還能看到修表師傅,罕見也很意外。
任何崗位都有下崗的可能,唯有修鞋這門行業,永遠不會下崗,這位大哥看來今天的收入還算不錯,看著表情就知道生意很火爆。
無豆花不成飯,而自己已經在重慶生活多年,也喜歡上了豆花飯,現在每次趕場,都要吃豆花飯,這家豆花飯館,或許就是龍女古鎮上的老牌飯館了。
約上幾個小夥伴,在茶館裏喝喝茶,吹誇誇,也是趕場文化的一部分,重慶四川兩地,每個場鎮幾乎能夠看到茶館的身影,而茶館最熱鬧的也是趕場的這一天,生意真的爆滿。
盡管自己是個煙民,但是抽不得這種煙,真的太嗆了,上次嘗試一回,咳了很久,但是看到人民抽這煙草這麽的入神,可能只有老煙囪才能受抽得出這種煙草的味道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家的四轉一響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都配全了絕對是萬元戶,記得當年父親還留有一台縫紉機,據說是結婚必備的大件禮品。
理發店,還是一位女師傅,看得出來這位師傅已經是從業多年的老師傅,絕對是殿堂級的老師傅。
電影院,當年的文化娛樂中心,小時候外公經常帶我去看電影,先前是露天電影的,門票是2角錢,後來修建電影院後,門票是5角,當年最火的就是上海灘和少林寺,如果還記得這兩部電影的人,說明她已經老了。
電影院旁邊的商店,當時還是國營商店。
供銷社,在計劃經濟時代,對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盡管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 ,但是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供銷社帶給我們太多的回憶。
舊政府大樓,盡管顯得老派,但是依然保持著當年風采。
糧站,每到秋收過後,很多人都踴躍交公糧,記得當時有公糧和購糧兩種,八零後還有印象,可能九零後沒有這樣的經曆。
長滿青苔的青石板台階,或許這裏已經很久沒有人走過,或者說經過的很少,要不然青苔不會正陽任性的生長。
下河街,曾經輝煌一時的一條老街,也經不住歲月的流逝和時代的發展而走向沒落。
龍女古鎮碼頭,或許當年是興盛也是碼頭,衰落也是碼頭,當年水路盛行的時候,龍女古鎮就是一個繁忙的港口,人員的來往,商船的停靠,都給龍女古鎮帶來過輝煌,陸路交通的開通和居民出行方式的轉變,碼頭再也不是當年繁忙的碼頭。
很高興能夠來到龍女古鎮遊玩,能來到默默無聞而又很平凡的龍女古鎮,更是今生的慶幸,希望有機會再來龍女鎮遊玩。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龍女鎮人民的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
本文是原創文稿,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