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出,太平天國前期封王時,王爵前面的冠名是否有講究?例如,東南西北王可以理解,爲什麽石達開被封爲翼王?這個翼字在當時是有什麽說法,還是隨便起的?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後,封了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倆人,這就是根據地名來做分封依據了,是說以後成事了,這倆人分管燕豫二地的意思嗎?天國後期胡亂封王是衆所周知了,很多人名字是什麽就封什麽王,但林鳳祥、李開芳死後被封爲請王、求王,是因爲當時封的太濫找不著好詞了?後面改成威王毅王還算好聽一點。
▲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圖片來源網絡。
▲太平天國天王府,圖片來源網絡。
▲太平天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或1861年末天平天國巅峰時期勢力範圍,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
▲洪秀全诏書,圖片來源網絡。
。
▲石達開《入川題壁》詩碑,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
▲《太平天國》石達開就義劇照,圖片來源網絡。。
網友經過討論認爲,太平天國由于起事時就是聯盟的形式,開頭封王是因爲大家都是大小的頭目,集團起事。中間封王多是酬軍功,和安史之亂後唐朝都督多,後來湘軍總兵多一樣。最後封王突然暴多是拉攏,和國民黨軍敗退後到處封司令、將軍一樣。當時定義東西南北等王都是上帝的兒子,“天王上帝第二子,南王上帝第三子,東王上帝第四子,北王上帝第五子,西王娘爲六天女,西王爲上帝六女婿,翼王上帝第七子”,“秀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右弼又正軍師西王八千歲,前導副軍師南王七千歲,後護又副軍師北王六千歲,左軍主將翼王五千歲”所以諸王之于天王,是兄弟輔佐長兄的關系,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君臣。根據當時有關文獻記載:“我們贊美上帝爲天父,是魂爺爲獨一真神;贊美天兄爲救世主,是聖主舍命代人;贊美天王是聖賢,是拯救萬物聖人;贊美東王是神聖風,是聖靈贖病救人;贊美西王爲雨師,是高天貴人;贊美南王是雲師,是高天正人;贊美北王是雷師,是高天仁人;贊美翼王是電師,是高天義人;贊美燕王是霜師,是高天忠人;贊美豫王是露師,是高天真人。”結合網友最初提的封號問題來看,應該是取東西南北分鎮四方,翼王羽翼天朝之意,畢竟總不能叫東南或者西北王。翼王仍然屬于神子級別,和後面那些凡人封的千歲不同。
太平天國除了封王,還設義、安、福、燕、豫、侯六等爵位。天燕這個爵位是秦日綱中間有一段因錯被降了級,他的王號就變成了一級爵位。六級爵位中的義、安、福、燕、豫分別來自石達開、洪仁發、洪仁達、秦日綱和胡以晃被革掉的王號。原來王下面就是侯,沒別的級別。後來那些爵位的名號幾乎沒有正常改朝換代的朝代應該有的氣象,燕、豫後來都成了一級爵位,弄出什麽頂天燕,答天豫一類的,讓人讀到了第一時間想到明末農民軍的名號,射塌天、革裏眼、不沾泥什麽的。
▲太平天國“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序天福壹參軍”木印,序天福爲爵名,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裏批評過這一體系:“洪楊一出來就稱天王、東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號,只能在通俗演義裏有,哪能成爲一種正式的制度?他們自南京內哄以後,楊秀清殺了,還是有許多人繼續稱王,而名號更荒唐了。蕭朝貴的兒子成爲幼西王,洪仁發、洪仁達又稱王長兄、王次兄。就是滿洲人初進中國,也沒有這樣表現得粗陋與幼稚。正因滿洲人初興,便能用中國知識分子,而洪楊集團則不能。他們又到處焚毀孔廟,孔子的書被稱爲妖書,他們想把民族傳統文化完全推翻,即使當時沒有曾國藩、左宗棠,洪楊還是要失敗。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這些官名,真太可笑了。哪裏有全不讀書,把自己國家以往曆史傳統全部推翻,只抄襲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我們不必縱論其他之一切,但看他們那些國名官名,就知其必然會失敗。若太平天國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國曆史失敗了。當時的洪楊,並不是推不翻滿清,但他們同時又要推翻中國全部曆史,所以他們只可有失敗。”
▲反映清代鎮壓太平天國畫作,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忠王李秀成自述手稿,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太平天國一開始就是強枝弱幹,洪秀全是落第秀才,馮雲山也無大宗族,離開家鄉去傳教發動信徒,其他幾個王要麽有宗黨要麽提供了不少財力,都是早期起事的骨幹。起義的核心力量是不太統一的,矛盾一直存在,埋下了後來分爭的禍端,之後太平天國發展的過程也是快速整合泥沙俱下,導致這種分離傾向就更嚴重了。不過日後太平天國能成事,也確實只能說清王朝終于連這種旋起旋滅的東西也壓制不住了,自乾嘉以來被強行壓下去的一系列社會矛盾終于借著這股勁一下子起來了。
▲太平軍與清軍作戰,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
▲《太平天國》劇照,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