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曾在2019年5月從一名來自尼日利亞的旅客身上檢測出猴痘病毒,當時旅客馬上被送往國家傳染病中心隔離。
近日猴痘病毒在歐美國家傳播引發關注,新加坡也做好准備,有能力偵查出猴痘病例。國家傳染病中心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已啓動應對措施,備好所需檢測儀。
參與准備工作的高級醫學技術師陳雁玲(38歲)說:“我們正在准備核酸檢查(PCR)的檢測儀,包括檢測儀的試劑,隨時准備好檢測猴痘病例。”
林擇彬說:“之前的設施都是臨時的,所以沒有可比性,雖然機器都一樣,但新設施讓我們有空間引入更多機器,能處理的工作比較多,包括不同種類的病原體。我們也可以爲所有病毒測序,例如通過對肺結核病毒的測序發現惹蘭紅山的肺結核感染群,這是在之前的設施無法做到的。”
據早前報道,近期出現在歐美的病例,很可能是通過親密的肢體接觸而傳染的。
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主任林擇彬兼職教授指出,針對猴痘的檢測,實驗室已准備就緒。猴痘因需要特別因素才能傳染,傳染力會比較弱。不過他們沒有掉以輕心,繼續向歐洲和其他國家學習病毒傳播的原因。
談到冠病疫情,他指出,冠狀病毒一直以來是實驗室的重點偵查對象,所以實驗室一直有能力檢測和測序病毒。實驗室在疫情不同階段也扮演不同角色,從最初設計檢測儀,到後來檢驗康複者和疫苗接種者的抗體水平,以及在變種毒株出現時進行基因測序,了解病毒的變化。
林擇彬也說,監察全球範圍出現的新型和危險病毒,並制定檢測方案是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的主要職能。猴痘症狀相對輕微,實驗室十分關注其他和天花相似的痘病毒科病毒,它們的致死率可能更高。雖然不希望這類病毒在本地出現,實驗室仍做好准備應對。
實驗室目前有54名員工,比2009年流感疫情時期增加了一倍。除了應對新型病毒,實驗室也會分析本地正在傳播的病毒,例如流感、手足口症和骨痛熱症,隨時監測毒株的變化或個案增加。例如發現引起手足口症的腸道病毒71型(EV71),就能及早通報公共衛生單位制定應對方案。
分析本地骨痛熱症等病毒 監測毒株變化或個案增加
目前實驗室的工作重點包括通過測試判斷人口中感染冠病病毒的比率。檢測對病毒的抗體水平,以及持續檢測變種病毒,在病例增加時也要快速分析原因。在提高檢測的速度和准確度的同時,實驗室也會通過積極培訓員工,並同其他公共衛生和私人科研機構合作,以提升能力繼續保護新加坡的安全。
林擇彬說,他所關注的除了一直存在于本地的病毒,也有可能對本地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大規模流行病、如骨痛熱症的蟲媒病毒和生化威脅。
在成立初期,實驗室最重視的是人員和設施,爲了能盡快投入服務,實驗室一開始就在醫療組織裏培訓人員,並使用國大醫院和國大護理學院改建的實驗室,後來陸續搬遷至第二傳染病中心(CDC2)和啓奧城(Biopolis),最終在2019年落戶國家傳染病中心。
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主任林擇彬兼職教授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針對猴痘的檢測,實驗室已准備就緒。猴痘因需要特別因素才能傳染,傳染力會比較弱。不過他們沒有掉以輕心,繼續向歐洲和其他國家學習病毒傳播的原因。
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今年慶祝成立15周年,負責設立實驗室的林擇彬回顧成立時指出,我國此前對于傳染性疾病的檢測都是在個別醫院進行,但是1999年和2003年分別出現立百病毒(Nipah virus)和沙斯病毒,凸顯創建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協調檢測工作至關重要,實驗室因此在2007年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