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猴痘病毒在歐美國家傳播引發關注,新加坡有能力偵查出猴痘病例,國家傳染病中心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已啓動應對措施,准備好所需的檢測儀。
林擇彬說,實驗室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確保檢測結果的速度和准確度,因此需要持續招聘頂尖科研技術人員。除了須應對一直存在于本地的病毒,例如流感、冠病和食源性疾病,實驗室也關注可對新加坡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大規模流行病、如骨痛熱症的蟲媒病毒以及生化威脅。
她說:“全國血清監測工作的數據能用來估算過去的感染水平,以及疫苗對于人口預防傳染病的保護力。我們主要評估人口對于一些疾病的抗體水平,包括骨痛熱症、水痘、麻疹、風疹等,因爲這些疾病都是有疫苗可以防禦的。”
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今年慶祝成立15周年,負責開發實驗室的林擇彬回顧實驗室的成立時指出,我國此前對于傳染性疾病的檢測都是在個別醫院進行,但是1999年和2003年分別出現尼帕病毒和沙斯病毒,凸顯創建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協調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實驗室因此在2007年正式成立。
即便在抗疫期間,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也持續其他病毒的監測工作,並持續對新加坡人進行抽樣血清監測,以評估冠病疫苗和各類疫苗的效能。
高級醫學技術師羅佩玲(41歲)于2007年加入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起初從事對茲卡病毒等媒介傳播的疾病進行核酸檢測以確定在本地流傳的毒株種類,她之後投入全國血清監測工作,專門測試人口血液樣本裏面的抗體水平,以評估針對特定疾病的免疫能力。
羅佩玲等技術師必須同時兼顧監測工作和協助實驗室完成冠病檢測工作,隨著近日骨痛熱疹病例增加,針對骨痛熱症的檢測工作也日益加重,必須分析的病例也從之前的每年處理幾千起,增加至一天可能近1000起,所幸隨著科技的發達,檢測時間也從過去的兩天縮短至一個半小時。
實驗室曾在2019年5月從一名來自尼日利亞的旅客身上檢測出猴痘病毒,當時旅客馬上被送往國家傳染病中心隔離。
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主任林擇彬兼職教授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針對猴痘的檢測,實驗室已經准備就緒。猴痘因需要特別因素才能傳染,傳染力會比較弱。不過他們沒有掉以輕心,繼續向歐洲和其他國家學習病毒傳播的原因。
林擇彬也說,猴痘症狀相對輕微,實驗室十分關注其他和天花相似的痘病毒科病毒,它們的致死率可能更高。雖然不希望這類病毒在本地出現,實驗室已做好准備應對。監察全球範圍出現的新型和危險病毒和制定檢測方案是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的主要職能。
參與准備工作的高級醫學技術師陳雁玲(38歲)說明:“我們正在准備核酸檢查(PCR)的檢測儀,包括檢測儀的試劑,隨時准備好檢測猴痘病例。”
即便是在冠病疫情期間,血清監測工作仍持續進行,實驗室會針對人口中不同群體收集樣本,有助了解接種的重要性以及評估不同群體所面對的風險。
談到冠病疫情,林擇彬指出冠狀病毒一直都是實驗室的重點,實驗室一開始就有能力測序和檢測這類病毒。實驗室在疫情不同階段扮演不同角色,從最初的設計檢測儀、到後來檢驗康複者和疫苗接種者的抗體水平、以及變種毒株出現時進行基因測序了解病毒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