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棺葬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于崖穴中,另一頭架于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
懸棺葬式是一種處置死者屍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這種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懸棺葬式,存在著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困惑之處。比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麽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裏去的,就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問題。
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及江西等地的專家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美國學者合作,采用絞車、滑輪等機械裝置,在江西貴溪仙岩把一具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進了一個離上清河水面約二十多米的懸崖洞中。新聞媒體和有關學術刊物曾競相報道並發表論文,聲稱此舉“重現了二千多年前古人吊裝懸棺的壯觀場面”,從而“解開了中國懸棺這一千古之謎”。
其實它與福建省博物館對武夷懸棺的提舉技術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只是操作方案有所不同。有論者指出,由于脫離了距今千百年的時代和華南行懸棺葬民族的社會曆史背景,有關古人采用與絞車、滑輪類似的提舉技術的說法,其實是缺乏有力證據的,所以要說已經解開了這一千古之謎,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也有人參照菲律賓巴拉望島的古代居民安葬甕棺的辦法,提出另一種設想:依靠繩索、長梯之類的攀緣工具,將包裹屍骸的麻袋及板材、殉葬物品和必要的制棺工具等,一一借單個人力運送到事先選定的洞穴中,然後現場制棺成殓並予安葬。此外,還有人根據在四川珙縣、興文和貴州松桃等地懸棺葬遺存的考察,指出也存在古人架設棧道升置懸棺的可能性。
逝者如斯,古人在這方面的“聰明才智”究竟爲何種技術,自然還有待今人的進一步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