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給孩子進行傳統文化啓蒙時會發現,小一點的孩子在聽一些傳統故事的時候,似乎總是興趣缺了那麽一點點,到底缺在哪兒呢?
隨著教改的進行,傳統文化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讓我不由想起郝景芳曾經分享的經曆。郝景芳的母親曾經陪她去國外,一路上看到城市和建築風格後,開始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傳統和現代的問題。
郝景芳的媽媽說“中國這五千年曆史,好像跟現在咱們的生活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你看人家這邊,曆史遺址連續下來的,但是咱們全是從零開始,完全是新的。”(見《很高興能陪你一起長大》,第15頁,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傳統文化比重的提升也進一步喚醒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但如何給兒童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呢?
最近宅在家裏,被一套《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亮了眼,這套書不僅在宅在家的日子裏給我們帶來樂趣,更是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由一米陽光出品,一套5冊,以現代敘述手法講述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比如我們小時候很多都聽過,但是卻零零散散的故事,比如第一冊中的故事古開天、雷公和電母、二月二龍擡頭、桃花源的奇遇、長發妹、公主與龍狗、大禹治水、五丁開山、紅羅女與鏡泊湖、英雄小棗核兒、孔雀公主、八仙過海、老子的故事等等。
這些雖然都是些老故事,但是講述方式更貼近孩子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比如在講述“紅羅女與鏡泊湖”時是這樣講的:
王母娘娘本來只是想拿著寶鏡欣賞一下,可是越看這寶鏡就越喜歡,早就忘記要還給紅羅女了。
另一邊的紅羅女,因爲一直找不到寶鏡,急得團團轉。這時,紅羅女養的小魚兒突然從魚缸裏跳了出來。他彈著尾巴,吐出了一口泡泡,輕聲說道 :“紅羅女,別發愁,你的寶鏡被王母娘娘手下的一個神仙拿走了,你快快去討回來吧!”
故事所用的句子不長,理解起來簡單易懂,而且貼近孩子們的心理發展過程——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善惡觀念,喜歡的就拿來。
但是通過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孩子也會從故事中學會換位思考,慢慢形成道德感。
抓住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更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
“媽媽,這是什麽書?買回來吧!我要看。”宅在家裏選書的時候,4歲的女兒湊過來,只看了一眼拓展遊戲的圖畫,就被吸引了。——要知道我家繪本藏書近萬,她也是“身經百戰”練出來的。
當然我選擇不僅僅因爲吸引孩子那麽簡單,更因爲《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是一套“很中華”的書。
不要小看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得榮格真傳的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就有一本專著《童話心理學》,就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解讀童話,從而更深入地探討人類群體內心深處隱藏的東西。
而我們的神話故事和傳說流傳至今,其中也藏著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精神和價值觀。
以前一直感覺中國的深化故事和傳說就像散落在民間一顆顆的珍珠,而《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就把這些珍珠收集了起來,讓一些珍貴的珍珠不再蒙塵。
另外,《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由從事過教育並在繪畫領域深耕多年的李雪菲、李楠主筆,繪畫風格多樣,在國內外都有佳作無數。
其中的遊戲環節也是從迷宮、找細節、數學、塗色等各個角度來設計,一方面鍛煉了孩子的專注能力、邏輯能力、動手能力等,另一方面,不管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裏,總會有那麽一款吸引到他。
《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這套書不僅僅吸引年齡小的孩子,對于上了小學的孩子同樣值得推薦。
對于小孩子,可以進行親子閱讀,而對于上了小學的孩子,就可以作爲橋梁書,進行自主閱讀。
而每篇文章的後面進行的互動拓展,又會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孩子看到更多。
比如講到“五丁開山”這個民間故事的時候,就借用了李白《蜀道難》中的詩句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這就將民間故事、著名地方自然景物、唐詩關聯在了一起。
而前面例舉的“紅羅女與鏡泊湖”這個故事中,借由寶鏡從天上掉到了地上變成了鏡泊湖這一傳說,讓孩子們聯想大海又是什麽變成的,引發了孩子無窮的想象。
心理學上有個“契可尼效應”,是說一般人對已完成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
這樣開放式的引導和討論,讓孩子們讀完故事之後意猶未盡,想象無限,自然也會讓故事帶來的影響更加深遠。
有了這套書,我11歲和4歲的兩個孩子宅在家,又能快樂好一陣子了。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注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