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娛樂圈的明星們都積極捐款捐物。但有一例特殊的明星捐款,成功吸引到大家的注意——歐美頂級偶像賈斯汀·比伯。
有粉絲在社交媒體發私信告訴他武漢發生的疫情之後,比伯跟中國的好朋友吳亦凡溝通確認,然後第一時間捐款20萬,並特意錄制加油視頻,鼓勵“中國的朋友”。
賈斯汀·比伯成为第一位向武汉疫情捐款的欧美明星。
比伯不僅帶頭給疫情捐款,他還積極發聲:
中國的朋友你們好,我是Justin Bieber。我了解疫情你們會有些許擔憂。我會一直在這裏爲大家加油!給予你們支持,你們超棒的,一定可以戰勝!
日前比伯發新專輯,他曾表示:害怕接受媒體采訪、害怕和其他明星做比較、害怕歌迷們不再喜歡和支持他。
因爲他在歐美娛樂圈帶頭向疫情捐款的暖心舉動,這些他都不必再擔心了,因爲從此他又多了一個身份:中國人的朋友!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有人看到我們正在經曆的困難,他會于心不忍,而且願意伸手幫我們。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比伯還受邀入駐“今日頭條”,爲國內粉絲提供了一個可以互動的平台。在頭條搜索“比伯”,關注他的賬號就可以解鎖更多音樂故事。
比伯入駐頭條之後,他的頭條號也變成了“大型英語比賽現場”,大家紛紛用英語表達對他的歡迎。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天才型,老天賞的才能,讓普通人望塵莫及;一種是努力型,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前者如果擁有後者的努力,想取得任何成就,應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後者往往羨慕前者所擁有的天賦,這些恐怕不是努力勤奮就能夠彌補的。
比伯恰恰屬于前者,再加上好運,成名似乎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情。
從小喜歡唱歌,又會樂器的比伯,偶然之下媽媽將他的視頻上傳到網上。一個會唱歌,有才藝,又有高顔值的小正太在網絡平台走紅。
“良駒遇伯樂,方能成千裏馬”。再優秀的歌手,如果得不到高人指點,恐怕也無法走得長遠。
在這一點上,比伯無疑又是幸運至極。他得到了當時在歐美樂壇,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亞瑟小子的注意,並將他介紹給了唱片公司。
由此,比伯正式出道!
“出道即巅峰”就是比伯出道時的情形。
首支個人單曲《OneTime》,便擠進了billboard榜前30名;首張個人專輯《My World》,便讓比伯獲得了全美音樂獎“年度藝人獎“。而這一年,比伯才剛剛15歲。
風靡全球的《Baby》,更是把他送上了“流行小天王”的寶座。
當時還流行這樣一句話:你可以不知道總統是誰,但不會不知道比伯是誰。足以印證比伯的高人氣。
即便現如今的“頂流”們,對比當時如日中天的比伯,恐怕也是小巫見大巫。
一躍成爲頂級偶像的比伯,在巅峰時期的影響力有多恐怖?歐美歌壇的各大頒獎禮和音樂榜單,都不夠他橫掃的。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有這樣一句台詞:“當一個人突然有錢後,就會産生報複性的消費心理”。
年少成名之後,比伯面對的是數不盡的掌聲、榮譽、金錢和崇拜,這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而言,充滿了誘惑。
于是,比伯陷入了叛逆少年的惡性循環,以至于遭到萬人聯名,要求驅逐比伯。
一時間,比伯從衆人追捧的明星,成了一只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從被全世界粉絲喜愛的“全民偶像”,到被全世界嫌棄的“全民公敵”,比伯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
客觀的講,與其將所有的過錯歸咎于比伯一人身上,倒不如承認,早早進入名利場,享受著萬人簇擁和崇拜中的少年,沒有人來糾正他的三觀。
更沒有人能忽略他的“明星”身份,去真正關心、在乎真實的比伯想要什麽、想做什麽。
叛逆的比伯像極了青春期時缺愛的少年,只懂得一味用強,卻忘記了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隨著年歲的增長,比伯開始意識到曾經的荒唐行徑,給自己帶來的惡劣影響和自身的問題。
因爲在乎,所以迫切的想要尋求改變,想要獲得大衆的諒解。
也許他曾經跌倒過,但至少他還勇于正視自己,重拾信心面對過去的不堪和錯誤。
可惜的是,大家並不想那麽快的原諒這個“壞小子”。
在此後的幾年中,比伯的音樂之路停滯不前。沒有發過任何專輯,媒體、網絡上搜索“賈斯汀·比伯”,与之相关的新闻,仍旧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丑闻。
偏見之下的比伯,似乎真的到達了瓶頸,多年的音樂事業恐要毀于一旦,鹹魚難再翻身。
老天還是垂憐這個少年,不忍他的音樂才華就此埋沒。
直到2015年,比伯的新專《Purpose》橫空出世。一經推出,便登頂Billboard榜單冠軍之位。
沒有人知道,處于“破鼓萬人捶”涼涼境地的比伯,是以怎樣的心態和堅定,才完成了這張專輯。
不過我們始終相信,那些青春的叛逆和荒唐行徑,終究會成爲音樂創作的靈感。每一段經曆,都是上帝給予的考驗;每個人的成長,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當年唱著《Baby》的青澀少年,如今終于可以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敢的借助歌曲《Sorry》,向世人致歉。
大衆也終于意識到:曾經風評極差的“壞小子”,終于開始改變了。
比伯發布的新專輯名爲《Changes》,從專輯名就不難看出,比伯想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尋求改變的腳步,從來就沒停過。
曾經擁有盛世美顔的鮮肉“流行小天王”,如今看起來倒像是一個頹廢中年大叔。然而細想之下才發現,如今的比伯,不過才26歲而已。
他從來都是黑與白,光與暗的結合體。
所有人都在議論他的是非,卻忽略了他做過的那些善事。
自出道以來,比伯一直致力于慈善事業。他曾經舉辦公益演唱會和特殊的慈善拍賣會,爲慈善機構募捐,善款用于資助全球貧困兒童。
多年來,無論是比伯本人,還是他的歌迷。始終爲世界各地的貧困兒童的生活和教育,在努力籌集善款。
即便是比伯處于人生低潮時,公益事業也從未停止過。巅峰時期如此,低谷時亦是,多年歸來仍舊如此。
每一個看似堅強的人,都有一個軟肋。看似放蕩不羁,被人們诟病的比伯,實際上卻是一位“寵妹狂魔”。
就在2013年比伯宣布退出音樂行業時,當時他的老板在受訪時,曾說過:“比伯希望可以和家人多一點時間在一起,作爲一個哥哥,他不想錯過弟弟妹妹的美好童年。”
被醜聞和惡評纏身的比伯,不幸患上抑郁症。所有人都在猜測:如今26歲的比伯,還能重回巅峰嗎?
實際上,每個人都對此抱有懷疑態度。
畢竟近些年比伯頹廢的形象深入人心,想要上岸並非易事。
而他的音樂事業,雖然每每在尋求突破,但似乎用力不足。
尤其是這次的新專輯,雖然不乏有人在低分惡評,但媒體評分僅在及格線。整張專輯談不上驚豔,充其量是中規中矩。
即便新歌《intentions》著力于爲女性發聲,但依舊讓人感覺只是邁著試探性的步伐,在邊緣徘徊,而未真正的有力量。
如若把所有的症結都歸咎于比伯身上,未免一葉障目,有失公允。
長久處于負面中的人,缺乏安全感與自信心。就像此次歸來的比伯,在接受采訪時,曾坦誠:“害怕我再次面對采訪時要說什麽,害怕專輯不會被粉絲接受,害怕和其他藝人相比較。”
這樣的比伯沒有明星的光環,把最真實的想法展現在大家面前,反倒讓人心疼。
我們或許也應當自我反省:無論是聽衆、粉絲還是輿論,是否都應當給予他耐心,再去等他變好;用包容心,去接納那些過往。
歌手也好,媒體也罷,聽衆亦是。當把绯聞、熱點、話題,淩駕于音樂作品之上,這不僅是對歌手的不尊重,更是對一個人努力的否定。
看著比伯此時此刻的擔憂,我們想說的是:其實比伯你大可不必擔心。
一個在別人處于危難之中,能夠施以援手的人。即使現在千瘡百孔,我們仍然願意成爲背後支持你的力量。
曾經在被遺棄的谷底,都能夠爬出來。比伯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出口,找回初心,找回曾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