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是林謀盛烈士殉難紀念日,1944年他病逝于日軍怡保監獄,有情亦或無情的歲月流逝將近78年,麥裏芝蓄水池畔的墓地與濱海公園裏的紀念塔,承載了新馬民衆對這位抗日英雄的崇高敬意。林謀盛是本地年輕一代較爲熟悉的少數華族先賢之一,曾帶學生到他在福建南安後埔的出生地考察,望著他父親林路興建的99間大厝,很難想像誕生在這豪宅中的富家子,爲了馬來亞的自由獻出年輕的生命,他犧牲時年僅35歲。
近日整理這些年來收集的有關林謀盛的資料,塵封舊事讀來仍是讓人唏噓不已,不僅爲他對家人的深情和對國族的忠義,也爲他短暫一生所結交的摯友,這些人在他身後爲其所做的努力。
1942年初林謀盛倉促告別家人逃離星洲後,夫人顔珠娘帶著四子三女在本地輾轉躲避日軍追捕,最大的孩子蘊玉才11歲,顛沛流離結束後傳來的卻是他犧牲的噩耗,孤兒寡母的世界是慘淡的,所幸林謀盛的摯友們撐起一片天。1945年12月6日,莊惠泉帶著悲恸不已的林謀盛夫人與長子良玉前往怡保,將林謀盛遺骸運回星洲。1946年1月14日,英國殖民政府以軍禮爲林謀盛舉行隆重葬禮,將其安葬在麥裏芝蓄水池畔,墓穴爲一四方形,上面立著木制十字架。
莊惠泉(著白色西裝者)引領著林謀盛棺木,左後方的小男孩是林謀盛長子良玉。圖片來源:林謀盛家族。
烈士榮銜之下是遺族的生存問題。在這些戰友的協助下,國民政府追認林謀盛爲少將,中英兩國政府先後批准爲其遺族發放撫恤金,林謀盛夫人得以生活無憂地撫養七個孩子長大並接受良好的教育。
1953年林謀盛夫人顔珠娘在新立的林謀盛烈士墓碑前。圖片來源:林謀盛家族。
爲了讓世人銘記林謀盛對于馬來亞的貢獻,他們成立了“林烈士謀盛紀念委員會”,由林慶年擔任主席,莊惠泉擔任秘書,籌募經費爲其興建墓地和紀念公園。從1946年初計劃在麥裏芝蓄水池畔興建以其墓地爲核心的紀念公園,到1954年6月29日濱海公園內紀念塔的落成揭幕,曆時長達9年,設計方案曆經六次修改,所經曆的艱難困頓可以從連篇的新聞報道中略知一二。他們锲而不舍地在各社團倡議捐助催收款項,在與殖民政府的反複交涉中確保項目得以進行,最終林謀盛紀念塔作爲城市發展計劃的一部分,作爲濱海公園一景得以建成。英國殖民政府高官參加了紀念塔的奠基與揭幕儀式,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讓新馬民衆得見林謀盛的榮耀,見證華僑對于居留地的忠誠與奉獻。
1954年6月29日,林謀盛夫人(右三)與孩子們,在莊惠泉(右二)的陪同下,出席紀念塔落成典禮。
林謀盛是有著怎樣的人格魅力,讓這些朋友生死相隨,在其身後爲之爭取權益?盡管林烈士謀盛紀念委員會及其委員們早已爲世人所淡忘,他們對于林謀盛的深情厚誼爲本地留下兩座曆史古迹——綠蔭環繞的林謀盛紀念塔于2010年被評定爲國家紀念物,背依青山面臨碧水的林謀盛墓地還仰賴親族照顧。
2019年6月29日林謀盛逝世75周年紀念日林路家族成員出席由南安會館、林氏大宗祠九龍堂、廈門公會組織活動。
對于曆史古迹而言,在純粹的美感欣賞與精妙的技術分析之後,興建過程的起承轉合凝聚著那些年代那些人的情感思慮,所引發的文化共鳴和國族認同是文物保護的當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