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自媒體時代,房屋經紀和專才都以理財專家、演講大師、視頻網紅等多重身份走進人們的生活。有些內容還借助搞笑和富創意的包裝,或者請大牌明星助陣,模糊了廣告與娛樂的界線,甚至含有誤導性。這些房地産行銷資訊越泛濫,越有滲透力,也就有可能制造更多的經誘導的需求。
一家四口住進三臥房公寓單位後,發現可用空間還比之前四房式組屋的小,但看在有公寓設施還有另一個單位收租,盡管不是很滿意但仍能接受。
去年12月的新一輪降溫措施,似乎無法爲熾熱的樓市降火。降溫措施出台不到半年,今年5月份推出的新私宅單位環比猛增212%至1240個單位,售出單位也大增105%至1356個單位,爲去年11月以來的單月最高銷量。新私宅價格也連續九個月攀升,第二季環比上漲3.2%,同比上漲10.3%。行情依然火熱,顯然降溫藥效不夠強。
在每一個交易中,經紀扮演關鍵角色。本地房屋經紀的行銷手法雖不及“小麥換房”“大蒜換房”創新,但也算五花八門,不只限于傳統的廣告宣傳。
去年,有個讀者寫信來訴苦,說他被房屋經紀的“賣一買二”投資策略害慘了。這名讀者和太太及兩名成年子女住在中部成熟組屋區的四房式組屋。原本住得好好的,房貸也所剩不多,幾年前卻一直有房屋經紀上門遊說夫婦倆趁高價賣出組屋套現,說高齡組屋再不賣就會迅速貶值,還傳授了一套“賣一買二”的房屋提升及投資策略。
年輕家庭房貸壓力加劇
兩種需求最大的分別就是,前者源于一種真實的需要。一般上,真實的需求是可以預測的,例如,根據每年的新人婚姻注冊、預購組屋單位到達最低居住年限、集體出售後多少屋主需更換房子等數據,都可以估計一年的總私宅需求,包括新私宅和轉售單位。
上述兩個實例,對很多人來說,也許已見慣不怪,但這卻點出了一個關鍵的市場趨勢。市場上可能有兩種購房需求,一種是真實的需求,另一則是經誘導的需求(induced demand)。
經不起房屋經紀的不斷硬銷和賣一買二策略的誘惑,這對夫婦最終毅然把住了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婚房脫手,套現後兩人再各自單獨購買了同區私宅項目的單臥室和三臥室單位,一間收租,一間自住。
“跟風”買房現象在本地樓市相當普遍,面對節節上升的房價,手上握有一些現金的國人,難免會産生恐慌心理,進而一頭栽進樓市。這些買家不是買房自住,只是不想手上的現金貶值,可買可不買,但經房屋經紀遊說,很容易下訂成交。就因爲有這類買家的存在,最近在市區邊緣的兩個私宅項目非常搶手,開盤第一天就賣了近80%單位,簡直就當降溫措施透明。
無論真實或經誘導,本地樓市需求依然強勁是不爭的事實。
毫無疑問,加息肯定會有一些購房者被嚇退。有個同事就形容“調高房貸利率就是無聲的降溫措施”,原本准備進場的他,已暫時止步。他自言買房對他不是“剛需”,只是想跟風投資,但又必須貸款,只好作罷。
但人算不如天算,後來疫情來襲,這名讀者遭公司裁退,投資的單位租約也停了好幾個月,導致兩個單位的貸款無法按時償還,讓夫婦倆質疑賣一買二策略是否行得通。
經誘導的需求一般是一些外在因素,例如有些買家視房屋政策漏洞爲投資良機,爲把握這個機會,才産生了買房需求。市場上,有些房屋經紀會建議夫婦倆把聯名屋主關系“脫鈎”(decoupling),讓其中一方獨占現有房地産所有權,另一方就能獨自購買另一套房地産,從而免付額外買方印花稅。經誘導的購房需求也可能因某種恐慌心理、害怕錯過的心態(如上述第一個實例)、盲目跟風或怕落人後頭等因素而産生。因此,相對于真實需求,經誘導的需求就顯得較難捉摸和預測。
私宅買家爭相進場,部分原因是在低利率環境下買房抗通脹,另一方面也是恐慌心理,擔心越遲進場房價會越高。買家中不乏年輕家庭,他們的收入固然不少,但多數仍以貸款爲主,如今房貸利率調高對這群人的影響不容小觑。
大華銀行進一步調高三年期固定利率至3.08%,使到本地房貸利率超過3%。大華銀行和華僑銀行最新的兩年期固定利率貸款是2.98%。星展銀行也剛推出兩年和三年期利率2.75%的貸款。 從低于2%調高到超過3%,對須要貸款75%的供房者已造成不小的還貸壓力,房貸利率若真如專家預測在年底攀升至4%,明年甚至上升到4.5%,供房者必須承受的還貸壓力將加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備,或更好地管理所背負的房貸,才能避免違約風險。
市場上可能有兩種購房需求,一種是真實的需求,另一則是經誘導的需求。無論真實或經誘導,本地樓市需求依然強勁是不爭的事實。
她形容自己像被催眠似地簽下了一個單臥房單位。回家後和友人談論,才開始意識到她買下的單位價格確實過高。
最近一個朋友繼承了一筆遺産,准備用這筆錢投資一個公寓小單位。房地産經紀推薦她位于其他中央區(RCR)的一個新推出項目,開盤當天她到現場抽簽排隊等訂購房子。
原本開盤前一臥房單位的指示尺價爲2190元,沒想到反應非常熱烈,當天同類戶型的尺價就地上調了三次,輪到她訂購的時候,尺價已接近2500元,大大超出她的預算。
她對就地漲價近300元感到錯愕,正准備放棄離開,身邊的房屋經紀開始不停遊說,說什麽有超高買氣的新項目才值得投資,不應就此放棄一個千載難逢的投資良機,還聲稱發展商接下來若進行多一輪漲價行動,她就可以馬上享有“資産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