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太平洋地區大學聯盟60多所院校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冠病學術研究數量排名第五,在聯盟內亞洲高等學府中則是排名最高。
今年的環太平洋地區大學聯盟校長年會的主題爲“在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中重新連接”,90多位高校領導人出席了此次會議,討論多元化地區的危機應對措施、發展可持續性與氣候變化、預防下一場疫情,以及重新連接合作四個主要議題。
與會者在會上發布了四份報告,題爲“爲了全球共同利益”(For the Global Common Good: APRU and the China-US Research Landscape)的聯合報告探討了當前中美學術研究形勢,特別強調了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各國保持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聯盟主席、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校長畢傑恩(Gene Block)教授說:“我們的網絡能促進成員和合作夥伴的合作。在今年的會議上,我們將確定可行的策略,並將其納入聯盟的戰略,以塑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主辦者南洋理工大學發布兩份白皮書,“南大碳足迹框架和路線”探究了碳足迹測量方法與框架的研究及落實,爲其他國家大學提供參考;“疫情下有韌性的大學:東西方的差異”則探討各國大學在疫情下的不同應對法。
南洋理工大學在7月6日至9日舉辦環太平洋地區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冠病疫情解封後首次會議,爲謀求發展可持續性、應對氣候變化和對抗保護主義擡頭等挑戰集思廣益。
在疫苗研究及診斷上 大學之間可加強合作
他說,在防疫方面,由于生物樣本出口受到高度管控,大學之間可在疫苗研究和診斷方法上加強合作、共享數據,以應對病毒變異和新毒株的出現。
南大校長蘇布拉·蘇雷什(Subra Suresh)教授說:“今年的會議強調環太平洋地區大學聯盟面臨的最緊迫和最相關的問題,以及在後疫情時代須要采取哪些行動來加強我們大學的個體和集體。促進可持續性和氣候行動將是我們討論的核心”。
該報告中的一項數據顯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冠病學術研究成果數量在環太平洋地區大學聯盟中排名第五位,全球排名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