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現第一起本土猴痘病例,確診患者是一名居住在新加坡的45歲馬來西亞籍男子,目前在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治療,病情穩定。當局已追蹤到三名密切接觸者,他們須接受21天隔離。
衛生部于7月6日晚上發文告說,這名于7月6日確診的患者,與衛生部在6月21日公布的新加坡首起猴痘輸入病例沒有關聯。
文告透露,男子6月30日下腹部有皮膚損傷,7月2日進一步出現疲勞和淋巴結腫大症狀。兩天後,這名男子因發燒和喉嚨痛求醫,並接受相關醫療檢測。檢測結果呈陰性後,他于7月6日轉送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隔離及進一步評估。
當局追蹤與他有接觸的人,三名密切接觸者中,其中兩人是確診者的同屋室友,另一人和他有社交接觸。
衛生部:現階段對公衆風險很低
必要時將調整應對措施
文告指出,鑒于猴痘是通過密切身體接觸或長時間的接觸傳播,現階段這種傳染病對公衆的風險仍然很低。衛生部指將繼續密切監察猴痘傳播情況,必要時,將調整應對措施。
衛生部說,一般確診猴痘的患者可在兩星期至四星期內痊愈,小部分患者可能會病重,甚至死亡。容易出現並發症的群體包括幼兒、孕婦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衛生部提醒公衆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和掌握個人健康狀態,特別是外出旅行時。公衆應避免和確診或疑似感染猴痘者密切接觸。
衛生部在6月21日通報首起輸入型猴痘病例,確診的42歲英國籍男子是一名空服人員,共有13名與患者密切接觸的人,須接受21天的隔離。這名確診的空服人員6月15日至17日曾在新加坡停留,19日再次入境新加坡,隔日確診。
衛生部也曾在6月6日發文告,指一名從西班牙巴塞羅那出發、6月2日經樟宜機場轉機的乘客,抵達悉尼後確診。由于男子沒有入境新加坡,沒人被列爲必須隔離的密切接觸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猴痘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劇烈頭痛、肌肉酸痛、背痛、精力不足、淋巴結腫大和皮疹或皮膚損傷。
王乙康:依靠醫療能力
作爲抗疫的最後防線
(海峽時報攝)
對于新加坡應對冠病的方式,王乙康于7月6日在衛生部護士優異獎頒獎典禮上致辭時,把目前應對冠病疫情比喻爲騎腳踏車下坡。他說,左側的刹車器是能夠減少病毒傳播的安全管理措施,右邊的是降低傳播和重症的疫苗接種。不過,雖然有這兩個刹車器,騎在下坡路上的腳踏車還是會高速向前,因此只能依靠醫療能力這個“緩沖墊”(cushion)作爲抗疫的最後防線。
他說:“在這一波疫情中,我們幾乎沒有按左刹車器,唯一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是要求人們在室內戴口罩。現在是讓病毒成爲地方性流行病的重要路口,是我們在對抗疫情中第一次沒有使用病毒阻斷或高警戒解封措施,甚至沒有限制聚集人數。我們正在努力避免這麽做,因爲這是與冠病共存的重要一環。”
王乙康也說,雖然新加坡仍在爲民衆接種疫苗,但疫苗覆蓋率已經很高了,因此在盡量不依靠安全管理措施或疫苗接種的情況下,能做的有限。在應對新一波由奧密克戎變種毒株引起的疫情時,重責將落在醫院、護士和其他醫療人員身上,才能確保國人生活如常。
他指出,根據曲線圖來看,這一波疫情已接近或達到頂峰,情況之後有望改善。
專家:關鍵是用更多口服藥
減少住院人數
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認爲,這波疫情已近峰值,如今關鍵是使用更多冠病口服藥和減少住院人數。
他指出,這波疫情由奧密克戎BA.4或BA.5變種毒株主導,南非此前經曆類似疫情時,病例在一個月達到峰值後漸回落,他預計新加坡疫情的走勢也會如此。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則說,每周病例傳播率仍高于1,他不認爲這波疫情已達峰值,比較貼切的說法是靠近頂峰。
新加坡冠病最新數據(截至7月6日中午12時)
新增冠病病例顯著回落至9989起。
新增兩起死亡病例。重症病患增至96人,其中81人需要輸氧,15人在加護病房。
9525起是本土病例,464起從境外輸入。本土病例中,8749人通過抗原快速檢測(ART)確診,776人的核酸檢測(PCR)結果呈陽。
每周病例傳播率從7月5日的1.34下滑至1.26,是自6月14日以來連續22天高于1。
目前有683名冠病病患住院。
相關閱讀: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腹瀉和手足口症病例在新加坡攀升!醫生異口同聲:個人防疫松懈了
-
奧密克戎BA.4和BA.5毒株患者占新病例五成
文: 王康威、盧慧菁
新加坡魚尾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 –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5338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視頻號
收看獨家訪談、特約節目
了解本地新聞、疫情資訊
新加坡魚尾文 ,贊 4
新加坡魚尾文推薦搜索關鍵詞列表:冠病猴痘新加坡明星私藏不藏私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