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期調整學校食堂價格的指導原則,鼓勵校方定期調整食物價格以反映實際成本,同時確保食物品項負擔得起。(聯合早報)
作者 王震宇
物價猛漲是今年以來最引起熱議的民生課題之一。
本地咖啡店、食閣、餐館業者的成本增加,不得不適時調高價格,讓一些上班族感歎,物價上漲薪水卻沒漲是多麽痛的領悟。
沒想到本地還在上學的部分學生,也開始真切地感受到這份“多麽痛的領悟”,錢包逐漸幹癟。
新加坡教育部本月2日宣布,近期已調整學校食堂價格的指導原則,鼓勵校方定期調整食物價格以反映實際成本,同時確保食物品項負擔得起。
在新指導原則下,所有小學、中學和初級學院的食堂食物價格漲幅頂限爲1元。(海峽時報)
教育部上一次修訂上述指導原則是在2018年。發言人說:
“食堂攤主若認爲食物價格難以維持,可向校方提出方案,校方會根據指導原則評估這些要求。”
換句話說,一些學校的食堂可能會漲價。 實際上根據本地媒體進行的隨機抽查,部分攤販已經調高了售價:
某所小學食堂售賣的板面,從2元7角漲至3元;西餐攤販則把售價從3元調高至3元2角。
另一所小學的水果攤,一片西瓜從3角變成4角,一片龍珠果則從3角漲一倍至6角。
據了解,在新指導原則下,所有小學、中學和初級學院的食堂食物價格漲幅頂限爲1元。
調高售價,攤主也“未必賺錢”
教育部修訂指導原則,但一些攤主坦言難以從中受益,甚至入不敷出。(聯合早報)
教育部修訂指導原則,希望能惠及學校的食堂攤主們,但一些受訪攤主卻坦言,在物價飙升的前提下,他其實難以受益,甚至入不敷出。
在三巴旺一所中學售賣西餐的羅斯米告訴《今日報》,自疫情暴發以來,食材貨源的價格就持續上漲。
她舉例說,一包兩公斤的莫紮瑞雷芝士售價,已從去年的18元升至目前的24元,一包一公斤的冰凍雞則從4元漲至5元4角。
今年5月,羅斯米獲校方批准,允許她爲含有芝士的食物漲價1角,但這個略微的調整還是不足以抵消成本的上升。
“根本沒有盈利,我現在賺的只夠覆蓋我的薪水,以及支付我的員工,我沒有太多存款。”
在英華學校(巴克路)售賣雞飯的洛茲尼也有意向校方申請調高售價3角至5角。他說,一罐17升的食用油要價60元,比去年多一倍。
“我需要應付成本,盡管我們希望爲學生們保持價格低廉,我們自己也需要生存。”
成本增加還得兼顧食物營養 攤主陷兩難?
食堂攤主售賣的食物和飲料,必須符合保健促進局規定的健康及營養標准。(海峽時報)
紅螞蟻上了教育部網站查詢,學校食堂的月租介于5元至15元,實際租金取決于學校人數。
另一方面,要獲選成爲食堂攤主,也須具備幾項條件,包括所售賣的食物和飲料,必須符合保健促進局規定的健康及營養標准;能在合理售價的基礎上提供優質服務與食物品質;也得遵循高標准的食物及個人衛生。
從上述兩個環節就可推測,物價飛漲著實讓食堂攤主近乎“難頂”,即使攤位租金便宜也于事無補。
與此同時,攤主還得顧及學生健康,讓他們吃得飽也要能吸取營養,多些蔬菜、材料要新鮮,下鍋的油是否也要較上等健康的選擇(即更貴的那種)?
這些考量,除了反映在端出來的菜肴中,也反映在攤主們的成本和售價裏。
教育部:低收入家庭學生將獲津貼應對物價上漲
食堂食物起價,“首當其沖”的就是學生。對那些零用錢沒有“水漲船高”,或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來說,可能會造成一些負擔。
來自低收入家庭且符合條件的學生,每周在學校消費的多達七餐,每餐可獲得兩元津貼。(海峽時報)
對此,教育部指出,校方會確保食物價格負擔得起之余,也會爲來自需要幫助的家庭的學生,通過教育部或校方支援的管道,提供他們優厚的津貼。
目前,來自政府學校或政府輔助學校的學生,若每月住戶收入爲2750元或更低,或者家庭人均月入爲690元或更低,他們每周在學校消費的多達七餐,每一餐可獲得兩元津貼。
針對教育部修訂指導原則鼓勵食堂攤主調整價格,不少網民持反對意見。
有網民質疑,小學食堂的食物售價3元,對食量不大的小學生來說似乎有點太貴了。
也有網民同意說,能用“物以稀爲貴”套用在小學食物價格的漲幅,售賣至少3元,分量還比鄰裏價格來得少,顯然太貴了。
然而,也有網民理解教育部的出發點,即便調高食堂食物價格令人遺憾,但也情有可原。
他說,眼看過去一年來物價和熟食價格上漲,食堂攤主不可能在收入減少甚至虧損的情況下繼續經營。
“在這般情況下,除非(攤主)選擇不幹,否則提出漲價也是沒辦法的事。”
也有網民建議,家長可針對這樣的情況,給孩子一次機會教育。
“每個人的留言似乎體現出只有他們被波及,而食堂攤主收入很高。人人都會受通貨膨脹影響,應該公平及明智地對待,家長也應爲孩子灌輸正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