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IN的調查發現,67%受訪者制定符合市場回報率的目標。而且,受訪者的投資組合在社會和環境影響以及財務回報率的表現逾九成符合甚至超出預期。
影響力投資的市場巨大而且在不斷增長,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估計,冠病疫情後,SDG融資每年面對3.7萬億美元缺口。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的數據顯示,影響力投資的全球資産管理規模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年複增長率達26%。
陳少銘指出,投資者和公司經常參考ESG指標,爲負責任的投資設定底線,以及避免商業活動負面影響社會和環境。“影響力投資走得更遠。影響力投資是一種積極的行善形式。它尋求爲解決環境或社會問題做出貢獻。”
投資者對于衡量有關投資産生的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態度,選擇衡量什麽,通常要看投資者的目的和出發點而定。
從解決特定的社會或環境問題的出發點來看,影響力投資的投資範圍其實很廣泛,涵蓋可持續農業、可再生能源、(對動植物、自然地區、曆史建築等的)保護、小額信貸以及包括住房、醫療和教育在內的可負擔和可獲得的基本服務。
要獲得ABC Impact投資,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層必須有産生影響力的意圖,而所實現的影響力必須是商業模式的組成部分。
總部設于新加坡的私募股權基金ABC Impact,所有它投資的公司都在努力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挑戰,專注于氣候與水源解決方案、醫療保健與教育等影響力領域。它在今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投資組合中的公司在2021年爲全球超過55個國家的超過1000萬人帶來影響,避免了165萬公噸的碳排放。至今,基金已投資1億4200萬美元(約2億新元),資産管理規模達3億美元。
例如,企業采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標准》(UNDP’s SDG Impact Standards)的決策框架,而投資者可以根據目標影響結果以及預期的財務回報,將資本分配給這些公司。
最佳方法一般涉及:向利益相關者說明社會和環境目標、制定績效目標、監察和管理投資對象的表現(包括將影響力考量結合到商業決策)以及向利益相關者報告所取得的社會和環境績效。
社會和環境目標 參考ESG避免負面影響
由于影響力投資的社會和環境目標,它不免讓人聯想到環境、社會和治理(ESG)。
回到“魚與熊掌”可否兼得的問題。參與影響力投資的公司機構所設定的回報率目標,基本上都與市場回報率一致。
非營利組織全球影響力投資網絡(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GIIN)開宗明義地說,影響力投資是指在獲得財務回報的同時,還打算産生正面的、可衡量的社會與環境影響的投資。
陳少銘說:“在聯合國SDG的基礎上,我們清楚地確定了通過這種投資所追求的特定影響結果,並確認將從這些結果中受益的人。我們還衡量影響,建立一個衡量系統,將意圖和貢獻與社會和環境的實際改善聯系起來。”
ABC Impact私募股權基金首席投資官陳少銘受訪時說:“我們相信用影響力的視角進行投資,可以顯示出私人資本的積極力量,並有助于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韌性的公司,爲社會和環境帶來好處。”
投資造福社會,解決環境問題,就一定得犧牲回報率嗎?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的追隨者認爲,“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根據GIIN的一份調查報告,在2019年底時,全球有超過1720家機構管理影響力投資資産,合計資産管理規模達7150億美元(9940億新元),影響力投資的參與者,包括基金經理、發展金融機構(DFI)、銀行、私人基金、養老金和保險公司、家族辦公室、個人投資者、非政府組織以及宗教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