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雅。
第33屆台灣金曲獎,蔡健雅以“Depart”專輯奪下最佳華語女歌手,不僅創下共擁四座歌後獎座的紀錄,還奪下最佳演唱錄音專輯、最佳華語專輯和年度專輯,風頭無兩。
她在台上說,曾經想放棄做音樂,是她的第一座金曲獎獎座挽留了她,結果就唱了25年。
出道以來歌曲深受歡迎,才華備受肯定,爲何她曾想放棄?原來,我們外界看到的,只是她表面的風光,卻不知在這背後,她遇到許多打擊。
25年音樂路上的幾個關鍵曆程,聽蔡健雅娓娓道出。
從證明自己,到找到自己,蔡健雅形容自己25年的音樂旅程‘好精彩哦’。(環球音樂中國提供)
一把吉他開啓音樂路
“Depart”專輯是疫情期間,蔡健雅挑戰自己在家中只用一把吉他寫歌,沒想到寫出這麽漂亮的成績單,她說:“以獎項而言,這是我事業的一個高峰,我受寵若驚。”
一把吉他,爲她帶來如此大的榮耀;一把吉他,也正是她音樂創作之路的開始。
出道前在酒吧駐唱,有一次想改編美國創作歌手Tori Amos一首歌,卻被一名樂手嗆“你不懂音樂,閉嘴”。這句話刺激她去買一把吉他學習,要證明自己也懂音樂。
回首這段經曆,蔡健雅沒有動氣,一派淡然。“在音樂和人生走了一段路,回頭看過去,再看現在的自己,會問:是什麽讓我走到現在?後來發現讓我們想做更好的自己的,都是那些刺激我們的人和事,我學會抱著感恩的心態面對。你罵我,侮辱我,我很生氣,但我也有骨氣,要證明我不是不懂音樂的女生,我有很多想法,只是不知道怎麽溝通。那是挺關鍵的一個事件,但我現在講起也沒有帶著恨意。”
蔡健雅2006年以《雙棲動物》專輯,第一次贏得台灣金曲獎最佳華語女歌手。(互聯網)
第一座獎項是轉捩點
以創作歌手出道,頭幾張專輯自己包辦大部分的曲,也寫了幾首詞,直到2005年《雙棲動物》,公司跟她說,你不如嘗試唱其他人的作品,唱一些脍炙人口的歌。結果主打歌不是她的創作,還有人跟她說,沒人要你了,讓她深受打擊。“我質疑身爲創作歌手,是否我的創作不被重視了?那個階段的我處在最低谷,做完專輯之後,我想放棄做音樂,就去了印度沉澱自己。”
就在想放手的時候,蔡健雅憑《雙棲動物》專輯第一次得到台灣金曲獎最佳華語女歌手,她說:“很drama,那個獎就像有人伸出手跟我說,你先不要走。”
剛好那時候她和公司的合約結束了,于是她決定將自己歸零,重新出發。帶著一個行李箱和一把吉他,她搬到了台北。
她說:“那也是一個關鍵點,就是do or die(破釜沉舟)。”她很幸運碰到亞神音樂,公司放手讓她做喜歡的音樂,還讓她擔任制作人。“其實我當時是驚慌的,我會寫歌但不會制作。我不敢承認,就厚著臉皮說好!摸索好久,不會就問人,還買了器材,在家裏的錄音室摸出一張專輯。”
這張“Goodbye & Hello”專輯,她包辦所有的曲,也寫了大部分的詞,她說是賭一把,要證明自己。隔年,她憑專輯在金曲獎二度獲得最佳華語女歌手,還奪下最佳專輯制作人。
從證明自己,到找到自己,蔡健雅形容自己25年的音樂旅程‘好精彩哦’。(環球音樂中國提供)
身體出狀況信心大跌
原本被摧毀的自信,開始一點一點地重新拾起,卻在2011年制作《說到愛》專輯時再次瓦解。“我的身體出現狀況,胸悶,沒辦法呼吸,還有嚴重的抑郁症,後來漸漸惡化,影響我說話和唱歌。一個歌手無法好好唱歌,這讓我失去自信,我是不是完蛋了?加上父親過世,我突然掉入一個黑洞。”
她在做一張關于愛的專輯,卻發現根本不愛自己,錄制專輯的過程十分煎熬。雪上加霜的是,在錄歌曲《不知所以然》時唱到最後一句,麥克風突然壞了,而那支麥克風在台灣找不到,讓她煩惱是否得重新唱一遍。“我當場崩潰,打給唱片公司說,我不唱了!然後就去了法國。”她在法國時收到好消息,台灣一名音響師有配件可以修複麥克風。
專輯終于完成,還爲她贏得第三座金曲獎最佳華語女歌手獎。她想起之前很煩躁,爲何專輯遇到這麽多阻礙?“得獎的時候,又是一個信號,要我冷靜。”
對比她現在的坦然自若,很難想像她曾經曆這些低潮與掙紮,但若沒有這些挫折,或許不會有現在的她。
買回三張英語專輯版權
蔡健雅是英語歌手出道,1997年發行首張英語專輯“Bored”,並因此獲得台灣唱片公司的青睐,得到一紙華語唱片合約。她之後陸續發了“Luck”和“Jupiter”兩張英語專輯。最近她買回這三張專輯的母帶版權,並在數碼平台上架。
這三張專輯也是她音樂路上重要的曆程。“它們是我的開始,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挺念舊的,希望一直記得造就今天的我的人和事。想買回版權的沖動是在疫情的時候,想把所有珍貴的回憶好好珍藏。這三張專輯都在實體年代發行,沒有買CD的人就聽不到,我們現在在數碼年代,我希望喜歡我音樂的人可以聽到我的開始。”
回首20、30、40歲
剛開始唱歌時,是個20出頭的小妮子,如今已是47歲的熟女;20、30、40歲的蔡健雅,在音樂路上如何成長?
她形容20歲的自己是一塊海綿。“一直在吸收,但還不知道我是誰。出道的時候沒有太多自信,沒想過會創作、會發專輯,沒有准備怎麽當歌手,看著電視上的偶像明星怎麽呈現自己,我什麽都不是,我只是喜歡寫歌。”
30歲的她,搬到台北,那是“找自己”的階段。“開始真正尋找蔡健雅到底是什麽人?想唱什麽樣的歌?要自己去找想說的故事。”
蔡健雅熱愛烘焙,常分享成果照,讓人看得垂涎欲滴。(取自蔡健雅IG)
到了40歲,她已經知道自己是誰。“我只須要專注把找到的自己變成一個很好的自己。可以很穩定地尋找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說不要,我有那個選擇。”
在蔡健雅身上,我看到“下定決心,就能做到”的美麗示範,不管是音樂,或各種愛好。愛烘焙的她,先是考到法國巴黎貝魯耶美食甜點學校的烘焙師文憑,之後又到巴黎費朗迪廚藝學校學做面包;在家種植物,日益茂盛,陽台成了小農場;最近迷上針織和鈎針,在IG分享完成的帽子、圍巾、包包、手機套,根本是達人水准,可以售賣啦!
聽到記者的形容,她笑說:“我遺傳了我媽做什麽都要很厲害的個性,她以前賣保險也是要得第一名。”她看著母親努力工作,辛苦把兩個女兒養大,要兩姐妹從小學習獨立,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依賴他人,這對她後來到台北生活有著一定的啓發。“我的人生就要自己打理,我希望我做的每件事情,不一定要做到最好,因爲沒有人是完美的,但要做到自己覺得好聽、好看、好吃,要到位,不要不痛不癢,我最不能接受‘隨便’。”
學會肯定自己
蔡健雅10年前三度封歌後時,我和她做了一個訪問,當時她說仍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夠好。現在呢?
她綻放自信的笑容說:“這張專輯就證明我已過了那個階段。我終于學會接受自己的好與壞,我的不完美也是完整我的一部分。我不必再和任何人比較,最重要是我學會肯定自己。這不是自大,只是跟自己說,你做得好。現在不會再去想我不夠好,現在只想知道,我還能做什麽去豐富我的人生。”
“Depart”專輯是她豐富人生的一環。“這張專輯是我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我不想再討論自己的小小世界,小情小愛,我想爲世界做一點什麽。疫情顛覆了人類世界,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我能否用音樂做一種記錄?把它變成我們可以聽到、感受和記得的一張專輯?也挑戰自己,發生這麽大的事情,應該用一個宏大的制作,但我只能在家裏,只能靠自己,只剩那把吉他,而回到簡單,需要很大勇氣。”
“Depart”的制作過程呼應了她離開家鄉到台北重啓音樂事業的旅程,而“Depart”的成績,爲她這麽多年的努力送上一個最溫暖的擁抱。
蔡健雅的音樂曆程,起始于不服輸,然後證明自己,最後找到自己。請她用一句話形容走過的這25年,她燦笑說:“好精彩哦!”
蔡健雅從針織學習不被外界紛擾影響,保持內心平靜。(取自蔡健雅IG)
針織帶來的人生感悟
音樂與生活息息相關。
蔡健雅最近迷上針織和鈎針,不僅從中領略人生,也找到與音樂的聯結。
她是先開始針織,啓發她的是英國跳水王子湯姆戴利(Tom Daley)。在去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戴利在看台一邊觀戰一邊織毛衣的視頻火遍社交媒體,他後來在IG回應:“織毛衣已經成爲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從中找到平靜,放空自己,並且真的很解壓!我很喜歡!”
蔡健雅說:“我被他織毛衣的畫面深深吸引,那是好高明的一種保護內心平靜的方式;還是看著世界在運轉,但不被影響,那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她自嘲以前覺得針織和鈎針是老奶奶才做的事情,後來覺得想做就去做,“反正我有一只貓,連老花眼鏡也戴上了,只缺一張搖椅,哈哈哈!”她看視頻自學,很快上手,完成第一頂帽子後,就繼續織第二頂、第三頂……她形容:“就像創作,不知不覺地寫了第一首歌,然後就發瘋似的一直寫。”
針織和鈎針也讓她有了人生感悟。“開始時會犯很多錯,就要拆線,對很多人來說,要拆,要歸零,是一個殘忍的過程,很多人不想這麽做,可是當你願意放手,拆的時候是很爽的,就像把身上的包袱全部放下,突然覺得很自由。很多時候我們握住一些成就,其實那些都是包袱,所以我做完一張專輯後,就去找新的靈感,也很平靜地對待這幾年的榮耀。我知道我做了什麽,也知道我做得很好,但結束後要放下,才能前進。”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