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世衛組織上星期六(23日)的宣布會否影響邊境措施,衛生部發言人答複詢問時說,自今年5月,猴痘還未被定義爲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當局已遵行世衛組織應對猴痘的多數措施。
衛生部:我國具備能力 可檢測診斷和治療猴痘
他說,每起病例有約三四名密切接觸者,不像冠病確診者接觸者較多,通常會發出多達20個隔離令。
菲律賓籍男子也是本土病例,他7月21日開始發燒,臉部和下體出現紅疹,之後也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位。 他于24日到新加坡中央醫院求醫,同一天住院。
王乙康說,就像2019冠狀病毒,世衛組織也把猴痘疫情列爲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國際衛生條例(2005)》突發事件委員會無法達成共識。
世衛組織目前給予猴痘疫情的風險評估爲“中度”,衛生部也正密切關注猴痘的情況。
應對猴痘措施包括:隔離患者;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期(從最近一次接觸患者後算起)和低風險接觸者的電話監測都是21天。21天也是猴痘最長潛伏期。
新加坡男子屬于本土病例,他的下體和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紅疹,本月24日送入國家傳染病中心後確診。
王乙康指出,與猴痘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須隔離,隔離期從最近一次接觸患者後算起,共21天,而低風險的接觸者則通過電話監測。
延伸閱讀雖暫未出現新病例 泰考慮列猴痘爲嚴重傳染病歐盟批准丹麥Imvanex疫苗 作爲猴痘疫苗上市
衛生部說,這三起病例情況穩定,跟之前的猴痘病例沒有關聯,當局正追蹤密切接觸者。
本地至今通報九起猴痘病例,輸入病例四起,而本土病例有五起, 衛生部長王乙康星期一(7月25日)在面簿貼文說,患者已迅速隔離起來,沒證據顯示猴痘在社區通過人際傳播。
當局也勸請回國旅客,尤其是從受猴痘影響國家回國者多留意,三周內若出現猴痘症狀,包括發高燒、紅疹和淋巴結腫大,應即刻求醫。
發言人說,我國的醫療體系具備精專知識和能力,可以有效檢測、診斷和治療猴痘。
衛生部定期向醫療人員和醫療保健服務機構彙報猴痘的最新消息,提供診斷疑似病例的規程,以及教導如何管理確診病例。
發言人說,教育有風險的群組有助于降低傳染風險。當局也按世衛組織的建議,通過醫療和社區夥伴接觸高風險群體(如進行高風險性行爲的人),提高他們對猴痘病毒傳播的認識,並了解可采取的防疫措施,以降低進一步傳播。
愛沙尼亞籍男子屬于輸入病例,本月21日從倫敦飛抵新加坡。他下體出現紅疹、發燒,而且淋巴結腫大,在23日求診,同日送入國家傳染病中心,隔天(24日)確診。
本地星期天(7月24日)和星期一(25日)共新增三起猴痘確診病例,患者是46歲的愛沙尼亞籍男子、26歲的新加坡男子,和31歲的菲律賓籍男子。
自限性疾病(self-limiting)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在沒有嚴重並發症的情況下,可靠人體的免疫力控制病情並逐漸痊愈,確診者一般在兩到三周內自行康複。
雖然如此,世衛組織仍做出這個決定,因爲猴痘符合特殊事件的條件、對其他國家構成危險,並且需要國際協調應對。
猴痘屬于自限性疾病,受感染者通常兩三周後會自己痊愈,衛生部不打算讓全國接種猴痘疫苗,因爲接種雖有益處,但風險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