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中媽媽合唱團的三位上海媽媽,昨天聊了女一黃梅瑩,今天接著來聊另一位女配張芝華。
“囧”字本意爲 “光明”,從2008年開始迅速成爲網絡用語,被賦予“郁悶、悲傷、無奈、尴尬、困窘”之意。
如果用這個字來形容張芝華某一段的人生,竟是恰如其分的。那些歲月裏,這個明媚開朗的上海姑娘,活得真是怎一個“囧”字了得!
01 正青春,處處花好月圓
1958年10月,張芝華出生于上海。江南的深秋,樹木依然蔥茏。
一張粉嘟嘟的圓臉蛋,一雙亮晶晶的圓眼睛,張芝華從小就是個可愛討喜的小囡囡。她生性活潑開朗,愛唱愛跳,年紀不大就展露出了過人的藝術天賦。
樣貌可愛悟性高,還唱得一口好京劇,這些顯眼的優勢讓她一開始就走得順風順水。初中時,張芝華考入了上海兒童劇院,還參加了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少年合唱團。
1976年,18歲的張芝華,跟郭凱敏、張瑜一起考入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演員劇團,成爲被重點培養的年輕演員。
她喜歡笑,總是開開心心地感受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也憧憬著更美好的未來。當時演員劇團的團長是張瑞芳,張老師特別喜歡張芝華,對待她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張芝華那時候年紀小工資低,張瑞芳就經常把他們幾個小演員叫到家裏,給他們做紅燒肉、炖排骨吃,回想起這一段,張芝華哈哈笑著說,我們幾個小孩,一點也不客氣,每次都把那些肉吃得幹幹淨淨。
那段時光,雖然生活清苦,可是心裏無憂無慮,過得特別開心。眼下是盛放的青春;放眼望去是五彩的未來。恩師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她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
短短二年間,張芝華就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業》《送貨路上》四部話劇。期間,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雄心勃勃整裝待發。
1977年,她主演電影《大刀記》;1979年,在電影《雪青馬》中飾護士;1980年,與龔雪、郭凱敏共同主演電影《好事多磨》。那時,她才不過20剛出頭。另一位囧媽黃梅瑩20大幾的時候,還在歌舞團裏擔任報幕員,做著看起來遙遙無期的演員夢。
每個人的人生節奏就是如此不同。如同大海行舟,遇見什麽樣的天氣,我們無法把握,但是選擇怎麽樣迎擊風雨,卻決定了日後的人生樣貌。
彼時鮮衣怒馬的張芝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將來她會遭遇事業低谷、家庭變故,有一天會需要靠走穴唱京戲,來維持艱難的生活。同樣她也想不到,這些痛苦的磨難會給她的人生帶來什麽樣的禮物?
02 “我是很樂意做一個家庭婦女的”,“離婚對我來說,是一次脫胎換骨”
張芝華說:我就是個家庭婦女,我也很樂意做個家庭婦女。買買菜,做做飯,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那種生活我特別享受。
無論事業輝煌還是低落,張芝華這一點始終都沒有改變。她骨子裏,有上海女人對過日子那種天然的熱愛。她還熱愛家庭,把婚姻看得特別重要。
在上影演員劇團,張芝華和同學郭凱敏相愛了。郭凱敏出生于長春,長得英俊潇灑,膽子大嗓門大,骨子裏有不安于現狀的沖勁兒。
張芝華很愛郭凱敏,心裏喜滋滋憧憬著婚姻生活。1979年,郭凱敏和張瑜主演了電影《廬山戀》,一夜之間紅遍全國。可是紅了的郭凱敏給張芝華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那時候連出門都會受到影響。
認出他們的觀衆會在一邊嘀咕:“這個女的不行呀,還是張瑜好。”這令張芝華心裏有隱隱的不安和不快。那以後,張芝華就不再跟郭凱敏一起出門了。
可張芝華到底是個樂呵呵的大氣姑娘,作爲熱戀中的女人,雖然也曾經對郭凱敏有過不放心,可她隨後就想開放下了。不就是演戲嘛,那麽小氣做麽子?
她一如既往地跟張瑜要好,有時候張瑜和郭凱敏因爲演戲鬧矛盾,張芝華還要爲他倆說和,她還會勸張瑜:不要氣了,一起來吃個飯吧。
80年代,張芝華和郭凱敏結婚了,婚後生下一個可愛的男孩。初爲人母的張芝華說那是自己最幸福也最痛苦的時候,幸福是因爲可以在兒子身上寄托滿溢的母愛,痛苦是因爲兒子的爸爸當時在北京讀書,家裏家外都是自己一個人支撐。
結婚生子後的張芝華,那幾年很少接戲,心思都在她熱愛的家庭生活上,成了郭凱敏背後的女人。然而,這段婚姻只維持了6年。
因爲聚少離多,因爲兩個人成長的節奏不同導致性格差異越來越大,張芝華渴望安定,郭凱敏喜歡折騰,盡管郭凱敏多年後依然稱贊張芝華是個善良的好女人,很會持家,但當時的兩個人還是分道揚镳了。
離婚是張芝華提出的。這個長得珠圓玉潤,看著隨和親切的女子,柔軟的外表下還藏著一股倔強和決絕。多年後,張芝華作客《可凡傾聽》時,對老朋友曹可凡說:
“既然不愛了,何必在一塊?我這個人可以吃苦,但不能傷害我的尊嚴。我是看著挺老實,但是我很倔的。”
盡管有骨子裏的一腔倔勁撐著,但真到離婚簽字的時候,張芝華仍然感覺天崩地裂。至今回憶起來,她仍然眼中含淚:“離婚對于我來說,是一個脫胎換骨。”
那段時間,她甚至不能去見她的父親。因爲老人一看見外孫子就哭,看見張芝華罵兒子更哭。這讓張芝華心如刀割。
張瑞芳看著痛苦的張芝華,心裏充滿憐惜。她把張芝華叫到身邊,對她說:我知道你難過,但這是一個財富。張芝華一聽就哇地哭了,她說:我不要這個財富!
張瑞芳就把自己兩次婚姻失敗的經曆說給她聽。她望著她哭紅的眼睛說:“我能體會你現在的心情,我知道你對他還有感情。”她默默歎息一聲,說:“我懂你。”
離婚的張芝華要自己撫養兒子。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她的事業也陷入了低谷,幾乎從熒屏上消失了。失去演出機會的她,經濟上變得十分拮據,生活很快陷入艱難。
看著熟睡的不谙世事的兒子,她清醒了。兒子才三歲多,我是個母親啊!我得拼命去生活,爲了兒子,也爲了自己。
張芝華擦掉眼淚,盡力走出離婚的陰霾。沒有角色,就去走穴賺錢吧。她唱京劇,發現京劇不那麽受歡迎了就改唱歌,她還做配音,來回串棚,最多能來回串5個棚,她笑稱那段時間自己是只“棚蟲”。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她分到了一書包的錢,她興奮的等不及回家就拿出來數,全是五毛一塊的錢,整整一包,有三千多塊!張芝華回憶這段的時候,笑得眉眼彎彎,而我卻看哭了。
一個女人內心的堅忍和對生活困境的不屈服,讓我再次感歎這世間無數鍾靈毓秀的女子身上,那份因爲熱愛而起的堅強。每個熱愛生活的女子,都是了不起的女人!這不正是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03 “我總不能一輩子倒黴吧?”
靠走穴養活了自己和兒子的張芝華,心中始終還有那個銀屏夢。那時候,跟她一起出道的張瑜、陳沖、潘虹都一個個的獲獎,成爲光彩照人事業有成的大明星,她心裏無法不焦慮。
她暗暗在心中給自己打氣:只要堅持總會有收獲的,我總不能一輩子倒黴吧?
雖然焦慮,可張芝華心裏不迷亂。她從來不亂接劇本,耐心等待著適合自己的機會出現。對于熱愛的事情,她是可以不計得失的。對于好的劇本,哪怕錯過賺錢的機會,她也會等,她說:我是很癡的那種人。
由于年齡的關系,由于她接地氣的形象和氣質,開始有媽媽的角色找到她,她認真研究劇本後,欣然接受。曾經是漂亮的耀眼姑娘,現在要演弄堂阿姨,對此,愛美的張芝華心裏並沒有糾結。她更看重的是對角色的塑造,而不是女演員的外在形象。
出演《兒女情更長》時,導演不但不加修飾,反而要刻意把張芝華使勁往俗氣裏收拾。張芝華爽快地說:那好,什麽樣子我就不看了啊,免得影響入戲。我就只管演就是了。
在這部戲裏,她完全不顧及形象,頭發亂蓬蓬卷著,吵架吵到血壓飙升,吵到嗓子都啞了。這樣的付出,換來了觀衆的認可和業內的肯定。
聰慧的她也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她說:我是一個演員,形象不應該是負擔,反而是一種個人元素。
04 再婚後,先生和兒子是攻守同盟
1997年,一段緣分再次降臨。張芝華與年長15歲的旅美畫家查國鈞,相識相戀後結婚。查國鈞是傑出的畫家,典型的藝術家。這夫婦二人性情迥異,一個快一個慢,一個守時如鍾表,一個向來沒有時間概念。有趣的是,倆人就在這冰與火,快與慢之間,演繹了琴瑟和鳴。
查國鈞跟張芝華的兒子非常投緣,相處得極爲要好。張芝華經常打趣說:感覺是他們倆在談戀愛,跟我沒什麽關系的。
一家三口,張芝華永遠是少數派,先生和兒子是攻守聯盟。無論她跟其中哪一個發生爭執,另一個都會即刻趕來支援,一起對抗張芝華。
有一年張芝華的生日到了,可是她等來等去,家裏倆人沒有任何動靜。張芝華撐不住了,就用京劇念白長籲短歎:小女子冤枉啊~~~
別說這招還真靈,爺倆跑了出來,問她喊什麽冤?她嬌嗔道:今天是我的生日,都沒人記得诶……攻守同盟隊員面面相觑了少頃,一塊出門抱回來個大柚子。結果張芝華還沒吃呢,倆人已經你一塊我一塊的快吃完了,配合十分默契。
你你你們這是給我過生日嗎?
是啊!
那你們怎麽自己吃了?
給你買的,你不吃啊。
聞聽此言,張芝華趕緊把剩下的搶過來吃了。
如今,張芝華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查國鈞在美國的孩子也已經成家立業。這一對再婚的夫妻,迎來了屬于他們的黃金時代。
對藝術共同的追求,讓他們彼此心心相印。倆人一有時間就去看電影看話劇看畫展,回家後再興致勃勃的說上一夜的話。
說到底,人到中年之後真正需要的伴侶,就是一個能相互聊天的人。相聊兩不厭,看似簡單,其實談何容易?撥雲見月的張芝華,終于等來了這個人。
05 “我是要過日子的那種女人”
張芝華今年62歲,圓潤的臉盤上洋溢著生活的幸福。
她很會燒菜,是能幹的主婦。她喜歡逛菜場,每天都要去買新鮮菜,遇到熱心的觀衆就笑嘻嘻打個招呼,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
腳踏實地的工作狀態,對于名利的淡薄,讓她的表演更加真摯和松弛,心態上也更加的從容。在如今這個中年女星都抗議沒戲演的時代,她反而獲得了更長久的藝術生命。
雖遭遇過傷害,卻始終對婚姻抱持一種堅定的信念。她說:婚姻其實是要信仰來維護的。因爲人的一生真的太難了,總有很多的坎坎坷坷。婚姻也一樣,夫妻雙方必須是有一種信仰來維護的。
她在談及人生時,會反複說起一句話:我是要過日子的那種女人。
憑借這種對過日子天然的、深入骨髓的熱愛,張芝華完成了對自己人生的救贖。在困境中,懷抱希望;在順境裏,保持淡泊。無關乎有人說,菜市場是可以拯救失意人生的地方。
張芝華生于10月19日,那一天,深秋的上海依然草木蔥茏。60載春花秋月,如今花甲之年的她,已步入人生的秋季。她的事業和生活,仍然草木蔥茏,就像她出生那天一樣。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樂小路,用心碼字,只爲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