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天下揭竿而起,從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開始,曆經楚漢之爭,沛縣的劉邦最終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暫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
第一位,始祖,也就是大帝,劉邦的父親劉太公 劉煓,屬于後來追封的,不多說。
第二位,漢高祖劉邦,在位7年。
西漢創立者,立國之初,提出了“非劉姓不得封王”,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複。剪除了韓信等開國功臣,曾經在白登山被圍困,差點被匈奴單于冒頓打敗,最終突圍,死後留下了皇後呂氏亂政的局面。
第三位,漢惠帝劉盈,在位8年。
用四年時間修建京城,使長安城擁有真正意義上的皇城氣派。不過當政期間,一直處于母親呂後的陰影下。
第四位,西漢前少帝劉恭,在位5年,第四位,西漢後少帝劉弘,在位5年(並列爲第四位)
在親兒子劉盈死後,由皇太後呂雉一手操縱的政治局面,這兩位皇帝可以說是生的毫無存在感,死的又不聲不響。
第五位,漢文帝劉恒,在位24年
劉恒的母親曾經是秦末魏王曹豹的妾,被曹豹送給了劉邦,因爲呂後亂政,劉恒在外地做封王,躲過了劫難,呂後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迎接劉恒稱帝,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對待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對待匈奴,采用和親止戰的方式,營造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曾經親自爲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第六位,漢景帝劉啓,在位16年
繼承父親的治國方略,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産、減輕賦稅。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殺了晁錯,平定了“七國之亂”,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並爲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可以說是西漢的雍正大帝。
第七位,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
推行推恩令,導致各地劉姓封王因爲子孫衆多,權利和勢力被極大的削弱,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對外開拓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漢朝基本疆域;派張骞出使西域、溝通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晚年因爲巫蠱之禍,牽連到的太子,並導致太子的死亡,可以說是老年武帝最大的不幸。爲了劉弗陵的順利繼位,處死了他的親生母親鈎弋夫人。
第八位,漢昭帝劉弗陵,在位13年
八歲即位,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修養休息,加強北方戍防。罷除酒類專賣。扭轉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做到了“百姓充實,四夷賓服”,開啓了“昭宣中興”的良好局面,二十一歲因病駕崩。
第九位,漢廢帝劉賀,在位27天
因爲漢昭帝沒有子嗣,漢武帝的孫子劉賀被選爲新皇帝,因爲荒淫無度,胡作非爲,被霍光廢除。後世有人說是因爲不受霍光控制,所以才被政治迫害。
第十位,漢宣帝劉詢,在位26年
在漢武帝時期受巫蠱之禍冤死的太子劉據的親孫子,18歲即位,清除的霍光勢力,重視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形成“麒麟閣十一功臣”。重視吏治,認爲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只推崇儒術。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導致匈奴呼韓邪單于率衆來朝稱臣。平定西羌,設置金城安置降羌 ,設立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 。
第十一位,漢元帝劉奭,在位16年
性格懦弱,對父親的法家治國不滿,所以也遭到父親的懷疑,一度産生廢除太子的想法,25歲即位,父親給他留了三個輔政大臣,但他的政治駕馭能力太低,最終使西漢開始進入外戚和宦官操縱政局的狀態,西漢也從他開始走向衰敗,而他的皇後叫王政君,王政君有個侄子,就是後來一手斷了西漢的王莽。
第十二位,漢成帝劉骜,在位26年
以好色出名,但無子嗣,
著名的典故是皇後趙飛燕姐妹的故事,他當政期間,國家基本到了外戚王氏的手中。對了,他當上皇帝的原因和乾隆有幾分相似,也是因爲爺爺喜歡。
第十三位,漢哀帝劉欣,在位6年
因爲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後,最終被立爲太子。
有過奮發圖強的雄心,但都因爲實際情況成了一紙空文,取消州牧,恢複刺史。雖不富有,但國家人口衆多超過文帝景帝的時候,因爲和男寵同臥同坐,典故斷袖之癖就和他有關。
第十四位,漢平帝劉衎,在位6年
中山王劉興的兒子,九歲登基,太皇太後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政務。
公元8年王莽廢除孺子嬰太子之位,建立新朝,二百一十年的西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