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令人贊歎,這個精神每個詞彙都閃爍著中國智慧和世界共同的財富。放眼中國鐵路,也頗有相似之處。
“互信、互利”是大國互信需要不懈培育和精心呵護,互信才能互利,互利帶來共贏。如今,線路覆蓋越來越廣、班次越來越密、貨品越來越多……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開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來自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萬列,達到10030列,其中8月份開行1323列等驕人成績,不僅刷新了中歐班列運行記錄,更傳遞出中方同相關國家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信號。
“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是保持的一種初衷,中國鐵路亦是如此。1970年7月12日,中、坦、贊三國政府在北京舉行了第四次會談,簽訂了 《關于坦贊鐵路施工問題的會談紀要》。這次會談基本上很順利,但一些具體小問題尚待解決。比如坦贊鐵路修成後,火車將采用何種刹車方式上,坦方代表希望采取空氣制動方式,而贊方代表則堅持采用真空制動方式。兩種制動方式略有差別,三方經過討論,確定在火車上同時安裝兩種可以自由切換的制動裝置的方案。商以求同、協以成事,中國和其他國家就鐵路修建事宜加強協商互動和討論溝通,凝聚思想上的最大共識,加快鐵路修建進度,奮力跑出全球新速度。
“謀求共同發展”則可以抱團取暖,攜手共進。“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近年來,中國鐵路大步向海外市場進軍,承接了雅加達到萬隆、馬來西亞吉隆坡到新加坡、中國到老撾、匈牙利到塞爾維亞等鐵路修建工程。鐵路不斷向外延伸助力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中國鐵路自身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充分考慮經濟全球化和外部環境變化所作出的戰略抉擇,既順應時代潮流,又應對時代之變。當今世界,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深入發展,各國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我們攜起手來,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堅持開放合作,暢通內外循環,謀求共同發展。
由此可見,上合組織峰會“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不僅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中國鐵路助力世界經濟複蘇發展,爲各國人民增添福祉的生動寫照。
(李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