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後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據新華社報道,中美雙方都認爲,此次對話是實質性的,也具有建設性,有助于增進彼此相互了解,減少誤解誤判,並爲兩國未來高層交往積累了條件。《環球時報》記者閱讀中方通稿並采訪多位國際關系專家發現,此次會晤有七個細節意味深長,頗值得關注。
細節一:一個月內,中美高層五次互動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這是在今年6月10日以來,中美高層之間的第五次互動。多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美高級別官員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如此頻繁地互動十分罕見。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6月10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9屆香格裏拉對話會期間舉行會談;3天後的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財政部長耶倫舉行視頻通話;緊接著,7月7日,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應約與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進行視頻通話。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中美外長會是今年3月兩國元首互動重要共識的又一次具體落實,是兩國保持對話接觸、減少誤解誤判、共同管控分歧的又一重要舉措,對穩定中美關系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有重要意義,也爲未來進一步的高層互動鋪平道路。
細節二:會晤前,布林肯說了這樣一段話……
刁大明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會晤開始前的拍照環節,布林肯對在場記者表示,希望這是一次有成效的建設性的對話。“一般在拍照環節,雙方未必要對記者發言”,他解讀認爲,“我個人的理解是,布林肯傳遞出一種‘美方希望此次會晤取得積極進展、實現關系緩和’的意願。這顯示出美方對同中方溝通的需求正在明顯上升。”
據新華社通稿稱,在此次巴厘島會晤中,雙方就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坦誠和長時間的溝通”。
細節三:中方警告的嚴厲程度很高
據新華社通稿,王毅在會晤中說,美國正患上越來越嚴重的“中國恐懼症”。如果任由這種“威脅膨脹”發展下去,美國對華政策將是一條走不出去的死胡同。他同時列舉了一系列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的舉動稱,“既然美方承諾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就應該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停止抹黑攻擊中國政治制度和內外政策……既然美方承諾不支持‘台灣獨立’,就應該停止掏空歪曲一個中國政策,停止在台灣問題上‘切香腸’,不得打‘台灣牌’阻撓中國的和平統一進程。”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爲,中方在此次巴厘島會晤中釋放出“雙重信號”。對比此前幾次外長會和“楊沙會”通稿裏的中方表述,此次王毅對美方的提醒和警告更細致,也是用語嚴厲程度最高的一次。
“‘死胡同’等一系列表述意味著雙方已走到接近‘攤牌’的地步。”他分析認爲,“中美關系要麽緩和,要麽雙方都將面臨巨大的風險。相信中美雙方都已意識到這一點。”
細節四:“實質性”和“建設性”
另一方面,呂祥指出,中方在通稿中把此次會晤定義爲“實質性”和“建設性”,料想美方應是在會晤期間作出了一些積極回應,否則中方不會作出會晤是“建設性”的定義。
細節五:會晤“持續5小時”
呂祥提及會晤的另一個細節稱,據外媒釋放的信息,此次巴厘島會晤持續了5個小時,對于“一對一”會晤來說,5個小時已是很長的時間,且王毅和布林肯很可能在部分議題的討論期間跳過翻譯直接對話,這意味著這次會晤有效時間起碼在3小時以上,這在部長級以上的會談中十分罕見,說明雙方的溝通非常坦誠,對彼此的信息傳遞非常清晰。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中國與拜登政府外交高級官員的互動中,2021年3月的安克雷奇會晤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雙方連續會晤三場,每場持續3小時左右。去年7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華,在天津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談,共計會談6個小時,用中國外交部的話說,“雙方談得很深、很透”。
細節六:回應“護欄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才是兩國最可靠的“防護”
在此次巴厘島會晤中,中方通稿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話莫過于王毅提到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才是兩國最可靠的‘防護’”。王毅表示,美方表示要給中美關系加裝“護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才是兩國最可靠的“防護”。只要切實履行各自在三個聯合公報中所作承諾,堅持正確方向,及時排除路障,打通前行道路,雙邊關系就不會脫軌失控。否則,再多的“護欄”也起不到作用。
“什麽東西需要有護欄?高速公路,或是橋。倘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護欄’被美方拆毀,那也意味著中美兩國間的路的兩旁就直接面臨萬丈深淵。”呂祥對《環球時報》分析稱,這也側面說明兩國在台灣議題上面臨的風險已非常高,並隨時有爆發危機的可能。
他表示,拜登政府就任一年半來,其外交團隊多次提出中美關系“護欄”的說法,但對到底什麽是“護欄”,美方始終含混不清。此次,王毅對美方的“護欄說”給予清晰回應,即“倘若美方連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都不能堅持,那中美關系的穩定安全就根本無從談起。”中方此次釋放的信號已非常清晰。
刁大明認爲,華盛頓提出的“護欄”完全爲自己的利益服務,即既想保持中美關系最底線的穩定,不和中國出現高烈度的沖突,但同時尋求通過競爭的方式來遏制中國發展,並通過渲染中國威脅的方式和盟友抱團“圍堵”中國。這樣的“護欄”顯然不能爲中方所接受。
他表示,在過去幾十年中,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維持中美關系良性健康發展、有效保持兩國溝通的基石,“這是已被曆史證實的”,未來也應繼續發揮作用。
細節七:“三反一正”的清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方在會晤中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單:要求美糾正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方重點關切的涉華法案清單、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希望美方切實認真對待。《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前兩份清單系去年7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問天津時中方向美方提出,而後面兩份清單是此次巴厘島會晤新增。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前三個清單是我們反對、要求美國改正的,第四個清單則是合作性的,“三反一正”的清單體系顯示出中國對華盛頓態度的延續性,也顯示出中國對美政策不因美國內部政治的變化而變化。“四份清單也進一步凸顯出北京不斷向華盛頓強調的關鍵詞——相互尊重。”
呂祥則認爲,本屆美國政府一直聲稱對華要采取“競爭、對抗、合作”的“三分法”,但實際上,在過去一年多來,兩國並沒有什麽合作。特朗普時期遭到破壞的雙邊合作機制,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恢複。此次中方主動提出具體的合作潛力領域,是中方對兩國關系主導和把控能力的體現。
“中美關系的複雜和‘詭異’之處就在于,雙方的矛盾和分歧很多很尖銳,破壞兩國關系的力量也很大,但維系兩國關系的領域又龐大而牢固。”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次會晤是雙方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的一個很好的機遇,“但能否實現這一點,最終取決于美方領導人的理性和決心。”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