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五谷的記載很多,而且對五谷的分辨亦頗有不同,
例如 :
1、【周禮】『麻、黍、稷、麥、菽』
2、【孟子】『稻、黍、稷、麥、菽』
3、【管子】『黍、秫、菽、麥、稻』
4、【楚辭】『稻、稷、黍、菽、麻』
而人們最常認可的還是『稻、黍、稷、麥、菽』。
稻:既是指稻谷,稻谷是指沒有去除稻殼的子實,在植物學上屬禾本科稻屬普通栽培稻亞屬中的普通稻亞種。人類共確認出22類稻谷,但是唯一用于大宗貿易的是普通類稻谷。
我國是稻作曆史最悠久、水稻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浙江河姆渡、湖南羅家角、河南賈湖出土的炭化稻谷證實,中國的稻作栽培至少已有7000年以上的曆史,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稻谷經砻谷機脫去穎殼後即可得到糙米。糙米再經加工碾去皮層和胚,留下的胚乳,即爲食用的大米。碾米過程中脫落的糙米外表部分爲米糠,包括果皮、種皮、胚芽、糊粉層及少部分的胚乳等。
稻是現在中國人最常吃的糧食作物之一,在袁隆平爺爺培育出雜交水稻之前,中國稻米産量很低,根本不可能靠稻米養活中國人,那時候更多的還是食用黍或者是麥。
黍:黍形聲。從禾,雨省聲。本義植物名。亦稱“稷”、“糜子” ,江山社稷依次中的稷就是用來指民生食物。黍是中國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等。今北方稱之爲黃米。
內蒙古敖漢旗作爲世界小米起源地已被世界認可。
在內蒙古赤峰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村落遺址,研究團隊通過浮選法發現了1400余粒炭化小米,在中國、加拿大和日本的測年結果一致顯示:它們距今已有7670—7610年。由此推斷,中國北方的土地是所有黍的“祖籍”。
麥: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後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幹、面條等食物;發酵後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質燃料。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爲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1985年和1986年先後兩次于東灰山新時期時代遺址中,發現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麥和大麥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縣釣魚台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發現有炭化小麥種子。以上從植物學和考古學上給麥爲中國起源論提供了證據。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遊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菽:菽是一個漢字,讀作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艹(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衆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春秋·考异邮》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詩經·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陸遊《湖堤暮歸》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飲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輩對長輩的奉養);菽水藜藿(粗茶淡飯。藜藿:野菜;豆葉);菽乳(即豆腐);菽麥(大豆和麥);菽麥不分(豆、麥不分。亦指是非、好壞不分)。
秫:象形。從古文術,加禾。本義:谷物之有粘性者。主要代表就是粘高粱,高粱,別稱蜀黍、蘆粟等,禾本科高粱屬植物,屬于經濟作物,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爲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中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爲最多。
高粱起源問題目前尚未定論,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爲高粱原産于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1935)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他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裏,非洲占28種;158個變種裏,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麻:麻是我國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因其籽可以充饑,列爲谷物,被也常常列爲五谷之一。後來雖從主食領域中退出,但仍長期沿用爲秋祭儀式上。
麻主要是用來農作生産的,麻子,可以吃,就象炒黃豆一樣的吃法,比綠豆略微小點,主要用來榨油,油淡綠色,是很好的食用油。它的莖皮,經漚制可以做繩子(麻繩),麻衣,麻紙等,很耐用。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可以蓋房子,有點木質的感覺,目前皮與杆經提煉纖維,可以做宣紙等各種高檔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