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稱,北京正在轉向建造新型公共工程項目、大數據中心和空間站等。如今,中國的摩天大樓、大壩、公路和機場星羅棋布,開始轉向新型基礎設施。中國政府制定了連接數據庫、協調交通流和居住空間的藍圖。
外媒關注到,近年來,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和數字産業化深入推進,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強勁、前景更光明。
釋放強大産業動能
近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稱,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用戶數突破5000萬,5G基站數達到170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2億戶。截至今年6月底,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日前報道稱,中國已經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已啓動大規模新基建計劃,中國將加大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中國多個省份也相繼推出總額數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基建計劃。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政府今年批准了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將成爲類似于“南水北調”或“西氣東輸”的新型基礎設施。來自技術先進的東部地區的數據將在中國各地縱橫交錯,然後被輸送到可享受廉價水電和風電的西部地區的服務器上。中國政府修建的高速數據系統,不僅將促進中國對光纖技術、計算機服務器、軟件、工程師和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還將壯大中國的數據處理器市場。
外媒關注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工業、能源、醫療、交通、教育、農業等行業,釋放出強大的産業動能。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稱,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産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穩居世界第二。統計測算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增速創下近10年新高;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的業務收入保持了17.7%和16.9%的高增速,分別達到94994億元和15500億元。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洞察》聯合愛立信發布的報告《連接和5G讓行業脫碳成爲可能》顯示,通過5G網絡基礎設施實現的寬帶蜂窩連接,是碳減排工作強大且直接的推動因素。
據俄新社報道,數字經濟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全球民衆的生活。而在中國,受益于電子商務便利的不只是城市居民。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有助于拉動城鄉消費,並爲地方經濟崛起注入新動力。
依靠多重因素驅動
中國新基建飛速發展的動力有哪些?外媒從多方面進行解讀。
據彭博社分析,今年中國計劃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至少達到14.8萬億元人民幣。很大一部分開支針對的是交通、水利和數字基礎設施。其中,只有約30%的項目是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和鐵路。超半數項目用于支持智能制造業和服務業,如創新型企業、工業園區和技術孵化器等。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刊文稱,中國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0%,高于2020年的7.8%,這一目標凸顯了中國力爭在新技術領域取得領先優勢的雄心壯志。文章指出,中國將促進5G的商業部署和大規模應用,5G有望促進下一代超高速互聯網的實現。此外,中國也提出了發展第六代移動通信(6G)的目標,承諾繼續對國內技術部門進行監管,並探索建立與“數字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相適應的治理方法等。
教育爲中國新基建發展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刊文稱,中國政府2019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到,要充分利用在線教育和數字技術賦能。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這種長遠規劃是非常明智的。基于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人才隊伍的培養,中國在軟件開發、遊戲、人工智能和先進機械制造等領域成爲世界範圍內的強有力競爭者,不足爲奇。
肯尼亞《星報》網站刊文稱,根據中國教育在線近期發布的報告,在今年中國高考學生理想的大學專業中,人工智能高居十大熱門專業之首,緊隨其後的是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大數據技術等。過去10年,中國有超過1萬名拔尖人才選擇攻讀基礎學科。中國的高等院校貢獻了高鐵系統、核電、生物育種、疫苗研發、國防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還積極參與超級計算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神舟系列航天器的研發工作。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指數2022》報告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期刊、頂級會議和知識庫出版物的數量方面繼續領先世界,其中論文發表數量占比達31%,較2020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中國申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專利,並獲得約6%的授權。細分領域亮點紛呈,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大模型、計算機視覺、機器翻譯等領域取得顯著技術突破。
助力經濟穩定增長
2022中國算力大會新聞發布會公布的信息顯示,算力作爲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産力正迅速發展。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達到520萬標准機架,算力總規模超過140EFlops,近5年的年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
彭博社報道稱,新基建助力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其中,數字基礎設施是重要領域之一。“對話”網站刊文稱,中國政府持續推動高新技術的研發、“智能制造”設施和數字經濟的建設,將對全球經濟産生深刻影響。
國際社會看好中國新基建的發展前景。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報道稱,中國即將迎來一場産業升級,數十個城市將在機器人、雲計算和自動化方面取得突破。這種本土技術調整正在改變中國制造業的地理布局。新的投資和人口正從沿海中心轉移到湖南株洲這樣的內陸城市。這些努力也可能重新繪制中國的經濟版圖:新技術企業數量前所未有地增加,政府正在數據科學、網絡安全和機器人等領域培育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公司。這些公司正在努力升級中國的工業基礎設施,以迎接中國新的産業升級。
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將物聯網、5G和區塊鏈等技術引入“數字鄉村”。巴西農業新聞網報道說,數字農業已經成爲中國農業發展的新亮點。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數字支付等技術優勢,能夠系統性解決農業數字化問題,正成爲推動中國農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網站刊文稱,數字技術正在改變傳統農業模式,數字基礎設施升級使更多中國農民成爲電商創業者,對于世界普遍面臨的數字鴻溝挑戰而言,中國的“數字鄉村”試點具有寶貴的參考意義。(記者 賈平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