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0日報道,對許多新加坡中産家庭而言,買車是一筆必須謹慎考慮的開銷,對一家四口出行需求日益增加的32歲的林明德來說尤其如此。今年年初,他在“三顧”汽車展銷室之後,買了人生第一輛中國品牌電動汽車。
報道稱,東南亞電動汽車市場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據市場調研機構莫爾多情報咨詢公司預計,東盟國家的電動汽車市場在2021年的總規模近5億美元,到2027年預計將突破26億美元。
報道指出,中國車企早在數年前就已看准商機,在新加坡電動汽車市場埋下種子。新加坡科技研究局2014年宣布與比亞迪簽署聯合實驗室協議,共同爲新加坡公共交通開發電動汽車系統;2016年,由前進巴士集團使用比亞迪制造的電動巴士展開測試;2017年,首批使用比亞迪車型的全電動出租車隊在新加坡公路上開跑。
林明德(右二)今年買了人生中第一輛中國品牌的電動車。(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
報道稱,今年年初以來,中企在新加坡電動汽車市場加快布局,蔚來汽車已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一個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今年4月,中國深圳地上鐵公司和新加坡大衆快速交通公司旗下企業宣布合資成立電動汽車服務公司。
報道稱,林明德原本有一輛日産燃油車,三年前,他通過電動出租車首次接觸到中國品牌的電動車,改變了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印象。
林明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的嶽父三年前開始用中國品牌的電動出租車載客,他當時發現中國車的性能和安全性可以媲美日韓歐美品牌。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好印象,深深影響了他今年的購車決定。
報道稱,受訪學者分析,中國車企最終的目標是潛力巨大的東南亞電動汽車市場,新加坡只是市場爭奪戰中的起點和輻射點。
據泰國媒體報道,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奇瑞、東風、吉利和長安等中國品牌將陸續在泰國推出新車型。
馬來西亞企業菲爾德曼已宣布與中國長安汽車合作,在馬六甲投資設廠生産電動汽車。
吉利則在2017年收購了馬來西亞汽車品牌寶騰,據了解,吉利在菲律賓的銷售網點今年底預計將擴大至40個,屆時將達到與豐田、三菱、本田等日系汽車品牌類似的水平。
報道稱,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專家譚小燕指出,日韓和歐美品牌雖然占據了東南亞的燃油車市場,但仍未滲透電動汽車市場。而這些企業已在燃油車生産設施上付出巨大的沉沒成本,因而傾向于繼續使用現有設施生産燃油車。這就爲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年輕車企打入東南亞市場並在當地設立電動汽車工廠提供了機會。
來源:參考消息網